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墨不知道之前北四的事,只以为沐瑶是不习惯有人在身边保护,于是说:“小丫头,我是怕大宛国探子会对你不利,所以派南二和西三来保护你的。既然你不愿让他们跟着,那我就让他们俩回来。至于北四,”苏墨又说:“你现在又开了一个作坊,想来要做的事情也不少,身边得有一个得力的助手。北四虽不是我身边武功最高的,但他办事向来稳妥,不会给你惹麻烦的。至于工钱,你就按一般车夫的给就行。或者还是和以前一样在我这领月银。”
苏墨本来就没打算让沐瑶付工钱的,但又怕沐瑶误会他看不起她,所以才这么说。
沐瑶当然知道苏墨是一片好意才让北四来的,可看不起她,不敬畏她的人,怎么能留在身边呢!再加上半夜被吵醒心情自然是不好的,于是不耐烦的说:“我就是一个乡野丫头,可请不起北四这尊大佛,”接着又冲暗处的俩人道:“你们两个木头也不用再跟着我了,”说完头也不回的就走了。
苏墨一听沐瑶的话就明白了,一定是北四这几个混蛋没把小丫头放在眼里,惹着了那丫头。那丫头又不好直接处置他们,所以才把他们撵了回来。
苏墨心里震怒,向着朝他走来的南二和西三一人一脚,就踹了过去。以苏墨的功夫,南二他们俩要躲开也不是难事,可这俩人不敢躲,就这么被苏墨踹出去一米多远。
要不是苏墨念在,他们俩从他小时就守在他身侧,也没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苏墨这一脚下去不死也得让他们扒掉一层皮。
即便如此,南二他俩也被踹得半天都爬不起来。毕竟是曾经在一起训练过的人,那十个暗卫也都纷纷走过来替这二人求情。要不是眼下用人之际,苏墨非得再踹他们两脚。只是这口气却未全消,暗暗的磨牙,北四,看你回来爷怎么收拾你。此时的北四还不知道,等待他回去的是怎样的狂风暴雨。
北四在与苏墨分别后,没日没夜拼命的赶路,早一天调兵回去,姑娘就会少一份危险。他的体力是没问题,可马儿不行啊!于是每到一个驿站他就换一匹马,自己实在是累的不行才会休息一会儿,就这样第三天晚上子夜时分,北四终于到了平县县城。
北四亮出自己的腰牌,验看无误后,守城的主将立马命人开了城门。并亲自带他去了县衙。邱将军让值夜的衙役速去通传。
冯县令在梦中被人叫醒,刚要发火,听下人说是邱将军来了,瞌睡虫顿时全无。莫不是又有贼匪了,于是一骨碌爬起来,官服都未穿戴整齐就跑了出去,急忙问邱将军:“可是又有贼匪了?”这好日子刚过了没几天,天杀的贼匪咋又来了。邱将军忙摇了摇头说:“不是贼匪,是,”还没等邱将军把话说完,就被县太爷打断了:“邱将军,既没什么大事,你怎可擅离职守?”县太爷是大发脾气。
旁边的北四可没时间看他们墨迹,亮出了自己的令牌,又拿出了圣旨。县令一看到圣旨,腿都软了,立马跪了下去。听说大宛国探子偷偷在葫芦谷采矿,差点一口气没上来,就过去了。大宛国探子竟出现在了他的平县,看来他这个官是做到头了,但愿这条老命还能保得住吧!
北四不管摊在地上的县令,急令邱将军调兵前往葫芦谷。不过半个时辰,他们就到了小南村。
苏墨立刻下令众将士启程赶往葫芦谷。又命留下两个暗卫和一小队兵丁明早上镇上买粮草等物。
此次苏墨奉皇命全权负责采矿的一切事宜。那些采矿的工人还得几天后才能到。他现在能做的就是在葫芦口安营扎寨,护卫葫芦谷,不让大宛国把矿偷采了去。
天色还未亮,苏墨让兵丁们都拿着火把上山,这火把可比火折子亮多了。五百多人的队伍就像一条长长的火龙,在山岭间穿行。野兽老远的看见火光就躲了起来。
苏墨在京城时就问了北四葫芦谷的方位,虽是黑天,队伍也没费多少时间就到了葫芦谷。
苏墨没上过战场,但他的祖父,爹爹和兄长都是从战场上走过来的人,更是骁勇善战的将军。所以苏墨自小也是熟读兵书的,还颇有心得。所以,在葫芦谷上下查看一番后,最后在葫芦腰的石牙旁搭建了一片营帐。
大罗县的县令黄荣,在上次剿山匪时,因为办事不力,好在没有给剿匪带来损失,所以皇帝只罚他三个月的俸禄。这次黄县令手下的速度倒是很快,天快亮时,陈副将率领的五百人的队伍就到了小南村。被村口等着的一个暗卫带着上了山。
三天后的午时,左将军邓拓率领的五百精兵,和几十个工匠也到了小南村。这下整个小南村都轰动了。这些天山上发生的事村民并不知道,所以看到来了这么多骑着高头大马的官兵人人自危。就连调皮的小孩子也乖乖的待在了家中,不敢到外面玩耍。
好在这队官兵并没在村子停留多久,打听到沐瑶家的住处,又请沐瑶带路,领他们上了葫芦谷。
一千五百多人的队伍不可谓不少,营帐又做了一番调整。谷口上和葫芦谷里都扎了许多营帐。左将军来了,防卫苏墨不用再操心,几个将军和工匠们一番商讨后,明确了分工,决定第二天正式开矿。
至于铁矿开采出来是运到离这最近的承明府军器局,还是就地建个军器局,那得看铁矿的多少来定。
军队的到来虽然断了大宛国的念头,但也使得附近的猎户得跑更远的地方才能打到猎物。只是上山采药和捡菌子的人多了起来。有的士兵下山时还会顺便帮着他们背背竹篓。让村民们对官兵们的恐惧小了些,有的还说起了朝廷的好话,继而称颂起了他们的皇上永平帝。
这个消息传到宫中时,皇帝好几天早朝时都是笑逐颜开的,朝臣们自然是把皇上的变化看在眼里的,也知道是为了什么。所以暗地里都夸赞沐瑶,说沐瑶是他们的福星。自此,沐瑶福星的称号又一次在京城传开。
也因为这个,沐瑶这个普通的农女被几个王爷给惦记上了,要纳她做个小妾。这样不但能得个好名声,醉仙楼那三成利润也能据为己有了。要知道,醉仙楼现在可是火遍西陵了!他们现在还不知道还有个要火遍中州的酿酒作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