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秀听闻董家那位娇贵的千金小姐董倩,竟然对自己的丈夫死缠烂打后,气得火冒三丈。
当机立断地收拾好行李,带着年幼的儿子耀祖搬去了县城西边的小院居住。
如此一来,家中便只剩下四丫和弟弟管长明相依为伴。
每天上学时分,侯向东、大丫、二丫以及三丫都会背起书包,踏上前往学校的路途。
由于当时不论是初中还是小学,校内均未设置学生宿舍,所以无论距离远近,所有学生无一例外都只能选择步行上下学。
随着气候逐渐转暖,水田里的泥土早已被农民们翻耕过一遍。
每年的此时此刻,总是侯向东最为兴奋愉悦的时光。
因为此时的水田,水温渐渐回升,待到夜幕降临之际,那些藏身在泥巴深处的泥鳅和黄鳝纷纷按捺不住性子,悄悄地从泥洞里钻出,浮到水面上来呼吸新鲜空气。
毫无疑问,这正是抓捕泥鳅和黄鳝的绝佳时机!
侯向东满心欢喜地吩咐大丫和二丫一同上山砍伐一根粗壮结实的楠竹回来。
原来啊,他打算亲自动手制作一些捕鱼的工具!
只见他先截取一根约有一米长度的竹片,然后小心翼翼地将其头部自正中间位置劈开一条长达两寸左右的狭长裂口。
接着,他又取出整整十根钢针,整整齐齐地摆放在那道裂口中间,并拿起一团棉线,仔仔细细地缠绕起来,直至将这些钢针牢牢固定住为止。
毕竟泥鳅这种生物骨骼柔软、肉质肥美,只要手持这特制的针耙轻轻一刺,它们几乎毫无反抗之力,轻而易举就能成为囊中之物啦!
做了两个针耙后,侯向东便动手做夹黄鳝的竹夹子。
首先,侯向东挑选出三根笔直且长度约为两尺的竹片。
他手持砍刀,小心翼翼地将这三根竹片砍下来,并仔细修整其边缘,确保光滑无毛刺。
接着,侯向东开始制作夹子的主体部分。
他先将其中两根竹片并拢放置在一起,然后在它们的两端位置分别塞入一小片薄竹片。
这些小竹片起到了间隔和加固的作用,使得两根主竹片之间能够保持一定的距离。
随后,侯向东使用结实的绳子,紧紧地捆绑住这三根竹片,使其牢固地结合在一起。
此时,中间留出的缝隙宽度恰好可以容纳下另一根竹片。
完成主体结构后,侯向东对中间那根竹片进行加工处理。
他将竹片的一端精心砍制成锯齿状,以增加抓取物体时的摩擦力。
紧接着,在竹片的中部位置钻孔,通过插入一根铁钉,将其固定成类似剪刀的形状。
如此一来,一把简易而实用的竹制夹子便大功告成了!
这种竹剪不仅在夹取黄鳝时效率颇高,而且由于材质细腻,不会对黄鳝造成伤害,非常好用。
尝到成功滋味的侯向东再接再厉,一口气又制作了一把同样的竹剪。至此,捕鱼所需的重要工具——竹剪已经准备就绪。
然而,仅有捕具还不够,夜晚捕鱼需要足够的光线照明才行。
在当时那个年代,普通家庭根本买不起昂贵的手电筒,而更为先进的矿灯也是奢望。
所以,要想在夜间顺利抓到鱼儿,就只能依靠传统的煤油灯来提供光亮。
说到煤油灯,那时常见的大多是由陶土烧制而成的陶盏。
至于那种精致透明的玻璃盏,则只有家境富裕的人家才用得起。
侯向东自然没有条件去购置玻璃盏,但他灵机一动,决定自己动手改造陶盏。
他找来一段粗细适中的铁丝,将其环绕着陶盏缠绕数圈,形成一个可供手提的圆环把手。
然后,再找一根长长的竹竿,将带有铁丝提手的陶盏悬挂于竹竿的一端。
经过一番巧妙的组装,一盏简易却实用的手提式煤油灯就此诞生。
就这样,侯向东如法炮制,一共制作了两盏这样的陶盏油灯。
吃过晚饭天已全黑了。
侯向东分配了人手,三丫在家陪长明,大丫与二丫一组,一人提陶盏照明,一人提水桶和针耙与竹剪。
侯向东与四丫一组,怕四丫提不动水桶,就让她提陶盏灯在前照明,自己则提桶拿捕鱼工具随后。
几人来到水田边,月色洒在田埂上。
大丫和二丫那组率先下了田,她们小心地移动脚步,生怕惊跑了泥鳅和黄鳝。
二丫举着陶盏,微弱的灯光映照在水面上,大丫看准一只露头的泥鳅,迅速用钉耙一刺,那泥鳅就稳稳地被扎住了,丢进水桶里激起一片水花。
侯向东和四丫这边也没闲着,四丫看到一条大黄鳝趴在洞口附近,激动得差点叫出声来。
侯向东轻嘘一声,缓缓靠近,用竹剪精准一夹,黄鳝扭动着身躯却怎么也挣脱不了。
就在大家沉浸于收获的喜悦时,远处突然传来一阵喧闹声。
原来呀,村子里那几个出了名的调皮捣蛋鬼看到这边灯火通明,心里头就跟猫挠似的痒痒得不行,不用想都知道肯定是有人在这里抓鱼呢!
这几个小家伙哪里按捺得住好奇心啊,一个个像脚底抹油一般飞快地跑过来,想要凑个热闹。
嘿,您瞧瞧,他们不仅人来了,手里还拿着自己捣鼓出来的简易渔网呢!
二话不说,直接就跳进水田里,加入到捕泥鳅和黄鳝的大军之中去。
这下可好,这片原本安静祥和的水田瞬间被欢笑声给填满了。
大家伙儿一个个眼睛瞪得溜圆,紧紧盯着水面,比着看谁能抓到更多更大的泥鳅和黄鳝。
你一言我一语的,好不热闹!原本万籁俱寂的夜晚此刻也变得喧嚣起来。
要说这侯向东,那可是村里出了名的抓鱼高手,人家那经验可不是吹的,丰富着呢!
只见他眼疾手快,动作娴熟,没一会儿功夫,他身边的水桶里就满满当当装了一整桶泥鳅黄鳝。
再看看其他人,虽然也有所斩获,但跟侯向东一比可就差得远咯!
就在这时,侯向东不经意间瞥见大丫和二丫手中的灯光已经移动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
远远望去,那两束微弱的光芒竟与夜空中闪烁的点点繁星遥相呼应,构成了一幅美丽而又神秘的画面。
侯向东心中暗自思忖:这俩丫头片子跑到那么远去,想必收获不怎么样,要不然早就该打道回府啦!
想到这儿,侯向东赶忙站到一处高高的田埂之上,扯起嗓子大喊起来:“大丫、二丫,别抓啦,赶紧回家喽!”
他的声音如同洪钟一般响亮,在空旷的田野上传出去老远老远。
听到小叔呼喊自己的名字,大丫和二丫先是一愣,随后两人手中的灯光开始缓缓朝着近处移动过来。
随着她们逐渐靠近,那片水田里的灯光也越来越少,最后终于全都消失不见了。
此时此刻,水田里除了此起彼伏的蛙叫声和昆虫的低鸣声之外,就只剩下头顶那璀璨的星光交相辉映,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了一片宁静而又美妙的氛围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