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完年后没多久,姜世斌要走了。他找了一份兼职的工作,要赚取生活费。
赖云叫来了牛贩子,把那头老母牛卖了,一共2500块。(设定是1999年的样子)
姜世斌带走了1800,剩余的留给了家里。
姜一看着牛贩子牵走了母牛,牛圈里小牛哞哞的叫。母牛回了一次头,而后走了。姜一知道等待着母牛的命运是什么。
可他能做什么呢?他现在的家,需要这笔钱。
喂了大半年的牛被卖掉,赖云看出姜一心情低落,牵着他的手承诺明天带他去镇上。
姜一这半年都在村子里山上打转,还没去过镇上,心情也稍微高兴了一点。
谁料到,去个镇上这么难走啊!
凌晨五点,鸡都还没叫,一张热毛巾搭在姜一脸上,硬生生把他叫醒。
“一一,起来,吃点东西出发了。”
赖云拿出衣服放在床上,姜一嗯了一声,才想起今天要去镇上。
迷瞪着自己穿好衣服,又被赖云塞手里一块蒸熟的洋芋。
但他实在没有胃口,就找了个放牛时常挎的小布包放在里面。又装了一壶水带走。
姜奶奶也起了,叮嘱母子两个东西不要落下。
赖云将头上裹好头巾,背着一个小一点的背篓,一手拿着手电,一手牵着姜一就出门了。
屋外的寒风一吹,姜一头脑清醒不少。走山路对于村子里的孩子来说司空见惯。
今天是赶集日,他们走了没多远,看到有一户人家房子灯也亮着,对方也是要去赶集的妇女,于是三人一起结伴而行。
“这么小,带着他自去镇上,后面走不动了还要你背,不该带的。”妇女说。
“不用妈背,我自己能走。”姜一抢先回答。
赖云牵着他的手握了握,宠溺的说。
“早先答应了他的。”
第一次过这个大河,说实话还有些紧张,妇女先过去那头,帮忙接应姜一。
赖云把滑轮调整好,把姜一塞进皮带扣里面,用力一推,姜一就唰得一下滑到了河中央。
河水没有夏天那么高,但是耳朵里还是能听到奔腾向前的声音。
说不怕是假的,河水湍急,一旦掉下去,九死一生。
然而,村子里这么多年,都这样过河。孩子七岁上学,也是这样过河。
姜一滑到了河对岸时,妇女把他从皮带扣解开时,他还有些颤抖。
“吓到了吧?好好读书,将来就不用过河了。”妇女拍了拍他的头,把滑索又推了回去。
赖云见儿子已经安全,这才给自己身上套上滑索滑了过来。
晨光熹微,在长度达到200米的河上滑行时,像一只风筝一样轻飘飘。直到赖云也安全落地了,姜一才长吁一口气。
“不怕”赖云看得出儿子的担忧,牵着他的手离开了河边。
过了河之后的路要好走很多,天色也逐渐亮了起来。
走到镇子上时,差不多七点。妇女和他们分开行动,约好了十二点一起回去。
今天是赶集日,附近所有村子里的人都来了。大街上人们穿着朴素,但卖的东西非常多。
赖云死死拉住姜一的手,穿梭在人群和摊位中间。
今天最重要的任务是买一头小猪仔,他们家一年养一头,从年头养到年尾杀了吃肉。
今天猪崽价格不便宜,一头要200块,赖云对比了好几家,最后和猪贩子砍价到160买下了一只白色的小猪仔放在身后背篓里。
姜一掏出口袋里冷掉的洋芋,剥了皮,一口接一口啃着,有些噎到了,急忙喝了两大口水才咽下去。
赖云又买了菜种,香皂,毛巾,给姜一买了牙刷,牙膏。
最后来到卖衣服的摊位,给他买了一身蓝色运动服,一个黑色书包。
“背着,下半年要去读书了。”
姜一摸着书包上的机器人图案,单这一只书包,花了三十块。
接下来又买了一根铅笔,一个本子都装在了书包里面。
赖云的原话是:回家了妈教你写字。
姜一在进入副本的大半年里,同赖云思想上的交流非常少。赖云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农活,姜一除了力所能及的帮忙就是尽量减少打扰她的时间。
他从赖云身上看到了一个农村妇女最朴素,最淳朴的一切。
可是,为了爱情不顾一切走进大山深处的赖云也知道的啊,她自己虽然半途而废放弃了学业,但其实她明白,学习是走出大山最稳妥的一条路。
她已经属于这座山,可她儿子不能。
“妈,我会好好学的。”
姜一把书包背在背上,书包比较大,已经拖到了大腿上,书包此刻应该是轻的,可书包又是那样重。
赖云什么话都没说,只是拉着他的手在人群中穿梭向前。
姜一抬着头看着她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