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誉终于等到了布朗的消息。
12月11号下午,离16号《公报》发表仅仅还有5天,在李誉正在写变形金刚故事的时候,布朗来到了公寓。
上一世的李誉,动画版《变形金刚》看的不全,并不能给他提供一个完整的故事,他用的是电影版的初始设定。
不过,他把空军基地啦五角大楼啦Ebay啦神马的去掉了,自己也添加了很多东西,基本上成了这么一个故事:
我家的汽车活了,这个世界肿么了,地球的存亡怎么就握在我手里了?
然后随着故事的进行,在泡妞加装逼的过程中,再穿插赛博坦宇宙介绍,然后汽车人们、霸天虎们一个一个出现,互相战斗,冲突不停的升级,最后终于引出了擎天柱、威震天两大boSS。
至此,第一部结束。
嗯,基本上看上去是个装逼打脸“废柴流”加上“拯救世界”的美式个人英雄主义经典戏码的混合体。
……
“科林,事情办得怎么样了?”布朗还在门口,李誉就着急的问道。
“没问题。”布朗自信的笑道。
看着布朗明显消瘦的身材和因奔波而粗糙的面孔,李誉立刻就信了:“进来说话。”
“看看这些,都是,我昨天晚上全都整理出来了。”来到屋里,布朗在包裹里取出厚厚的一摞稿纸递给李誉,稿纸上一部分是各大礼品公司和商场的负责人电话,一部分是芝加哥礼品和商场位置、电话等信息。李誉看完后,将稿纸放在茶几上,拍了拍布朗的肩膀:“辛苦了!都瘦了。”
布朗趁机邀功:“那是当然,多半个月呢!”
“我很好奇,你怎么搞到的这么多经理的电话,应该不容易吧?”
李誉确实好奇,布朗总是有一些出人意料的歪点子,忽然,他又想到,其实他的歪点子也不少,这或许是两人能合得来,成为“狐朋狗友”的原因吧。
“嘿嘿。”布朗得意的一笑,也不卖关子,他从口袋里取出记者证,挂在了脖子上,然后捏着记者证让李誉看,“瞧见没,记者证,如假包换。”
“我直接以我老东家记者的身份,以专访为借口,联系了这些礼品公司还有大商场的负责人,还好,老东家牌子硬,他们都很配合接受了我的采访,过程非常愉快,采访过后,再要各种电话,简直是手到擒来,轻松无比。”
“不过,终归是一种欺骗,我有种负罪感,我决定把专访都留着,等以后有一天,我写一本叫做《时代的选择》的书,把他们的成长经历放进去。”
布朗说了前因后果,甚至还有心路历程。
李誉对布朗的机智也是佩服:“写不写书,你自己拿主意,你开心就好。”
“下一步怎么办?!”布朗问道,又说道,“你不知道,中途我想放弃了,但后来支持我按照你的吩咐干下去的最大的动力是:我很想知道你下一步怎么办?!”
“两点。”李誉微微一笑,竖起一根手指,“第一点,叫做炒作。”
李誉起身把一个打字机打的稿子给了布朗。
布朗定睛看去,直接被标题雷住了:“震惊,莎士比亚涉嫌抄袭,将被起诉!”尼玛,莎士比亚死了都三四百年了,这是准备把莎翁骸骨起出来的节奏吗?!
他于是立刻好奇地读起了内容。
原来,里边说的是在中国流传的民间故事中,有一个早于《罗密欧与朱丽叶》、且情节十分相似的故事,叫做《梁山伯与祝英台》。
文中分析了两者相似之处:
首先,起名就相似,都是以男女主人公名字命名,都男前女后,甚至连名字发音都相似,罗密欧和梁山伯起始发音相似,朱丽叶和祝英台中文发音听上去,姓氏是一样的。
好吧,这属于强词夺理了,但真说得过去。
还有:都是爱情故事、都是悲剧、都是一见钟情、都有逼婚情节、都挖了坟、都是男的死了,女的不独活,……
文章洋洋洒洒,疑点罗列在一起,基本上都在说一件事:这两个故事相似度极高。
虽然最后,并未给出任何结论,但相信看过的人,结合标题,一定会懵逼。
布朗就有些懵逼了,他呆呆地看着李誉列出的疑点,人生观都有些崩塌:“你想干什么?!”
“你找你新闻界的朋友,把这稿子发出去。”
“就用你这个标题吗?”布朗摸摸额头上的汗,说道,“太踏马吓人了。”
这年代人们,根本想象不到后世中国标题党们的厉害,李誉随便借用一下,就杀伤力max。
“当然了,不用这标题谁看啊?!”
“我的天,你真是不嫌事大,真这么发出去,肯定闹得满城风雨。”布朗不敢想象话题会怎样传播,不过,“可这跟咱们的虎头鞋有什么关系?!”
“怎么没关系?”李誉坏笑,“这可以是梁山伯和祝英台的定情信物啊!”
“我读书少,你不要骗我!”布朗傻了眼,“虎头鞋是婴儿鞋,到了你李誉手里才成了大人鞋,怎么可能在一千多年前就是定情信物。”
“是这样么?可商家喜欢这么宣传,不关我事啊!”李誉笑得鸡贼。
“我知道了。”布朗指着李誉,“你先用《罗密欧与朱丽叶》炒热《梁山伯与祝英台》,然后用《梁山伯与祝英台》再卖你的虎头鞋。你这么玩,不怕以后有人揭穿你吗?”
“小伙子很聪明嘛!”李誉轻轻鼓掌,然后摊开双手,无辜地说,“我说了:商家喜欢这么宣传,不关我事啊!”
“oh,myGod!”布朗仰天长叹:这甩锅本事厉害了!
“那第二点呢?”布朗问道。
“第二点,叫做营销。”李誉竖起两指,“这时候,你要的那些电话号码就用上了。我已经联系了芝加哥的卡耐基培训学校,找到了很多斗志昂扬的小伙伴,我们将合力完成一项活动:用拨打电话的方式,尝试着把虎头鞋推销出去。这种方式,我称之为‘电话营销’。这次活动,宣告了一个新的营销方式的出现,将载入历史。当然,如果这种方式效果不理想的话,你找的那些店铺地址也能派上用场,我们可以雇佣兼职,去那些商场和礼品店,不停的去问‘有没有软底的棉拖鞋’或者‘有没有信仰牌虎头鞋’等问题,给产品造势,当那些地方的老板们起了疑问的时候,也能卖出去。”
历史上最早的电话营销,一说是80年代,一说是70年代末,如此模糊,表明当年这种销售方式都小打小闹。而现在,李誉组织了全美着名的卡耐基中心的人,去完成这么一个活动,肯定会引来媒体关注,载入史册,那么,这将不光是活动,还是个宣传,捆绑了卡耐基的宣传。
至于后边的造势,李誉觉得可能用不上了:建交的东风、完美的产品、梁祝的噱头,再加上卡耐基的背书,这么一番折腾,肯定能能打动老板们进货,除非他们不想挣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