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俊自身的实力也足够优秀,独孤月的关门弟子,着书《寸翰论》,一手瘦金体在文人中声名远播。
来到京城后又国子监文会扬名,蝶梦坊露脸,上元文会名满天下,这些事情让评审的考官不会,也不敢将他的考卷轻易拿下。
所以他一直对科举考试信心十足,认识他的人,包括礼部尚书沈明远都对他上榜觉得毫无问题,只是看考试之时表现如何,能排到什么名次。
鸣锣三声,酉时已到。
小吏和兵士开始逐个考生收卷,徐文俊在最后一个考舍,耐心等待着。
前面还传来考生的祈求声,希望最后一个收他的考卷,想是题目都还没答完。
自然不会应允,不一会传来的考生的低泣声。
轮到徐文俊交卷后,继续等待在考舍,没多久,得到通知可以离开依次离开贡院了。
考生们在兵士的注视下整齐的排队离开贡院,排队出去之时徐文俊还意外的见到了中元文会之时找过他麻烦的海州府解元凌云志,没想到他居然就坐在自己的斜对面,自己还一直没发现。
一出贡院,徐文俊都有些恍若隔世,省试总算考完了,只剩下最后的一场殿试。
考生们全部出来后,贡院大门又再度关上。
贡院内,所有参加这次省试的官员还不能外出,必须等到了阅卷完成后,才可以离开。
一般会在三天后所有阅卷完成,然后公布结果,今年取贡生二百名,也就是所有前二百名考生上榜,有了做官的资格。
在三月初,会举行殿试,参加殿试的就是这二百名贡生,殿试不会淘汰贡士,只会进行排名。
排名分三甲,一甲取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
二甲是四至十名,称进士,也就是通常说的进士及第。
三甲是十一名至二百名,赐同进士出身。
贡院外此时聚集了所有的考生,往外走的同时各自寻得熟悉之人讨论,不时有哀嚎声传来,声音凄厉,想必是答的不行或者题目意会错了,出来一谈才发觉。
这等情况往往无缘上榜了,多年的努力又白费,只能等下次的机会了。
徐文俊来到约好的等候之处,猴子和钟府的仆从赶着马车已经等候在此,钟承志不一会也过来了。
两人对了彼此的答题,钟承志省试完本就有信心,现在更是高兴,很多答题都得到了徐文俊的认可。
要知道钟承志在考试前并无太大的把握,只希望能挤进二百名,有个同进士身份就行了。
考试时看到题目,好多都是与徐文俊讨论过的,徐文俊都给出了答题思路,而自己只需要回忆,顿时信心倍增。
考完后感觉自己进入二百名有了把握,现在又得到徐文俊的确定,更是高兴,也不顾疲倦,邀请徐文俊去好好吃一顿。
徐文俊本欲推辞,考试时虽然休息的足够,但精神的疲倦是免不了的,只想随意吃点就好好睡一觉。
但耐不住钟承志的邀请,吃了三天干粮也确实有点馋,于是两人寻一酒楼,好好吃了一顿丰富的晚餐。
饮了点酒,钟承志都醉了七分,两人才回到钟府休息。
一觉睡醒,经历了三天日以继夜的考试,徐文俊睡醒之时还有些迷茫,摆了摆头让自己清醒些。
随意吃了些早就准备好的吃食,徐文俊开始与沈云舒写信,告知她省试自己非常有信心,但还需要等到结果出来后才能去见她,倾诉下好久不见的相思之情。
信写完交给猴子去递信,徐文俊依旧回到案旁开始练字,还不能松懈,三月初还有殿试。
练了没多久,钟承志也起床了,头上洗漱湿了都还没干就大囔着要出门,见徐文俊依旧同以前作息一样正在练字,便邀请他外出。
已经考完,想必乾安城内热闹的紧,考生们又恢复了之前的聚会,有把握的甚至已经开始庆祝,只是嘴上肯定不会承认自己在庆祝自己上榜。
多数人都是在拉关系,同一届科举的也叫做同年,以后进入官场,同年可是自己的政治资源,这时候的文人会抱团。
像钟承志这种不把殿试放在心上的人很多,对于自己的水平有深刻认识,能上榜就不错了,反正考完了就听天由命,去放肆玩乐就行了。
于是乾安城各处青楼,酒楼热闹非凡,各自有各自的目的,进行着省试后的狂欢,徐文俊自然不愿意参与,他的心思在殿试,答应了身上拿下状元让他压力很大。
而且他也希望以最好的成绩去见沈明远,毕竟对方是礼部尚书,虽然现在做不到门当户对,若是拿下状元更有底气不是。
接下来的几天徐文俊几乎是不出门,而钟承志几乎是不着家,他科举完了之后会找关系将自己安排到边军,以后回京城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所以这阵子打算放肆玩乐。
贡院内阅卷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二十多位官员需要在三天时间将所有考卷全部阅完,在第四天定出名次公布出来。
阅卷工作由礼部全权负责,沈明远也就是第一负责人,自然不敢大意。
不断有副主司将一份一份的考卷递了上来,这都是前二百名的备选,沈明远都亲自一一查看。
阅卷第二天的时候,沈明远看到了徐文俊的考卷,一手漂亮的瘦金体得到了副主司的极力推荐。
沈明远仔细检查徐文俊的考卷,贴经全对,赋写的很是一般,连他最为让人看好的诗作居然也比不上平时所作,与《登高》、《青玉案·元夕》这等佳作简直没得比。
不由得眉头都皱起来,想起徐文俊在考试之时白天睡觉,脸上铁青。
最后看到五篇时务策,总算脸上好看了些,特别是关于“边事与财政”的这一篇,涉及商业,徐文俊的建议简直完美,让人无可挑剔。
好多意见给出的方向是意想不到,针对商税的改革也言之有物,几乎可以拿去交给户部直接执行。
沈明远知道徐文俊在商业上有本事,楚王对他的看重也多缘于此,但从未跟他讨论过这些。
这次看他这篇时务策才知道自己虽然高看他,但还是不够高,这小子在商业上的嗅觉没人能比。
这样言之有物的文章必须让圣上看到,沈明远决定了等省试成绩公布,这篇时务策就递给圣上阅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