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村口便分开了,各回各家。
徐文俊刚回到家,大兄才放下担子,就见到文信气喘吁吁的跑进来。
“你不是刚回家吗?”
徐文俊奇怪。
“快去我家,犁做出来了!”
文信气都没喘匀。
“呀!太好了!走!”
徐文俊也不管文信,马上就向外走去。
成品曲辕犁摆在族长家门前,四周围满了人,徐云虎也在这里。
徐文俊好不容易挤了进来,族长正蹲在犁前仔细查看。
徐文俊一眼就看出正是熟悉的曲辕犁,忙蹲下来也仔细查看,应该是丝毫不差,在后世八九十年代他可见过村里用的曲辕犁。
整个曲辕犁打磨的很光滑,犁铧(犁底前面金属)泛着银光,徐文俊伸手摇了摇,拍了拍,很扎实。
“放心摇,我做的绝对紧实。”
水生自信的一拍胸脯。
徐文俊不好意思的朝他笑笑,低头对还在查看的族长说道。
“族长阿伯,我们去田里试犁去。”
“走!试犁去!”
族长一挥手,大力马上扛起犁跟在身后。
寻得一处旱田更能试出效果。
将犁摆进田里,众人便欲把牛套了上去,徐文俊马上过去说道。
“只套一头牛便可。”
这个时候的直辕犁可是最少需要两头牛才能拉动。
徐云虎调好犁评,握住犁梢,将牛驱赶,犁铧破土缓缓前进,牛也不怎么吃力。
众人欢呼!
“一头牛都拉的动啊!这还是旱地。”
“土也更碎,比直辕犁效果好多了。”
“仔细看,入土很深,直辕犁可犁不了这么深。”
“这牛力节省了啊,我觉得上两个人不用牛也可以拉的动。”
确实在旱田两个力气大的壮汉都能拉动,在水田一个力气大的壮汉都行,实在农忙的时候牛都不用。
徐云虎调节犁评,试试犁地的深浅,控制犁梢,试试犁地的宽窄,很是方便,再试试拐弯掉头,很是灵活。
有耐不住的族人把牛解开,两个人套上开拉,虽然吃力,但也能拉动。
族长兴奋的满脸通红,一巴掌拍在徐文俊肩上。
“文俊,成功了!”
徐文俊被拍的龇牙咧嘴,稍微耸了耸肩。
“跟我设想的一样,最少可以省力一半。”
“而且小巧轻便,更加灵活,深浅,宽窄都可以犁,拐弯掉头方便,不用像原来直辕犁需要搬动。”
“开垦荒地也可以用。”
徐文俊最后补充,这时候开荒是件很吃力的事情,有曲辕犁会轻松很多。
“文俊,我代表全族感谢你,此事会记入族谱,族人都会记得你的贡献。”
族长语气诚恳。
“你给这犁取个名字吧!”
族长突然想到。
“此犁和直辕犁外观上直接的区别就是这犁辕是弯曲的,就叫曲辕犁吧。”
徐文俊心中有愧,名字自然要保留下。
“行,就依你的!”
族长也同意,虽然他心里想叫徐氏犁。
“大家听好,这犁是文俊制作出来的,大家要感谢他!”
族长高呼。
族人围着徐文俊一顿天旋地转的夸赞,徐文俊是尴尬了,家里其他人都乐开了花,月儿死死抱住二兄的大腿,跟着出风头。
“文俊给这犁取名叫曲辕犁,要订制曲辕犁的去水生那里排队,争取春耕前全村都用上曲辕犁。”
轰的一下被包围的变成了水生,徐文俊可算解脱出来了。
曲辕犁也试完了,徐文俊打算回家去,转身才走了几步又被族长叫住。
“明天你和你阿耶我们一起去县城,将曲辕犁报给府衙,这事越早越好。”
徐文俊一想也是,回答道:“好,我也想去县城看看,我还没去过县城呢。”
翌日清晨。
族长,徐云虎,徐文俊,水生,大力一行五人拉着板车就出发了,板车上放着曲辕犁。
徐文信也同行,他去私塾,徐文俊也要去私塾和范夫子请一天假。
到了私塾后范夫子迎了出来,才知道自己私塾里面的学子居然不声不响改造出来农具,平时不动如山的脸上少有的露出惊讶神色。
对徐文俊一番夸赞感叹后叫众人稍候,然后匆匆进了书房。
不久便拿出两封书信递给族长。
“如有需要,可以先去两位举人那里看看再做决定。”
“多谢夫子!”
族长接过书信和徐文俊齐声作揖。
再度踏上行程。
几个壮汉拉板车,都轮换了一次的时候终于看见了容县县城。
上次徐文俊仅在赵家湾远远看到过容县,此时走近不由得还有些小激动,第一次进古代县城。
容城四方各一城门,徐文俊一行走的是南门进城。
城门不宽,仅容一辆马车进入,守门的士卒还瞟了一眼板车,见是个奇怪的犁就放行了。
如果拉货物进城是要交商税的。
进的城来原本以为街道会是由一块块平整光滑的石板铺成,结果却是经过反复夯压的泥土路。
尽管是土路,依旧是人来人往、川流不息,街道两旁的店铺鳞次栉比。
店门口挂着各色招牌,布幡迎风招展,有的店则直接将商品摆放在门外,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
沿着南门进来后直走一炷香的时间就可以看到县衙,到了县衙门口,族长上前与门子搭话。
“这位小哥,在下河口徐氏族长徐云洛,有事要见县令,麻烦通传一声。”
“你有何事?”
门子一听是位族长,脸上冷漠的表情稍稍收敛了些。
“我族内将犁改造了一番,更省牛力,特来献给朝廷。”
门子一听,这类事他未曾听闻过,不敢怠慢,说道。
“现在当值的是县丞,我去通报,稍候下。”
门子来到签押房,禀报给朱县丞。
“犁?省牛力?”
朱县丞放下手头看的文书,稍一思索。
“你将人带到二堂候着。”
门子走后,朱县丞习惯性的拿起手边的小块玉璧把玩起来,脑中却在思索。
既然来献农具,想必是确有其事,一般乡民可不敢拿此事作伪,县衙政务多半都是围绕农事展开,此犁报上朝廷可是一大政绩。
可此等政绩必然由县令上报,自己怕是连杯羹都分不到,如何能掺上一手呢?
苦思不得其法,此事太过重要,绕不过县令。
好一会才做下决定,县令现在在内宅,自己先单独验证此犁到底效果如何。
走一步看一步,前期工作自己先做完,再禀报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