收到读者留言,懒得转述,直接看原文:
“求回复,月榜刷到第六了,没刷角色召唤但是刷了秀儿
求插队回复,月榜刷到第六了,没刷角色召唤但是刷了秀儿应该可以吧?
看书比较晚,坚持刷完了再来请作者指点迷津。
一开始看到书名我还以为是引流卖课的,结果越看越不对劲,这作者是真教啊,越看越佩服,大礼物刷不起,要不我给你磕一个吧。
32岁男,普通一本,在民办学校当过几年老师,待不惯就来深圳干教培干了半年,看了作者的书,感觉大受启发。
现在想干自媒体,但是一方面抖音给教培限流,另一方面不知道自己的专长怎么变现。
抖音上有一个萌叔是做口播的,我抄他不知道行不行。”
那个83萌叔是吧。
他的风格说实话要想抄是容易的,因为说白了其实也没啥特别的,就很平淡的对着镜头说出一些看法和干货。
但难就难,这个人长得很有优势,这个长发加上眼镜加上他斯斯文文的五官。
这个人看起来书生味很浓,然后说话的音质还是挺不错的。
你不能够说他是帅哥,但你能从他的形象上就看得出来,这个人有经历有思考,有表达欲望,内心有东西。
这个是很难模仿的点,因为你不可能为了去模仿他去整容,顶多发型跟他留一样,戴副眼镜,但是也不一定能够达到他这个气质。
他做自媒体说白了其实没有什么技巧,就是很平淡的说。
但是要想平淡的说,还能让别人听下去,这个时候,就考验表演之外的内容了。
一方面他的形象和声音,另一方面就是这个文案,重中之重,必须得深入人心。
如果你的形象气质到位,你的文案水平也到位,你的个人思想深度能够与他一较高下。
那你可以试试看。
但是,不得不说,依旧挺难的,可能需要长期的坚持才有机会爆,因为你是素人,大家不认你这张脸,一开始大多数人肯定没耐心看下去。
可能只有你一条爆了以后,他们进主页,才看到那些遗珠。
萌叔的口播几乎没有运用任何的短视频技巧。
所以,一定要把文案内容做得非常到位。
还有一个磊哥,也是标榜独立学者类似这样的人设,最近还有一个绝情修理工,也是走类似人设起的号。
这些人的口播其实不能算作为一种传统意义上的口播,它更像是用嘴在写一篇文章给你看,表演性质很低。
有种阅尽千帆,尝尽人间冷暖,感觉自己好像已经凌驾于普通人之上,认知高一层的这么一个状态。
然后深度解析一些社会现象或者是一些热点问题。
偶尔评价评价一些热门人物。
你要抄他的型是非常容易,但是你要做到他那个松弛感,学者味,文案的网感,说实话不太容易。
刚翻了一下他的视频,说实话之前看的不多,有一个视频就挺有意思,用了一个反常识的认知作为第1句话,给大家一个与大多数人想法相违背的方向,接下来用自己的阐述让大家接受他的想法。
先让观众与他产生对立情绪,想要辩驳甚至想要骂他,然后接下来说的还挺有理有据的,让大家觉得这个人好像真的有那么点东西。
这就是一个技巧,但我看他不多,你自己得多去磨多去看他的文案结构,可以提取视频文字复制到自己的备忘录里,去琢磨他,为什么这么写。
基本范围就是热点解析,人物故事评价,经济解读,科技通俗化讲解,教育理念,教育大环境,社会大环境。
教培方面限流的话,那就干一些泛教育话题,比方说青少年心理问题,批判传统教育制度,抨击奴化教育,牛马化教育,学习方法,学霸意识,学渣是怎么变废的,又是如何一个学期上清华的,类似这种。
教培方面也可能不是限流,而是太纯干货的话,在一个娱乐为主的平台本来就没啥人看。
建议你去看一看,小镇舍长,还有那个叫啥海北老师,好像是。
这些人就聊一些教育话题,整的比较火,一大堆切片账号。
反正你也可以就模仿萌叔先拍呗,至少先镜头感练起来,镜头前的语言表达能力先练起来,顺便看看磊哥和绝情修理工,还有小镇舍长和海北老师。
另外教育相关的,你要是会剪辑的话,可以去拿张雪峰的肖像授权,去做他的切片账号,去卖教育辅导类的产品。
还有现在市面上应该有一些公司专门在做一些老师ip账号,去卖学习辅导课,卖教辅书籍。
如果你觉得自己干挺难的话,摸索一阵子也没什么进步的话,可以尝试去找找看这些岗位。
去之前问问清楚他们有没有已经打造出成功案例,然后看一看他们的案例如何,没有成功经验的公司就别考虑,多半比较坑。
像有一些教小学语文的老师ip,一年也能卖个几百万书,上千万课。
你哪怕是在那种公司打工,也相当于半个创业者,因为可以拿提成的嘛,但是账号归属权必须得捏在自己手里,否则给你来个用完即弃,你又光棍一条了。
目前你的诉求是抄萌叔的感觉,你先多去关注几个类似的账号。
都可以看一看他们的口播,然后去关注一些社会现象深度解读类型的头条号。
你每次写文案之前,可以翻一翻,你确定选题以后,看一看同类的爆文是怎么写的,博采众长。
像这种文案的话,基本上都得干到上千字,你也别背了,直接提词器,直接对着镜头就开始说。
但是说完自己要看一遍,如果自己看着都想吐的话呢,那就删掉,从头再来录一遍。
一直练到你自己看自己不想吐为止,你觉得自己越看越帅,越看这视频里的人越有魅力,那你这口播短视频能力就算是练成了。
其他没啥可说的,主要就是看对标,学他们的亮点,然后文案的话博采众长,把别人的金句用自己的话再翻译一遍,免得被判重复度太高限流。
然后录完自己看一遍,想吐就删,不想吐了,就发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