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弘立马手一抬。
“沈爱卿平身,朕相信你,这些考生本是捕风捉影,又没有真凭实据。”
也亏得今日放榜之后沈明远就马上带着徐文俊的考卷进宫了,陛下已经看过了徐文俊的考卷,要不怎会如此好说话。
沈明远依言站起身来,庆幸自己今日的运气,虽然自己问心无愧,但若是今日自己没进宫,总要经过一番波折,就算没有到时候证明了自己的清白,但名声多少都会受损。
汪复光继续说道。
“臣恳请陛下准许,将徐文俊的考卷公布,也好还沈尚书和徐文俊的清白。”
萧弘随即将龙案之上的徐文俊考卷一递。
“正好徐文俊的考卷在此,汪爱卿你且看看。”
汪复光心中奇怪,徐文俊的考卷怎会在此,也没问,从内侍手中接过考卷就仔细查看起来。
时间用的比较久,汪复光能做到京城府尹,也是满腹经纶之辈,只见他将考卷仔细看完之后才慢慢说道。
“徐文俊的考卷最出色的地方在于这一手字体,不愧为独孤公的关门弟子,这手自创的字体让人赏心悦目。”
“但其答卷的水平,臣觉得排在第三名稍有勉强,若是前十以内倒是正常。”
“当然,臣并没有看今年的考生考卷,只是以往年的优质考卷来分析,若是今年普遍考卷水平低于往年,这徐文俊的考卷排在第三也是有可能的。”
这番话说的很是诚恳,也没有因为沈明远在此,并无偏颇。
萧弘还没说话,沈明远就已经解释道。
“还请汪府尹仔细看看其中的一篇时务策,关于边军和财政的,我今日进宫也就是为了将这篇文章呈给陛下御览。”
汪复来明白自己似乎错过了什么,于是找到沈明远说的这篇文章,再度仔细看了起来。
好一会,他才疑惑的抬起头,望向沈明远。
沈明远见到他的眼神,只得进一步解释道。
“这篇文章里的关注财政方面的建议和改革,是言之有物,完善细节就可以直接实行的政策,我今日也是为了将这篇文章献给陛下。”
“汪府尹你说的对,若不是因为这篇文章,徐文俊进不了前三甲,最多就在十名以内,但就是因为这篇文章,我觉得第三名都不止。”
见萧弘并不反驳,反而是认可的表情,汪复光很是尴尬,他坐在这么高的官位,居然看不出这篇文章对于财政上面的实用性。
可是将他的老底揭穿了,不由得向萧弘请罪道。
“臣愚钝,并未看出这一点,望圣上恕罪。”
萧弘却并不在意。
“汪爱卿的才能朕清楚,每个人都各有所长,你又不是在户部这等需要操心银钱的地方,这些比不上户部之人敏感也是正常的。”
汪复光虽然听萧弘如此说,心里却并没有放松下来,暗暗下定决心要好好了解下财政方面的运作,将自己的短板补齐。
“既然如此,那么容微臣将此考卷公布,谣言也就不攻自破了。”
萧弘应允。
随即沈明远也向他解释道考试之时为何会驻足在徐文俊考舍前。
考生举报科举舞弊一事发生的突然,汪复光见事情重大,涉及礼部尚书,也并没有马上立案,而是先进宫拿到圣上的许可才打算进行下一步,
一进宫来,此事得到了解决,并且直接拿到了徐文俊的考卷,汪复光就急着回去处理后续事情,于是向萧弘告退。
萧弘应允,顺便督促了一句。
“能够聚集数百人围住府衙,这可不是小事,你务必将此事查的一清二楚,看看是否有人煽风点火,故意制造矛盾。”
“若是真的背后有人操控此事,定不能轻饶了,到时候禀告与朕,朕要重重惩罚这玩弄民心之人!”
不管是哪个朝代,鼓动民心之人都是上位者最忌惮的人,连皇室成员都要谨言慎行,谨防有人举报自己故意获取民心。
汪复光依言告退,回府衙处理此事后续了。
圣上当着他如此处理此事,沈明远此时已经完全放下心来,打算也跟着告退。
萧弘这时想起之前被汪复光打断的事情,叮嘱沈明远道。
“徐文俊这次考试,朕觉得他并未用尽全力,也不知道是不是如朕所想,他不愿意留在京城,你去给朕探探他的口风,看他是怎样的想法。”
“当然不管他如何打算,你都要敲打他一下,若是殿试他还如此轻浮,不将考试放在心上,朕定不饶他!”
沈明远连忙说道。
“这省试徐文俊有把握上榜,也许他不是很在乎,毕竟还要等到殿试才是最终的排名。”
“殿试是陛下您亲自主持,给他一百个胆子想必他也不敢不放在心上,臣会好好敲打他,让他好好为朝廷效力。”
这话说的就有点隐晦的拍马屁了,沈明远知道萧弘想留下徐文俊在京城,他说这话的意思就是自己会想办法留下徐文俊在京城为朝廷效力。
萧弘一听也很是满意,示意他可以退下了。
沈明远回到沈府,打算明天就去见见徐文俊,这小子是要好好敲打一下了,给自己搞出这么大的麻烦来。
而且还让自己女儿名声受损,如今满城风雨,都知道了她女儿和徐文俊是一对,以后女儿不嫁他都不行了。
念及此处,沈明远心里烦躁的不行,问向管家。
“小姐有没有在府中,把她给我叫过来!”
管家回答小姐正在府中,连忙去请沈云舒。
沈云舒听到父亲要见自己,心里早就做好了准备,知道今日这骂是挨定了,破罐子破摔,心想也懒得辩解。
她来到沈明远书房之中,见到父亲阴沉着脸,见她进来,沈明远立刻大声说道。
“我上次是怎么和你交待的?”
沈云舒今日已经做好了准备,反驳道。
“父亲,你就说了不让我省试前见徐公子,女儿做到了。”
沈明远气的不行,声音更大了。
“你是没见,可你干了什么事?你为何要写这么一本话本?你将你的名声置之何处?”
若换做平常,写了也就写了,但沈云舒如今和徐文俊走的亲近,却写出《西厢记》,别人自然认为这话本是有隐含的意思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