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的晌午,日头高悬,周家正厅里,周术、周父、周逸和柳依依正围坐在一起,谈论着周逸的婚事。突然,门外传来一阵熟悉的笑声:“老周,我来啦!” 众人一听,便知是王媒婆来了。周父赶忙起身,迎出门去:“王媒婆,快请进!”
王媒婆迈着轻快的步子走进厅内,手中拿着一个精致的画轴,脸上带着神秘的笑容。“老周啊,这几天我可是没少费心思,给逸儿物色了几位好姑娘。”说着,她小心翼翼地展开画轴,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姑娘画像呈现在众人眼前。
第一幅画像上的姑娘,身姿婀娜,眉眼间透着温婉,正在花园中手持书卷,浅笑嫣然。王媒婆介绍道:“这位是李家的千金,李婉。其父是镇上有名的教书先生,家中书香门第。李姑娘自幼饱读诗书,知书达理,与逸儿倒是般配。”
周术和柳依依仔细端详画像,微微点头。柳依依说道:“这姑娘看着就有涵养,逸儿,你觉得如何?”周逸红着脸,有些羞涩地说:“看着挺好的。”
王媒婆见状,笑着又展开第二幅画像。画上的姑娘身着劲装,手持长剑,英姿飒爽,正站在练武场上,眼神中透着坚毅。“这位是张家的小女儿,张瑶。张家世代习武,张姑娘武艺高强,性格直爽,与逸儿想必能相处融洽。”
周父抚着胡须,思索片刻:“这姑娘看着倒是爽朗,逸儿,你喜欢这样的吗?”周逸挠挠头,犹豫着说:“她看着很有英气,我也觉得不错。”
接着,王媒婆又展示了几幅画像,一一介绍姑娘们的家庭背景和性格特点。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气氛热烈。
周术看着儿子,说道:“逸儿,婚姻大事,还是要你自己拿主意。你仔细看看,究竟中意哪家姑娘?”周逸看着一幅幅画像,心中纠结不已。这些姑娘各有千秋,每一个都让他心生好感。
过了许久,周逸深吸一口气,指着李婉的画像说道:“爹,娘,我觉得李姑娘知书达理,我挺钟意她的。”王媒婆一听,笑着说:“好嘞,逸儿眼光不错。那我这就去李家说媒,争取早日把这事儿定下。” 周家人相视一笑,对周逸未来的亲事充满了期待。
王媒婆怀揣着周逸的心意,火急火燎地从周府离开,直奔教书先生李府而去。一路上,她脚步匆匆,心里琢磨着如何能把这门亲事说成。
到了李府,管家将她迎进客厅。不多时,教书先生李鹤年踱步而来。王媒婆赶忙起身,满脸堆笑:“李老爷,我今儿个来,可是带着大好事。”李鹤年微微一笑,示意她坐下说话:“王媒婆客气了,不知是何事?”
王媒婆清了清嗓子,说道:“周家庄的周家,您知道吧?他家公子周逸,一表人才,如今也到了成家的年纪。我瞧着您家千金李婉与周公子郎才女貌,甚是般配,所以特来牵线搭桥。”
李鹤年微微皱眉,思索片刻。他虽听闻过周家,但对周逸并不了解。王媒婆见状,连忙补充:“周公子为人谦逊有礼,勤奋上进,将来必成大器。而且周家在当地也是口碑颇好,家底殷实,定不会让李姑娘受委屈。”
李鹤年点点头:“既然如此,还得问问小女的意思。”说罢,便差人将李婉请来。李婉听闻缘由,脸颊绯红,低头不语。李鹤年笑着问:“婉儿,你意下如何?”李婉轻声道:“但凭父亲做主。”李鹤年见女儿并未反对,便对王媒婆说:“烦请王媒婆告知周家,若他们有意,可按礼数前来提亲。”
王媒婆得了准话,喜笑颜开,赶忙告辞,一路小跑着去给周府报信。
这边周府得知消息,立刻忙碌起来。周父找来族中长辈,商议提亲的礼数。周术则安排人准备聘礼,精选了几匹珍贵的绸缎、一对成色极佳的玉镯,还有一些珍稀的山珍海味,皆是当地的上等好物。周逸既紧张又兴奋,在院子里来回踱步,满心期待着即将到来的提亲。
周家提亲成功后,整个周府都沉浸在喜悦之中。周父和周术忙着挑选良辰吉日,准备婚事的各项事宜。周逸则满心欢喜地憧憬着未来与李婉的生活。
周府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婚礼,派人请来了最好的裁缝,为周逸和李婉量身定制喜服。裁缝精心挑选了上等的绸缎,用金丝银线绣上了象征吉祥如意的图案。同时,周府的厨房也忙碌起来,大厨们开始研究婚礼当天的菜单,准备用最丰盛的美食来招待亲朋好友。
周府还请了当地有名的画师,绘制婚礼所需的各种喜画,如龙凤呈祥、鸳鸯戏水等,张贴在府中的各个角落,增添喜庆的氛围。周母和柳依依则忙着准备各种嫁妆,从金银首饰到绫罗绸缎,再到各种生活用品,一应俱全,件件都精致无比,体现了周家对这门婚事的重视。
另一边,李府也在为李婉的出嫁做准备。李鹤年看着女儿即将出嫁,心中既欣慰又有些不舍。他嘱咐李婉到了周家要恪守妇道,与周逸相互扶持,好好过日子。李婉红着脸点头,心中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待和羞涩。
在周府和李府的共同努力下,婚礼的各项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周家和李家的亲朋好友们也都收到了喜帖,纷纷为这对新人送上祝福,期待着婚礼那天的到来。
周逸大婚,喜结良缘
大婚当日,天色未明,周府便已热闹非凡。红彤彤的灯笼挂满了府前屋后,喜字贴满每一处门窗,洋溢着浓浓的喜庆。
周逸身着一袭红袍,头戴乌纱帽,帽上的红缨随风轻摆。他腰束玉带,脚蹬皂靴,英姿飒爽,难掩内心的激动与喜悦。周术和柳依依站在儿子身旁,满眼欣慰,叮嘱他莫要紧张,按礼数行事。
迎亲队伍浩浩荡荡地出发,一路吹吹打打,唢呐声、锣鼓声交织在一起,响彻街巷。周逸骑着高头大马,走在队伍最前方,手中紧握着象征幸福的红花。
到了李府,李府同样张灯结彩。周逸恭敬地递上迎亲礼单,依照礼数,行过一道道程序。李婉在闺房内,身着凤冠霞帔,盖着红盖头,在喜娘的搀扶下,款步而出。她身姿婀娜,仪态万千,虽看不清面容,但那份娇羞与喜悦却溢于言表。
周逸牵起李婉的手,将她扶上花轿。迎亲队伍返程,一路上更加热闹,引得路人纷纷驻足观望,喝彩祝福。
回到周府,吉时已到。周逸和李婉在众人的簇拥下,步入摆满鲜花与红烛的喜堂。赞礼人高声唱礼:“一拜天地!”新人缓缓下拜,感恩天地造化。“二拜高堂!”周术、柳依依以及周父周母端坐在堂上,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接受新人的礼拜。“夫妻对拜!”周逸和李婉深情相对,缓缓弯腰,许下相伴一生的承诺。
礼成,新人被送入洞房。周府大摆筵席,款待四方宾客。佳肴美酒摆满一桌又一桌,众人欢声笑语,共同为新人祝福。
晚宴间,烟花在夜空中绚烂绽放,与府内的灯火交相辉映。周逸和李婉在洞房中,互诉衷肠。从此,他们将携手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开启属于他们的幸福生活,而这段美好的姻缘,也将在周家和李府,乃至整个村庄,成为人们口中的佳话。
周逸娶妻后的日子,周府满是温馨与祥和。周术和柳依依看着儿子成家,心中那块沉甸甸的大石头终于稳稳落下。
在这之后的十多天里,周府依旧沉浸在喜宴的余韵中。周术和柳依依每日陪着周父周母,共享天伦之乐。一家人或是在庭院中品茶聊天,听周父讲述着周家庄的过往趣事;或是看着周逸和李婉这对新婚夫妻恩恩爱爱,心中满是欢喜。
周术会在闲暇时,指导周逸养蜂。他将自己多年的养蜂心得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儿子,希望他能在养蜂赚钱养家之路上稳步前行。柳依依则与李婉相处得极为融洽,她教李婉一些持家之道和养生的小窍门,李婉聪慧伶俐,学得认真,婆媳二人亲如母女。
时光飞逝,转眼间十多天过去了。周术和柳依依心系山谷中的修炼与事务。山谷中,还有他们精心培育的灵蜂、灵植,那是他们多年心血的结晶。于是,二人决定返回山谷。
离别之际,周府众人皆有些不舍。周父周母叮嘱他们要常回来看看,周逸和李婉也红着眼眶,恳请爹娘早日归来。周术和柳依依一一应下,带着家人的牵挂与祝福,踏上归程。
回到山谷,熟悉的景色映入眼帘,灵蜂在花丛间忙碌飞舞,灵植散发着蓬勃生机。周术和柳依依深吸一口山谷中清新的灵气,相视一笑。他们知道,家的温暖与牵挂永远都在,而此刻,他们也要在这山谷中,继续追逐自己的修炼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