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县之地村落很多,村子比较集中的地方会找块空地形成个集市,也叫墟。
一个县有多少集市说不好,有的规模大,有的较小,主要是人口集中处便会产生集市。
河口集因为有个码头算比较大的,长街虽不到百米,关乎农村生活方方面面的店铺还是比较齐全。
因为是赶集日摊位多,平时只有靠近码头会有些吃食摊位。
不到百米的街道全部粗粗逛了一遍花不了多少时间,然后徐文俊对感兴趣的店铺和摊位仔细观察,看现在做生意是怎么交易,怎么交谈。
比如各种吃食的品种价格,牲畜如何交易,布匹的种类价格,药铺如何问诊开药,方方面面都了解个大概。
一个七岁幼童进店铺听别人说话也没人驱赶,偶尔礼貌问点什么,只要不忙也会回答他,反而好心问他家人,提醒一句小心拍花子,民风淳朴啊!
临近中午,摊位散去了一部分,徐文俊脚也累了,回到码头和阿耶约好的地方。
坐在台阶边,双手托住下巴,徐文俊把了解到的信息好好整理下,结合心里的想法,把自己的计划更细节化,再看看下午能不能敲定某些事情。
不一会徐云虎过来了,身上有点汗湿的印子,脸上干净,一看就是刚洗过。
“饿了吧?吃好吃的咯!”
如果是徐云虎出来做工都会自带口粮,今天第一次带着二郎出门本就打算带他在外面吃点。
“饿了,阿耶你做的什么工?”
“这不刚秋收完,有粮食要装船,今天要装一天。”
“一天多少钱啊?”徐文俊想了解下现在的工价。
“今天上船的粮食多60钱一天,平时一般3、50钱一天。”徐云虎有些高兴。
“二郎,想吃什么?”
“都可以啊,阿耶吃什么我吃什么。”
反正都还没尝过。
吃食摊位都是靠近码头,方便码头上的人吃饭,就近来到一馄饨摊,两人坐了下来。
“店家,两碗羊肉馄饨!”
“好勒!马上到!”
说着徐云虎又在隔壁摊位买了两个胡饼。
馄饨上的很速度,徐文俊逛了一上午,早就饿的前胸贴后背了,也不和阿耶打招呼就一口馄饨下去,羊肉韭菜馅的。
满嘴肉香,虽然羊肉不多,总算是穿越过来吃到的第一口肉。
羊肉没有剁的很碎,有颗粒感,微微的羊膻味不影响口感,吃的出来除了盐没有其他调料,再搭配上韭菜确实美味!
“阿耶,太好吃了!”继续埋头苦干。
徐云虎看儿子吃的开心更高兴:“慢慢吃,不够阿耶这里还有。”
馄饨皮比后世的要厚,介乎后世的馄饨和饺子之间,一口气吃了两个馄饨,徐文俊继续拿起胡饼咬了下去。
这不就是后世的烧饼吗?
胡饼有成人手掌大小,也不厚,烤的很脆,外面撒上芝麻,真香!
吃了两口胡饼感觉有点噎,于是将胡饼撕开泡进馄饨汤里。
馄饨汤不像后世,并没有什么油,几点葱花,就一点咸味,胡饼泡进去吸收些汁水也是另有一番味道。
一顿狼吞虎咽,连汤带水都吃完了,吃饱了很是满足,七岁小孩也就这个食量了。
一看他阿耶也没怎么吃在等着他。
“吃饱没?还要不要来点?”阿耶示意他碗中的。
“吃饱了,阿耶你吃啊!”
徐文俊感动中又带着心酸,这日子过的,吃点基本的食物都不敢放开吃想留给儿子。
估计一碗馄饨一个胡饼最多也就他阿耶三分之一的食量,毕竟他阿耶这高大的个子,又干的力气活。
阿耶看他确实吃饱了,也不客气了,一口一个馄饨,再咬一口胡饼,三下五除二便吃完了,最后端起馄饨汤一口倒的干干净净。
馄饨六文钱一碗,胡饼两文钱一个,一顿饭十六文。
今天带过来的精米收购价24文一斤,实际上你去买精米的话粮铺里最少也要30文,这一顿吃掉半斤精米,关键他阿耶还半饱不到。
“阿耶,阿翁吃了这么多年药,都是哪家药铺抓的药?”
今天观察了这条街,小小地方居然还有两家药铺。
“都是百草堂,曾老大夫。”
长街上两家药铺,一家济民药铺有两个门面,店内摆放有序,客人进进出出,伙计也忙忙碌碌,很是兴旺。
另一家偏一点就是百草堂,人流不多,店里就看到一个少年在招呼。
“为什么不去济民药铺?我看他家更大。”
“这百草堂的曾大夫以前是在府城药铺坐堂,听说家中独子惹了什么祸事丢了性命,曾大夫心灰意冷变卖家产回来老家,也没别的想法只想带大孙子。”
“后来村里人找他问诊,乡里乡亲他也不收费,慢慢人多了他就干脆开了间药铺,不为赚钱,只为方便百姓,名声极好,附近的村民很是尊敬。”
“那济民药铺呢?”
“济民药铺县里很多集市都有,也是本县最大最有名的药铺,总店在县城里。”
“这附近村民有点病痛都会去百草堂问诊,曾大夫那里药没那么齐全,大多都会拿着曾大夫开的药方去济民药铺抓药。”
“以前给你阿翁抓药偶尔不趁手的时候曾大夫也能缓缓再给钱,所以都在百草堂抓药,你阿翁吃药曾大夫也不会开什么名贵药材。”
徐云虎也不问儿子问这些干嘛,详细的给他解释清楚。
徐文俊托着小脸思考着什么,他阿耶见他不说话了站起身来说到:“阿耶去上工了,你自己小心点,下午还是这里阿耶再带你回家。”
“好的,阿耶。”
阿耶走后徐文俊往街上走去,不一会来到一座砖瓦建筑前,现在农村的房子大多都是土墙茅草房,能用砖瓦建筑绝对是土豪级别的。
古朴古色雕花门楼,正门口挂着“济民药铺”牌匾。
这四个大字还好徐文俊认识,在这异世界总算不是文盲,就算是繁体字一般也难不倒他。
从门口走进去就看到靠墙一格格黑色抽屉整整齐齐,上面白底红字清楚标记药材名。
有人正在抓药,一伙计正在招呼。
徐文俊留意到一个伙计正在整理桌子,收拾茶具,于是走上前去:“阿叔。”
伙计抬头见是一穿着破烂的小孩,冷着脸问到:“何事?”
“请问你们药铺收药材吗?”
伙计一愣,不回答他反问道:“怎么你家有药材吗?”
“山上有,如果收我家里人就可以采来卖。”
伙计好笑:“药材可不是采来就可以卖钱的,我们药铺有专门的人送药材过来,不收外面的。”
果然这样,在徐文俊的意料之中。一般药铺不会随便收别人的药材,信得过的采药人的药材才会收,而且药材基本都是处理之后才会收。
像济民药铺这样比较大的药铺更是不会收,有固定的药商送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