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后,
老王的军队总算赶到了幽州。
此时的幽州城已被战争的阴云笼罩多日,
还剩下的四万多军民困守在这座孤城中,
城墙之下,残垣断壁满目疮痍。
一具具冻僵的尸体,毫无生气地堆叠着,
远看仿若连绵起伏的雪堆,与周遭的冰天雪地融为一体。
北魏的骑兵还在城外叫嚣,准备使用巨大的攻城车攻入城内。
两万骑兵如同一群饿狼,在齐齐欣赏着猎物在不远处苦苦挣扎。
就在这令人绝望的时刻,
远方扬起漫天尘土,犹如山洪暴发、又如春雷滚滚的声音,蕴藏在整个天地之间。
一支看不见队尾的骑兵向着幽州城奔涌而来。
正是王老将军率领的十万援军中的先锋军。
援军的到来,瞬间扭转了战场上的局势,
王老将军一声令下,两万骑兵如猛虎下山般冲向敌人。
攻城车停住了它笨重的步伐,围住幽州城的北魏骑兵让人从背后撕开一道豁口。
紧接着,以这道豁口为中心,
另外两队人马顷刻间以倒扣的半圆形团团围住了北魏骑兵。
一时之间,北魏兵士阵脚大乱,人仰马翻。
显然没有料到今日会有援军突然杀到。
在这场激烈的混战中,
一名身影纤细的士兵格外引人注目。
他穿着一身崭新的铠甲,刚健中不失灵动,头盔上的缨穗好似跳跃的火焰,为其又增几分英气。
身甲以坚韧的牛皮为底,外覆精钢鳞片,紧密相扣,如灵动鱼群的鳞片般贴合身形。
护肩宽厚,采用多层甲片的重叠设计,强化了肩部防御。
腰腹间束着一条宽腰带,镶嵌着闪耀的金属片,不仅能固定铠甲,还显得十分英姿飒爽。
萧衍跟着老王行军多日,不仅让老王对其夸赞不断,队伍中的将领也是被他迷得不要不要的,
每一天都会新增不少迷弟。
导致萧衍在老王队伍中的待遇特别好。
不仅有了为他量身定做的铠甲,
还有各种花式温暖服务。
比如除了老王,军队中只有他每日都有热水洗漱,
不仅如此,还有单人营帐休息。
老王也不介意自己的手下对萧衍献殷勤。
他堂堂开国老将,还不至于对一个小丫头吃醋!
反倒每次扎营休息的时候,老王都会把萧衍拉着一起推演战争局势。
最令人惊讶的是,这丫头年纪轻轻竟然次次说得头头是道,
比老王身边跟了他二十几年的副帅分析得还老辣到位。
每次都让老王又惊讶又恍惚,
惊讶于这么年轻的娘子,怎么会有如此丰富可怕的作战理论。
恍惚于这么年轻的娘子,貌似身体里住着一位会带兵打仗的男人。
但老王也不敢盯着人家小娘子看太久了,
免得传出他为老不尊,觊觎梁王殿下的侧妃这种话来,那可就丢人了!
此时再说回战场上的萧衍,
只见他张弓搭箭,箭尖寒光闪烁,目标直指北魏军队的战旗。
随着“嗖”的一声,
利箭如流星般划过天际,直直地射向那高高飘扬的战旗。
随着北魏战旗应声倒地,整个战场瞬间沸腾。
幽州城内的军民看到这一幕,顿时士气大振,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他们仿佛重新获得了充盈强大的力量,
纷纷拿起残缺破损的武器,向着城外的敌人怒吼,与援军里应外合,痛击北魏骑兵。
被射倒战旗的北魏骑兵,
军心彻底崩塌,
两万士兵没过一会就被收割了大半。
剩下的几千残兵再无恋战之心,
纷纷掉转马头,头也不回地仓皇逃窜。
那被人遗弃的兵器、攻城车,在风中凌乱,
无声诉说着这近两个月来,
北魏的第一场惨败。
?
把战场清理了一遍,
老王的大军很快进驻了幽州城内。
清点了一下伤亡人数,
发现驻守幽州的五万士兵已经死伤大半了,如今只剩两万不到,百姓们倒还是被保护的不错,只死伤了千人左右。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缺粮,
还缺保暖防寒的护具,
很多物资已经在前面消耗殆尽了,还被北魏抢走不少。
城里早没了多少粮食,
不少城中百姓两天只喝一餐米粥,就为了把吃的留给守卫幽州城的士兵。
今年的雪又格外的大,格外的猛,
一直下到二月都感觉没有消停。
城外一片白茫茫,天寒地冻,万物都没有开始生长。
老王站在城楼上,看着底下的士兵在那里修补城墙,对着又开始漫天飞舞的雪花长叹一口气,
萧衍跟在一旁道:
“老将军是在担心后面粮草跟不上?”
老王:“我军虽然今日大捷,但幽州城内的粮草已经没有多少剩余。
幽州的守将气节倒是不错,
但论作战经验还是差了不少。
这才导致如今城内后勤物资如此短缺。
还被北魏抢走了大部分来自我们大奉的支援。
这实在是令老夫始料不及!
老夫现在最担心的便是北魏知道我们这边来了援军,他们也开始增援。”
萧衍:“增援需要时间,就算他们再快,也快不过我们。
今日一战,他们只剩下六万多兵力,我们虽然经验上不如他们,但数量上还是很占优势的。”
老王摇头,“他们之所以选这高粱河,就是防着我们增援后反扑。
高粱河虽然还结着冰,但绝对承受不了十万士兵通过河面,可不从高粱河上过,便要绕道而行,兵力就会分散,也无法对北魏那边实行大规模地打击。”
萧衍:“那我们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同样带一支万人左右的队伍,使用车轮闪电战,每日去消磨他们的兵力。
等到三月,他们的援军到了,只要我们保持现在的兵力,守城应该是没有问题。但物资短缺确实是个问题。
可如果我们去北魏那边抢,等于说要深入敌营。”
老王点头:“目前只有先按你说的这个方法了,老夫得赶紧写信告知朝廷……请求支援物资。”
话虽这么说,但萧衍和老王都知道,
就算是十万里加急的信件去了朝廷,等准备好物资,再送来幽州至少到四月了。
而且到时候北魏那边来了援军也是兵壮粮足,就这么对峙下去,这场仗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了。
萧衍心急如焚,
真这么拖下去,就离豆豆毒发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