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悦儿因争宠给皇帝下五石散一事东窗事发,被判杀三族,家人被流放发配北疆,且永不赦免录用。这一严厉惩处,如一颗巨石投入后宫这片深潭,激起千层浪,一时间,整个后宫人心惶惶。妃嫔们走路都轻手轻脚,生怕说错一句话、做错一件事,惹来杀身之祸。
皇帝经此一劫,对后宫心有余悸,再加上需要调理身体,便足足两个月没有召幸任何妃嫔侍寝。太后得知此事,忧心忡忡,时常在宫中踱步叹息,念叨着皇家子嗣和皇帝龙体安康。
好在娴妃和荣妃二人主动站出来,协助皇后打理后宫事务。娴妃心思细腻,将宫人们的差事安排得妥妥当当,赏罚分明;荣妃则善于周旋,协调各宫之间的关系,处理起妃嫔间的小摩擦得心应手。在她们的共同努力下,后宫各项事务渐渐步入正轨。
随着时间的推移,后宫中的气氛逐渐缓和。妃嫔们见风头已过,便又开始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春日暖阳下,亭台楼阁中,时常能看到她们一起吃茶聊天的身影。有人分享着新得的茶点,有人交流着绣花的针法,欢声笑语不断,闲话家常间,似乎已将之前的争宠风波抛诸脑后。没有了往日争风吃醋的剑拔弩张,后宫竟难得地和睦起来,宛如一幅岁月静好的画卷。但谁也不知道,在这平静表象之下,是否还暗藏着不为人知的暗流,等待着下一次的爆发 。
春和景明,大周朝的宫墙柳沐浴在暖煦日光下,后宫一片祥和。皇帝在太医院悉心调理与静心休养后,身体渐渐康复,气色愈发红润,再度精神抖擞地处理朝中政务。
太后得知皇帝痊愈,悬着的心终于落下,满是欣慰。她深知这段日子后宫能安稳平和,离不开皇后、娴妃与容妃的操持。一日,太后传三人至慈宁宫,脸上笑意盈盈,眼中尽是赞赏:“你们三人把后宫治理得井井有条,哀家很是欣慰。皇帝能安心朝政,也多亏了你们。”
言罢,太后一挥手,身旁宫女便呈上诸多赏赐。有产自南方的上等补品,包装精美,香气馥郁;珍贵首饰璀璨夺目,件件皆是能工巧匠的心血,雕琢得栩栩如生;还有色泽艳丽、质地柔软的贡缎,触感细腻,绣工精湛。
皇后端庄地福身谢恩:“这都是臣妾等分内之事,能让太后与皇上安心,是臣妾的荣幸。”娴妃也微微欠身,温婉笑道:“多谢太后赏赐,日后定当更加用心。”容妃眉眼带笑,声音清脆:“太后过奖了,我们姐妹齐心,不过是想为皇上分忧。”
赏赐之后,太后又叮嘱了几句,嘱咐她们继续保持,莫要松懈。三人领命告退,带着赏赐返回各自宫殿。这一番嘉奖,不仅是对她们能力的认可,更是后宫和睦的见证,让整个后宫都沉浸在温馨喜悦的氛围之中 。
皇帝身体康复后,朝堂上再度忙碌起来,他专注于政务,对边疆军事部署、民生水利建设等事务亲力亲为,常常在御书房批奏奏折至深夜。可时日渐长,皇帝一直未曾翻牌子侍寝,这让后宫众人的心又悬了起来。
每日清晨,妃嫔们梳妆时,镜中映照出的皆是她们忧心忡忡的面容。有的妃嫔一边让宫女精心梳理发髻,一边喃喃自语:“皇上怎么还不翻牌子,莫不是把咱们都忘了?”还有的妃嫔在宫墙下徘徊,望着皇帝寝宫的方向,眼中满是期盼与失落。
皇后坐在凤仪宫,眉头轻蹙,她深知皇帝的冷落已让后宫开始人心惶惶,再这样下去,平静的表象恐怕难以为继。于是,在一个月色如水的夜晚,皇后带着亲手熬制的莲子羹,前往御书房。见到皇帝,皇后轻声说道:“皇上日理万机,也要保重龙体,后宫姐妹们都惦记着您呢。”皇帝停下手中朱笔,微微一怔,旋即露出温和的笑容:“皇后有心了,只是朕政务繁忙,疏忽了后宫,是朕的不是。”
然而,皇帝虽嘴上如此说,却依旧没有翻牌子的打算。娴妃和容妃私下相聚时,也为此事忧心。娴妃轻轻叹了口气:“这后宫的安稳,终究还是系于皇上的恩宠,如今这般,姐妹们怕是都难安。”容妃目光闪动,若有所思:“或许我们该寻个契机,让皇上重燃对后宫的兴致 。” 但究竟该如何是好,两人一时也没了主意,只能看着后宫的气氛愈发压抑,暗自焦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