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深琦说
“爹,不碍事!三年一度的科考要开始了,我们多选拔一些人才,一些给皇上,一些给我们。”
萧元启也有选拔人才扩充自己实力的想法。
他对虞天来说
“呃,老师呀,我看啊!东海路精壮多,我打算呢,在秋天的武举考试里多选些善战之才呀。”
虞天来说
“嗯,对啊对啊。王爷您看看那扶风郡王小王爷,手底下真是什么人都有。您别看楼士不会功夫,守城那真是堪比王思政、韦孝宽呀!还有个王士龄,用一张口守富顺监,还有孟俊、刘翼、王师才、安佑成等等,哪个不是有胆有识呢?”
988年9月,秋季科考开始了。
在东海路的解试中,有三名中了武举人的考生来到了济南府。
他们被虞天来看上了。
三名武举人从左到右分别是宋昌、林宪、柳肇升。
三人在虞天来前并列站着。
虞天来仔细打量着他们三人,个个都有约五尺七寸高(180cm)左右。身体强壮,看样子也不像是五大三粗的人。
“啊!你们呢,就别参加汴梁的省试或者是殿试了。反正参军为将,也是为了建一个功名。你们不如来东海路,跟着莱阳王爷如何呢?”
宋昌担心朝廷追查,问虞天来
“侯爷,我想问的是,您这可是科考舞弊呀!那,怎么瞒过朝廷呢?”
虞天来说
“何必瞒过朝廷呢?东海路武举考试的主官是我,我只要抽掉你们的卷子,让你们排在一个靠后的名次,进不了省试,但是中举了,不就行了吗?”
林宪关心的是自己的职位,他问虞天来
“侯爷,请问您提拔了我们,我们的官职是多大呢?”
虞天来解答道
“是东海路各州团练使,国朝没有防御使,因此职位同防御使。至于带兵,你们的职位跟指挥差不多。是从六品官职。日后升迁前景广阔呀!”
柳肇升关心自己要去哪里打仗,问
“我们是要去燕云路打仗呢?还是要去长林军路打仗呢?”
虞天来也作出了解答
“有战争的需要,你们自然需要出兵,不论燕云路还是长林军路,都是为了保家卫国。”
三人抱拳,异口同声朗声道
“末将愿从莱阳王,为朝廷效命。”
萧平旌处理完今天的事情,坐在衙门前的摇摆椅上拿着一本书打瞌睡,王士龄和楼士来到了衙门。
楼士提议道
“小王爷,科举开始了,我们是不是要张罗一些人才呢?”
萧平旌道
“这些事要秉公处理,不要搞这些有的没的。”
楼士把最近俞述告诉给他的事情讲给了萧平旌
“我听俞大人告诉我,朝廷许多官员都在借科举拉拢人才,我们不拉几个,是不是太...”
萧平旌继续看着书,反对道
“朋友在精不在多。人一多了,保不准给你闹出什么事来。你选出来的人才,还是得看政绩。再说了,我们这样明着舞弊,那不是授人以柄吗?”
楼士向后走到一边,叹道
“唉!难道荀白水、宋浮这些年舞弊,陛下不管吗?”
王士龄走到楼士身边,笑道
“哈哈哈,老弟,这宋阁老舞弊的手段,那可比咱们高明得很呢!”
楼士回头问
“呃?士龄兄,此话怎讲?”
王士龄背着手看着明月,说
“武靖帝的时候,雕版印刷术已经很发达了,所以武靖帝在东京汴梁府、南京金陵府等地广开藏书阁,将各地的书雕版印刷几遍,再传到各地印刷,所以书就很多了。”
“陛下在汴京,到藏书阁里翻书看,看完了就跟宰执们聊起了他看过的书。久而久之,几位阁老们也就知道陛下的用意,很容易就知道科考的这一年,朝廷要考什么题目。人家招的都是大户人家,全是殿试招来的。”
萧平旌放下书,问
“那这么说,士龄,你买过考题了?”
王士龄道
“我看的书多,靠的是经验。当然,三年科考一次,这对很多寒窗苦读的士子来说是一个煎熬,没考上的跳河自杀的比比皆是。为了一个功名,为了自己的人生,当然是能有捷径必然要走捷径,这是人之常情。”
萧歆最近在和四位阁老聊天,说起了自己最近常看的书和内容。
“《尚书》云: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
“朕最近又想起了这些话了,如果君子不结党,为政一方,造福百姓。那该是多好的事情呢?”
荀白水安慰道
“陛下忧劳国事,我大梁,不乏忠贞之人。此次秋试后,一定能为陛下带来忠良的。”
萧歆道
“是啊,朕想起当年先帝的教诲,绝仁弃义,民复孝慈(道德经名言)。先帝是乱世中杀出来的,他说很多人总是会用着最正义的口号,做着最卑鄙的事情。”
萧歆又说
“你们有很多门生故吏,多看看道德经,多看看尚书,也多看看后汉书,有很多忠诚的故事。这些故事朕看了,时时流泪呀。”
四位阁老道
“多谢陛下示训。”
晚上,宋深琦问宋浮
“爹,今天陛下说了些什么吗?”
宋浮道
“汴梁府的试题是不是都是你的人兜售的?”
宋深琦道
“是,爹,您是害怕我会被发现吗?”
宋浮说
“嗯...不是...今年省试肯定会考:尚书无偏无党的那段话,道德经里讲仁义的那些话。还有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班超传、酷吏列传等等的内容,你记得押题。”
宋深琦拿起纸,记下了该看的几本书的内容,说
“肯定还有唐太宗的《帝范》,我想起藏书阁的借书记录中,陛下经常借唐太宗的《帝范》。”
宋浮又提醒道
“好好琢磨!时间不多了,琢磨出题,就到都畿路周围卖掉,考得好的,咱们找办法拉拢。”
宋深琦“是。”
一名叫做高少邻的举人进京赶考,他家里不算富裕,但是凑齐进京赶考的钱还是足够的。
高少邻手里还剩了3贯钱,来到京城的一家餐馆里,要了点东西吃。
“小二,来碗清汤面,一笼肉包子。”
小二“好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