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城沉浸在战胜的喜悦中,街头巷尾张灯结彩,百姓们欢声笑语,庆祝秦国大破六国联军。然而秦宫之内,气氛却凝重而复杂。秦王嬴政高坐在正殿的王座之上,目光威严地扫视着殿下群臣。白起与蒙恬身着沾染硝烟的战甲,跪地接受封赏,满朝文武的目光纷纷聚焦在他们身上。
“白起、蒙恬,此次你们力挽狂澜,助秦国大破六国联军,实乃大功一件,朕今日要重重赏赐你们。”秦王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白起与蒙恬叩首谢恩,齐声说道:“一切皆陛下英明领导,我等不过奉命行事,不敢居功。”秦王随后宣布,白起晋升为大良造,掌管秦国军事要务,手握军权,肩负着秦国军队进一步发展与壮大的重任;蒙恬则获封将军,负责咸阳城防,兼领北部边防军事筹备,守护秦国都城与北部疆土的安全。
封赏完毕,丞相魏冉迈着沉稳的步伐站了出来,他神色严峻,目光中透露出对秦国未来的忧虑:“陛下,虽说此次大败六国联军,但秦国也损失惨重。当务之急,是休养生息,恢复国力,同时谋划下一步东进之策。”魏冉在秦国朝堂多年,历经风雨,他的话语在群臣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
秦王微微点头,深邃的目光看向满朝文武:“丞相所言极是,众爱卿对此有何见解?”
这时,张仪迈着自信的步伐上前一步,他身着一袭黑色长袍,腰间佩着长剑,神色从容:“陛下,经此一役,六国虽元气大伤,但未必会甘心就此罢手。臣愿再次出使各国,趁他们惊魂未定,进一步分化瓦解,让他们彻底无力对抗秦国。”张仪凭借着出色的口才与纵横捭阖的谋略,多次在外交场上为秦国立下奇功。
秦王思索片刻后应允:“好,张仪,此事就交由你去办,务必让各国彻底臣服。”
就在此时,一位年轻官员从队列中走出,此人是新入朝堂的李斯。他身形修长,一袭青色官袍,眼神透着聪慧与果敢,拱手道:“陛下,臣以为,除外交手段外,秦国自身也需变革图强。如今秦国律法、吏治、民生等诸多方面,尚有可改进之处。若能推行新政,提升国力,六国更难抗衡。”李斯出身低微,却凭借着自己的才学与抱负,在秦国朝堂崭露头角。
秦王目光落在李斯身上,饶有兴致地问:“哦?你且说说,该如何变革?”
李斯清了清嗓子,条理清晰地说道:“其一,整顿吏治,选拔贤能,摒弃任人唯亲,让有才者居其位。如今朝堂之上,部分官员尸位素餐,阻碍秦国发展,唯有广纳贤才,方能为秦国注入新鲜血液;其二,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发展农业,充实秦国粮仓。民以食为天,粮食充足,百姓方能安居乐业,军队才有充足补给;其三,统一度量衡,便利商业往来,促进经济繁荣。秦国各地度量标准不一,严重制约了商业发展,统一之后,国内贸易将更加顺畅。”
秦王听后,陷入沉思。朝堂上也议论纷纷,有人对李斯的提议表示赞同,认为秦国确实需要变革,以适应新的局势;也有人面露忧虑,担心新政会触动各方利益,引发动荡。秦国的旧贵族们,大多眉头紧皱,心中暗自盘算着新政对自己家族的影响。其中,公子虔的后人公孙恒站出来,满脸不悦地说道:“陛下,祖宗之法不可轻易更改,这些新政恐会扰乱秦国根基,还望陛下三思。”他的话一出,一些旧贵族纷纷附和,朝堂上顿时分成两派,争论不休。
这时,白起开口,他的声音浑厚有力:“陛下,臣虽不懂朝堂之事,但深知国力强大对军队的重要性。若这些新政能让秦国更加强盛,臣以为不妨一试。”白起在战场上勇猛无畏,他从军队的角度出发,深知后勤补给和国力对战争的关键作用。蒙恬也点头表示支持,他目光坚定,说道:“白起将军所言极是,军队需要强大的国力支撑,新政若能施行,必能提升秦国的整体实力。”
秦王权衡利弊后,缓缓说道:“李斯之策,确有可取之处。但此事关系重大,需谨慎行事。先成立新政筹备小组,由李斯牵头,详细规划新政推行步骤,再做定夺。”
散朝后,白起与蒙恬并肩走出宫殿。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拉长了身影。白起感慨道:“蒙将军,这朝堂之事,如今看来也不比战场轻松。”蒙恬笑了笑,笑容中带着几分无奈:“是啊,战场靠武力,朝堂靠智谋。但只要我们一心为秦国,总能找到前行之路。”两人的情谊在战场上建立,经历生死考验,此刻面对朝堂的复杂局势,他们相互理解,相互支持。
与此同时,苏秦回到赵国,他将自己关在府邸之中,闭门谢客。曾经意气风发、合纵六国的他,如今心中满是挫败。他苦心经营的合纵联盟一朝瓦解,让他深感无力。他坐在书房中,望着窗外渐渐暗下去的天色,回想起这些年为合纵奔走的点点滴滴,心中五味杂陈。但苏秦骨子里的坚韧,又让他不甘就此沉沦,他在思索着新的出路,试图再次凝聚六国力量,对抗秦国。他深知,这条路充满荆棘,但为了心中的理想与六国百姓的安宁,他决定再次踏上征程。
张仪则开始筹备出使各国的事宜。他坐在书房中,面前堆满了各国的情报,他仔细研读,分析各国君主的性格、喜好以及各国之间的利益纠葛。他深知,此次任务艰巨,六国虽败,但仇恨与警惕之心更甚。他必须想出更巧妙的策略,才能达成目的。他想起自己与苏秦多年的较量,心中既有敬佩,也有一丝感慨。他们虽各为其主,但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而在咸阳城的一隅,秦轩静静看着这一切。他虽已退居幕后,但对秦国的局势仍密切关注。他看着秦国在嬴政的领导下,不断发展壮大,心中感慨万千。他想起自己教导过的众多弟子,他们在这乱世中各自施展才华,或为秦国效力,或为六国谋划,他们的命运与天下局势紧紧相连。他虽不再直接参与朝堂纷争,但他相信,秦国的未来,充满希望,也充满未知。
在民间,百姓们对于新政的传闻议论纷纷。咸阳城的集市上,一位卖布的商人对旁边的摊主说:“听说朝堂上在讨论新政,要是真统一了度量衡,咱们做生意可就方便多了。”摊主却有些担忧:“这新政不知道会不会让物价上涨,咱小老百姓可经不起折腾。”茶馆里,几个读书人也在热烈讨论,有人认为新政是秦国崛起的契机,也有人担心会引发社会动荡。这些民间的声音,逐渐汇聚成一股无形的力量,影响着秦国未来的走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