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良猛地一拍大腿,惊得隔壁床的老李一个激灵,嘴里嘟囔着“地震了?要塌方了?”
沈良顾不上解释,兴奋地搓着手,在逼仄的宿舍里来回踱步。
张大爷的笔记本给了他启发,虽然厂里的设备老旧,无法完全实现富氧炼铁,但可以进行局部改进,土法上马!
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脑中成型:利用鼓风机提高送风量,人为增加炉内氧气浓度,虽然达不到真正的富氧炼铁水平,但也能一定程度上提升效率,降低焦炭消耗!
第二天一早,沈良就迫不及待地找到了张大爷,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
张大爷听完,先是愣了愣,浑浊的眼睛里逐渐闪烁起光芒,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一丝难以置信的神色。
“小沈啊,你这想法…大胆!很有想法!但…”张大爷吸了口旱烟,缓缓吐出烟圈,“这鼓风机的功率有限,怕是撑不住啊,而且炉体老化严重,骤然提高氧气浓度,搞不好会炸炉啊!”
沈良早就预料到张大爷的担忧,他胸有成竹地说:“张大爷,您放心,我已经计算过了,鼓风机我会改装一下,加个增压装置,至于炉体,我会重点加固关键部位,风险肯定会有,但我们可以控制!”
张大爷盯着沈良看了许久,最终还是点点头:“好小子,有魄力!想当年我年轻的时候也跟你一样,敢想敢干!干!出事了老头子我给你兜着!”
有了张大爷的支持,沈良干劲十足。
他立刻着手设计改装方案,白天在厂里四处搜集可用材料,晚上就在宿舍里绘制图纸。
为了增加鼓风机的功率,沈良想到了一个“旁门左道”的办法。
他从废品堆里翻出一个报废的汽车发动机,拆下里面的涡轮增压器,经过一番改造,把它安装到了鼓风机上。
这个奇葩的组合,看得周围的工人们目瞪口呆,纷纷嘲笑他异想天开,搞些不伦不类的东西。
“沈工,你这是要上天啊?拿汽车发动机吹炼铁炉,亏你想得出来!”王大虎阴阳怪气的声音在人群中响起,“别到时候炉子没改造好,先把自己炸上天了!”
沈良懒得理会王大虎的冷嘲热讽,继续埋头苦干。
他知道,只有拿出实际成果,才能堵住这些人的嘴。
经过几天的努力,沈良终于完成了鼓风机的改装。
接下来就是对炼铁炉进行加固。
为了确保安全,沈良仔细检查了炉体的每一个部位,标记出需要加固的地方。
他带着几个年轻工人,用废钢材和耐火砖,对炉壁和炉底进行了加固。
一切准备就绪,就等着点火开炉了。
这天,炼铁车间的气氛异常紧张。
工人们都聚集在炼铁炉旁,看着沈良忙碌的身影,既期待又担忧。
王大虎抱着胳膊站在一旁,脸上挂着幸灾乐祸的表情,等着看沈良的笑话。
沈良深吸一口气,点燃了引火物。
随着轰的一声巨响,火焰喷涌而出,炼铁炉开始运转。
鼓风机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将空气源源不断地送入炉内。
炉温迅速升高,铁水开始熔化。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炼铁炉的运行状况一切正常。
看到这一幕,王大虎的脸色变得越来越难看。
就在这时,意外发生了。
炼铁炉的炉壁突然出现了一道裂缝,火红的铁水从裂缝中喷涌而出!
“不好!要炸炉了!”人群中有人惊呼。
工人们纷纷四散奔逃。
王大虎见状,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沈良,你个废物!这下看你怎么办!”
然而,沈良并没有慌乱。他早就预料到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提前准备好了应急措施。
他迅速拿起一个铁锹,将一堆沙子铲到裂缝处,堵住了喷涌的铁水。
然后,他又指挥几个工人,用耐火砖将裂缝堵死。
经过一番紧张的抢修,险情终于被控制住了。
“继续!”沈良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大声喊道。
炼铁炉重新开始运转。
这一次,再也没有发生任何意外。
经过几个小时的冶炼,第一炉铁水终于出炉了!
当看到铁水缓缓流出时,沈良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而王大虎,则像吃了苍蝇一样难受,脸色铁青。
经过检测,这炉铁水的质量和产量都比以前有了显着提高。
这个结果,让在场的所有工人都震惊不已。
他们没想到,沈良竟然真的成功了!
而更让他们没想到的是,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沈良的成功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巨石,激起了千层浪。
厂里的领导和技术人员都闻讯赶来,围在炼铁炉旁,仔细观察着新改造的设备,脸上满是不可思议的表情。
“这…这真是你一个人搞出来的?”厂长李国强指着那台“旁门左道”的鼓风机,语气中充满了难以置信。
沈良点点头,语气平静:“李厂长,事实胜于雄辩,数据都在这里,您自己看。”
李国强接过检测报告,仔细地翻阅了一遍,眉头渐渐舒展开来,最后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好!好啊!沈良同志,你真是个人才!你为厂里立了大功啊!”
周围的老工程师们也纷纷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询问沈良改造的细节。
他们中有的人一开始对沈良的“土法炼钢”嗤之以鼻,现在却不得不承认,这个年轻人确实有两把刷子。
之前嘲讽沈良的王大虎,此刻脸色比吃了屎还难看。
他站在人群外围,像一只斗败的公鸡,垂头丧气,不敢再吭一声。
他知道,这次沈良彻底赢了,而且赢得漂亮。
接下来的几天,沈良成了厂里的红人。
各车间的技术员都跑来向他请教,就连一些老工程师也放下身段,虚心向他学习。
沈良没有藏私,将自己改造炼铁炉的经验倾囊相授。
他知道,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让中国的重工业更快地发展壮大。
李国强对沈良更加器重,将他调到技术科,专门负责技术革新工作。
沈良也不负众望,接连提出了几项改进方案,都取得了显着成效,为厂里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然而,树大招风,沈良的出色表现也引来了一些人的嫉妒和不满。
在一次厂里的技术研讨会上,一位名叫赵德胜的老工程师公开质疑沈良的改造方案,认为他的方法过于激进,存在安全隐患。
“沈良同志,我知道你年轻有为,很有想法,”赵德胜语气尖刻地说道,“但是炼钢不是儿戏,容不得半点马虎!你的方案虽然能提高产量,但是安全风险太高,万一出了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沈良早就料到会有人跳出来唱反调,他胸有成竹地回应道:“赵工,我理解您的担忧,但是我的方案经过了反复论证和实验,安全性是有保障的。而且,我们不能因为害怕风险就裹足不前,那样只会让我们永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
“说得轻巧!”赵德胜冷哼一声,“万一出了事故,你负得起责任吗?”
“我当然负得起责任!”沈良毫不退缩地与赵德胜对视,“如果我的方案出了问题,我愿意承担一切后果!”
两人针锋相对,互不相让,会议室里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李国强见场面有些失控,连忙出来打圆场:“好了好了,两位同志都冷静一下。我们开会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不是为了争吵。沈良同志的方案确实存在一些风险,但是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这样吧,我们先进行小规模的试点,如果效果好,再逐步推广。”
李国强的提议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赵德胜虽然心有不甘,但也只能无奈地接受。
试点工作很快就开始了,沈良亲自带队,对一个小型炼铁炉进行改造。
他知道,这次试点至关重要,如果失败了,不仅会影响他的前途,还会让那些反对改革的人找到攻击的借口。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沈良和工人们夜以继日地奋战在炼铁炉旁,仔细检查每一个环节,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然而,就在试点即将成功的时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