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的夜色深沉,月光如银,洒在寺庙的琉璃瓦上,泛起一层冷冽的光辉。山风呼啸,卷起地上的落叶,仿佛在低语着即将到来的风暴。禅房内,烛火摇曳,映照出赵佶那张略显苍白的脸庞。他盘膝而坐,手中的佛珠缓缓转动,每一颗珠子都仿佛承载着千斤重担。
“陛下,金国密探已潜入五台山,蒙古铁骑也在山外集结,形势危急。”一名黑衣侍卫跪在门外,低声禀报。
赵佶微微睁开眼,眸中闪过一丝冷意。他早已不再是那个沉迷书画的帝王,如今的他是五台山的“佛门弟子”,手握修罗刃,肩负着大宋最后的希望。
“传令下去,加强戒备,任何人不得擅入达摩院。”赵佶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侍卫领命而去,禅房内再次恢复了寂静。赵佶缓缓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的山峦。他的目光穿透了夜色,仿佛看到了那即将到来的腥风血雨。
“陛下,您真的决定了吗?”一道清冷的女声从身后传来。
赵佶没有回头,他知道来者是谁。那是二十年前深宫血案中幸存的蒙面女子,如今已成为他最信任的谋士之一。
“朕已无退路。”赵佶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决绝,“大宋的龙脉不能断,朕必须找到传国玉玺,揭开《推背图》的秘密。”
女子沉默片刻,轻声道:“可五台山已是四面楚歌,金国密探、蒙古铁骑,甚至武林中的各大门派都已虎视眈眈。陛下若执意如此,恐怕……”
“恐怕什么?”赵佶转过身,目光如刀,“朕已不再是那个任人宰割的帝王。五台山是朕的棋盘,江湖是朕的鞘,朕要以这修罗刃,斩破宿命轮回!”
女子没有再劝,她知道赵佶的决心已定。她轻轻叹了口气,道:“既然如此,属下愿随陛下赴汤蹈火。”
赵佶点了点头,目光再次投向窗外。夜色中,五台山的轮廓若隐若现,仿佛一头蛰伏的巨兽,等待着爆发的时刻。
次日清晨,五台山的钟声悠扬响起,仿佛在宣告一场风暴的来临。少林达摩院内,七十二铜人阵已悄然启动,铜人们手持长棍,目光如炬,守卫着这座佛门圣地的最后防线。
赵佶手持佛珠,缓步走入达摩院。他的身后跟着那名蒙面女子,以及数十名精锐侍卫。达摩院首座慧觉大师早已在此等候,见赵佶到来,合十行礼道:“陛下,一切已准备就绪。”
赵佶点了点头,目光扫过那七十二铜人阵,淡淡道:“传国玉玺的下落,可有了线索?”
慧觉大师沉吟片刻,道:“据达摩院古籍记载,传国玉玺当年被太祖皇帝藏于少林寺的‘金刚伏魔圈’中,唯有破解此阵,方能取出玉玺。”
“金刚伏魔圈?”赵佶眉头微皱,“此阵乃是少林镇寺之宝,传闻无人能破。”
慧觉大师点头道:“正是。此阵由十八位高僧镇守,阵法变幻莫测,若非有缘人,绝难通过。”
赵佶冷笑一声:“朕乃大宋天子,岂能受此阵所阻?传令下去,即刻破阵!”
慧觉大师面露难色,但见赵佶目光坚定,只得点头应下。片刻后,达摩院内钟声大作,十八位高僧手持禅杖,缓缓走入阵中。金刚伏魔圈随即启动,阵法如龙蛇盘绕,气势磅礴。
赵佶手持修罗刃,踏入阵中。他的身影如鬼魅般穿梭于阵法之间,修罗刃挥舞间,带起阵阵寒光。十八位高僧的禅杖如狂风骤雨般袭来,却被赵佶一一化解。
蒙面女子紧随其后,手中长剑如灵蛇出洞,协助赵佶破阵。两人配合默契,阵法逐渐被撕裂出一道缺口。
就在此时,阵外忽然传来一阵喧哗声。金国密探已冲破少林寺的防线,杀入达摩院。蒙古铁骑的号角声也在山外响起,仿佛在宣告一场大战的来临。
赵佶目光一冷,手中修罗刃猛然挥出,最后一层阵法被彻底击破。阵中央,一座石台缓缓升起,传国玉玺赫然置于其上。
“玉玺!”赵佶眼中闪过一丝狂喜,正欲上前取走玉玺,忽然一道黑影从天而降,挡在他面前。
“陛下,此物不属于你。”来人正是金国国师完颜洪烈,他手持弯刀,目光阴冷。
赵佶冷笑一声:“完颜洪烈,你终于现身了。”
完颜洪烈淡淡道:“陛下何必执着于这玉玺?大宋已亡,天下将归于我大金。”
“放肆!”赵佶怒喝一声,修罗刃猛然挥出,直取完颜洪烈咽喉。
完颜洪烈身形一闪,弯刀如电,与赵佶战在一处。两人交手数十招,难分胜负。蒙面女子见状,正欲上前相助,却被金国密探团团围住。
达摩院内,战火四起。少林僧众与金国密探、蒙古铁骑混战成一团,鲜血染红了佛门圣地。
就在此时,武当紫霄宫的真武剑忽然从天而降,直插战场中央。一道清朗的声音响起:“赵佶,你已无路可退,交出玉玺,饶你不死!”
赵佶抬头望去,只见武当掌门张三丰立于高处,手持真武剑,目光如炬。
“张三丰!”赵佶咬牙道,“连你也要与朕为敌?”
张三丰淡淡道:“天下大势已定,陛下何必逆天而行?”
赵佶狂笑一声:“逆天而行?朕乃天子,天意即朕意!今日,朕便要斩破这天!”
话音未落,他猛然挥出修罗刃,直取张三丰。张三丰真武剑一挥,剑气如虹,与赵佶战在一处。
五台山的天空被战火染红,禅锋染血,菩提化刃。昔日的帝王,今日的佛门弟子,终究要在青灯古佛与万里江山间作出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