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夫人见事情已定,急着去跟女儿告诉消息,也知道他二人还有话要说,便打声招呼离开了。
沈夫人一走,婚事也谈完了,沈明远说起了派官之事。
“思齐,如今你已经中了状元,对于之前的考虑就在京城还是去山南府可有了结果?”
徐文俊以前虽然没有拿定主意,但还是有些想法的,只是不愿意与他人直接说出来。
如今两人关系不同,已经成了翁婿,一家人了,也不担心沈尚书有何不利于他的想法了,于是他回答道。
“我还是想去往山南府,现在圣上看中我,是好事,也不全是好事。”
“朝堂之上风起云涌,我一个后辈突然得到恩宠,想必会引来一些风波,这并非好事,暗箭难防,遭人算计而失去圣上的宠幸,这仕途就算走到头了。”
“虽然您和独孤舍人必然会照看于我,但终归还是我个人根基太浅,受不得风雨,相比于我在下面府州做出了成绩再回到京城,无疑后者更加合适。”
沈明远没想到他小小年纪,居然看的这么透彻,更是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很是欣慰。
“你就不担心圣上不放人?”
徐文俊轻轻一笑。
“圣上在乎的是我赚钱的手段,并非一定要我能待在京城,我在殿试前就想好了说辞,如何劝服圣上放我去往山南府,我也估摸到殿试要考的题目,这才会在殿试之时写下那篇策论。”
沈尚书很是满意。
“你有了准备就好,既然如此,我也就放心了。”
徐文俊继续说道。
“不过到时候还需要您帮忙,我希望能当面和圣上解释下,才能表达清楚些。”
沈尚书毫不在意。
“没问题,若是你找不到机会和圣上说,我亲自带你去求见圣上。”
最后,两人又聊了一些关于过堂需要注意的事情,徐文俊才离开沈府。
四月初十,一大早天才蒙蒙亮。
徐文俊等十位进士已经在光范门等候过堂,不一会堂吏前来收取了他们的名纸,然后回去交到中书省。
徐文俊和钟承志躲在一边悄悄说话,钟承志依旧兴奋,他刚好挤进前十,才得到过堂的机会。
按说他的身份根本不用在乎过堂的机会,进士们过堂是为了熟悉朝廷中的中枢官员,三省的宰相和舍人们等。
或者给这些重臣留个好印象,若是能直接被看中,马上派官最好,就算不能,为派官制造些机会也可以。
钟承志根本不需要这些,他想见这些重臣,钟氏的拜帖还是能见到的。
他会直接去到军中,已经安排好了,所以派官的机会对他来说也毫无用处。
他要的是过堂的这份荣誉,要的是这个过程,虽然是虚名,对他以后的成长是极为有利的,就算他去到军中,无形中别人也会更在乎,官职低的时候也许还不那么明显,越到高位越重要。
徐文俊亦是如此,他也自己有了出路,楚王已经给他安排好了去山南府担任县令。
其他人这时候都神情紧张,不亚于殿试了,今天的表现关系着需要等多久才能派官。
眼看着太阳已经升起,气温也升高了,终于,堂吏再度回来了。
他告知大家宰相们和众多官员都已经在中书省到齐,可以随时过去谒见。
这时候沈明远也过来了,应该是同时也有堂吏去通知了他。
徐文俊等人列好队,按名次排列,徐文俊和钟承志一头一尾。
沈明远带着队伍直接来到中书省,几位宰相得到禀报,于是在都堂门里按次序站立。
沈明远登上台阶,向宰相们行长揖之礼,禀告过堂开始,然后退立于大门一侧。
诸位进士在阶上按序站立,徐文俊出列开始致词,他早已经准备好今天的致词,无非就是表达对能在宰相的栽培之下成名的感激与惶恐之情。
徐文俊致词完毕,作揖退回原位,然后由第二名走上前介绍自己,除了籍贯姓名等基本信息,每人可以简短的几句话表现自己,可以说自己的能力,可以说自己的抱负,以求在宰相们面前露脸。
等十人全部介绍自己完毕,就等待下一步进行,这时候沈明远上前问询宰相们还有没有什么指示。
还真有人对这些进士感兴趣,有人对其中的某位进士提问,关于学识,关于志向,关于官场的看法,什么问题都有,宰相们问的很随意。
收到关注的最多的自然是徐文俊,几乎都问了他问题,问他的问题都是关于诗词和他对于经济的看法,尤其是他在殿试时策论里提出的一些先进的理念,问的最详细。
徐文俊言无不尽,虽然知道其中有人也许不怀好意,他也不在乎,能多一点这样的高官了解,对他以后想做出一些经济上的改变只会更有利。
他现在都想给这些高官们开堂经济学的课程才好!
终于等到宰相高官们都没问题了,可以进行下一步了。
沈明远带着十位进士退出中书政事堂,来到了舍人院,拜见中书舍人,独孤博便在这里当值,他是中书六舍人中的一位。
依旧是一样的流程,徐文俊致词,余下进士一一介绍自己,然后舍人们提问。
到这里就有些意思了,舍人们都知道独孤博和今年的状元徐文俊的关系,而且徐文俊名声挺大。
舍人们虽不十分关心小道消息,却有着独孤博经常说起,对于他的一些所作所为了如指掌,于是对他很感兴趣,
这个年仅十六岁的少年郎可是身居高位的独孤博的小师弟!
大家将火力对准徐文俊,问些天马行空的问题,颇有些玩笑的性质。
最后也不知道是如何得知徐文俊与沈尚书已经结亲,拿这事来调侃今天的座师沈明远。
“沈尚书,你这就不对了,华朝好多年没出一位神童了,而且中了状元,你仗着身为礼部尚书,又是今年的座师,居然捷足先登,将状元郎收为女婿,这可要不得啊!”
沈明远哭笑不得,这事还不好解释,只得连连作揖,求放过。
最后独孤博出来打圆场,这场过堂才完成。
自此,过堂已经全部完成,沈明远带着进士们离开。
徐文俊在收获了一天的问询和无数进士们羡慕的眼神后才和大家告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