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大殿顿时响起了掌声,尤其是武将这边,跟着老王鼓掌,鼓得格外卖力。
皇帝萧璟也是眼含欣慰地看着自己的三儿子,对着耶律休反将一军道:
“北魏有胡太后和韩国师坐镇,这几年也是能人辈出,兵强马壮,令周围小族闻风丧胆,我大奉如今也只是几个后起之秀罢了,还远远未到太后和国师这般中流砥柱的地位。
今日我皇儿得巧思解你这‘天机算’,只能说这是上天预示着我们大奉和北魏应继续和谐共处,顺应天意和民愿,切勿蓄意生乱。”
萧璟一席话,将耶律休说得是面红耳赤,
尤其是提到了胡太后和韩国师,而原本的北魏皇室正是他们耶律一族,但自从新帝耶律绪上位后,就成了这位新帝的生母胡太后来把持朝政。
而胡太后喜欢养面首这种风流韵事也是传得沸沸扬扬,各国皆知。
可纵然胡太后这样的行径让北魏皇室丢尽了脸,耶律一族却拿这女人毫无办法。
原因就正是她养的几个面首中,有两个正巧一个能文,一个能武。
这个能文的面首,便是皇帝萧璟嘴里提到的韩国师。
像北魏这种尚武的国家,有几个能打能扛的将军不足为奇,但出几个脑袋好用,能运筹帷幄的文臣,朝中还真是十指数不出几个。
因此这脑袋堪比诸葛转世的韩国师在北魏就尤显珍贵。
这次的三题,也是这位韩国师在北魏组织学者弄出来的。
目的就是想看看如今整个大奉朝的软实力如何。
韩国师的原话便是:
“一个国家的兵力多少,是可以计算估摸的出来的,但一个国家的朝堂上有多少好用的脑袋,还需用点手段探知。”
原本以为这韩国师会出些兵法谋略方面的题目,结果他最后组织人整出的这三题却是耶律休也看不明白的玩意。
在耶律休出发前,韩国师还特意叮嘱耶律休,千万不要在大奉朝堂上提到他,只说这是组织学者花费了好几个月想出来的就行。
耶律休调整了一下心情,对着大奉皇帝萧璟打着哈哈道:
“陛下说得是,这两道难题已被陛下的二位皇子解出,陛下不仅御下有方,各位王爷也是风姿卓绝,令人自叹弗如啊!
就不知道这最后一题,是否也能让敝臣看看陛下另外两位皇子的风采!”
萧豆豆脸色一变,和对面的萧治对视一眼,只见那个腹黑男也露出了惶恐之色。
这特么真是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
对方打不过就非要使个绊让大家都加入,萧豆豆恨不得都要为耶律休这个“小天才”鼓掌了,只是这掌,萧豆豆想鼓到耶律休的脸上去,还要加一句:“你真他娘的是个天才!”
皇帝萧璟哪有不知道耶律休的小心思的,刚才老大、老三争先恐后地答题,已经让耶律休有所忌惮,怕这第三题又轻易被人破解,因此耶律休便按他自己的想法,指定了两个全程不发一言的皇子出来答题。
老二梁王,是耶律休战场上的老对手,虽然有勇有谋,但这种题一看就不对老二的路子,不然他也不会一直沉默到现在。
老四秦王,是个孝顺宽厚的孩子,但在智计方面,也没有看出何种特长。
虽然已经知道了耶律休的心思,皇帝萧璟还是退让了一步说道,“那就让朕的另外两个皇儿试试这最后一题吧!
不过……”
萧璟话锋一转,继续道:
“在两位皇儿答题前,朕想简单说几句。
希望除了北魏的使臣听到,别的番邦的使臣也能明白朕的想法。
朕在新春选了这初九作为接见外使之日,并非心中只为了这些贡品而来,而是想向各国使臣表达我大奉朝乃礼仪之邦。
贡品再珍贵,也贵不过两国之间的友谊和各个国家长久的发展。
无论那颗“沧海月明”最后归谁所有,朕都认为,大奉之所以能走到今日这般壮大,不仅仅是因为大奉的进取,还因为大奉能容,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果然,姜还是老的辣,皇帝萧璟的这番讲话,让殿中的耶律休已经到了无地自容的地步。
萧璟不仅表达出了他作为一个皇帝的包容和气度,还借用这样的机会展现了他对各个外邦并不是一味打压的理念,
更告诉了众人,他不是一个只看中眼前利益的皇帝。
这番段位和操作,使萧豆豆也总算明白了,萧璟当年是怎么作为老二能杀出重围,走上这权力至高之位的。
明显就是宝刀不老,以退为进,借力打力嘛!
萧豆豆都想为皇帝爸爸竖起大拇哥了!
皇帝爸爸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最后一题,不管答不答得出,都已经无所谓了。
而这话自然也赢得了满殿臣子的鼓掌和别国使臣的尊敬。
萧璟面带微笑地止住掌声,再次看向北魏使臣耶律休,
“还请使臣说出最后一个问题,让朕的皇儿一试!”
耶律休脸皮抽动了一下,就在刚才,当大奉皇帝的一番话讲完,他就知道自己今日已经把事情办砸了,这不是北魏皇室想看到的结果。
但事已至此,也只得硬着头皮把戏演完。
耶律休清了清嗓子,走到鎏金木箱边,说出了最后一题:
“在我们北魏,最近发生了一件比较有意思的事情,
一日,有位武将突然心血来潮,带着两个不一样重的铁球去往佛塔。
那大球代表了武将所面临的对手,那小球代表了武将目前的实力,
武将希望佛祖能给他启示,该如何打破现在的僵局,战胜强大的对手。
结果那武将竟在佛祖前得到了一个示意,要他带着手里的两个球上到佛塔顶层,将这两个一大一小,重量差异有十斤的铁球同时抛向塔下,便可得到答案。
武将登上塔顶,并照此行动,
请问,当两球落地后,这名武将看到了什么现象,得到了什么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