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
楚禾有些纳闷,会是谁来找自己呢?
他认识的人基本上都在这屋里了,还会有谁来找自己呢?
“来人是一位姑娘,她说她叫沈婉儿。”
守卫回答道。
“什么?”
楚禾顿时一惊。
跟他同样震惊的还有村长赵全汉。
其余几人虽然没有出声,但也全都好奇地看向楚禾。
他们都在想,这个沈婉儿,是什么时候跟楚禾搞到一起的?
“我也不知道他为什么找我。”
楚禾只是看到众人的表情,便知道众人心里在想什么,所以才解释起来。
众人满脸都写着不信。
“快请她进来吧!”
楚禾挥手道。
“是!”
守卫答应一声便跑了出去。
不一会,沈婉儿便被领了进来。
只见沈婉儿蓬头垢面,穿着脏兮兮的衣服。几天不见,便跟过去那个可人的大小姐,判若两人。
“婉儿,你这是怎么回事?”
赵全汉看着沈婉儿,神情激动地问。
包括楚禾在内的其他人,也全都站起来,沉默地看着沈婉儿。他们好奇沈婉儿到底经历了什么,才会让她变成这样。
“呜呜呜……”
一看见亲人,沈婉儿顿时哭了起来。
她一哭,一群大男人,顿时有些不知所措了。
“你别哭啊!有委屈你就说,说出来姑父帮你解决。”
赵全汉安慰道。
“有什么事你就说,说出来我们帮你!”
谢二满也跟着说。
“是啊!你就大胆的说吧!有楚屯长在,你什么都不用怕!”
赵全汉还将楚禾给搬了出来。
沈婉儿擦眼泪之余,还悄悄看了楚禾一眼。见楚禾正在看自己,她心里忽然生出一股莫名的安全感。
她擦过眼泪后说:“一个月前,我父母运送布匹去省城,便再也没有回来。
有人说她们跑了,有人说她们遇到了土匪,还有人说她们是被同行给害了,反正说什么的都有。
送往省城的那批货,是她们向钱庄借钱生产的。他们不回来,我们家里的店铺宅子,也全都被他们收走了。
我实在没地方可以去,才来这里投奔姑父。”
“没事,你父母肯定会没事的!以后你就安心地住在我们家吧!”
赵全汉轻声安慰道。
“嗯!”
沈婉儿点点头。
“你先在这里坐一会,等我忙好之后就带你回家。”
赵全汉嘱咐道。
“嗯嗯!”
沈婉儿坐在一边,乖巧地点点头。
坐在一边的沈婉儿,对这里的一切都很好奇。
距离上次来这里,才多久?
这个村庄居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刚才来的时候,她都差点没找到河湾村。
还是找人打听之后,才找过来的。
看着变化巨大的村子,她有些触景生情,这或许就是物是人非吧!
众人开过会后,沈婉儿便跟着赵全汉离开了村委会。
赵全汉家的新宅子,紧挨着楚禾的大院子。
来到赵全汉的新家,沈婉儿都暗暗吃惊。
石头铺平的院子,大砖房,这都赶上县里的房子了!
正在新家收拾的赵小翠,看见沈婉儿,既开心又心疼。
能看见沈婉儿她很开心,但是看见沈婉儿狼狈的样子,她又很心疼。
两个小姑娘,手拉着手,坐在房间里聊了很久。
聊过之后,沈婉儿的心情也好了不少。
当听说楚禾正要办一个纺织厂的时候,沈婉儿心动了,她想去楚禾的纺织厂找个活干。
虽说是住在姑姑家,但也不能一直白吃白住。
时间长了,别人肯定会有意见。
她要赚钱,既可以给姑姑家买些东西,也可以等攒多了自己买个房子。
下定决心之后,次日一早,沈婉儿便来到楚禾家中院门口。
“楚禾哥~”
沈婉儿穿着赵小翠的衣服,出门前还特意打扮了一番。
今天的她,跟昨天的她,简直判若两人。
看到她的第一眼,楚禾都差点没认出来。
楚禾看着她愣了片刻,才反应过来道:“婉儿,你找我有事吗?”
“听说你有一个纺织厂?”
沈婉儿小声试探道。
“嗯!”
楚禾点点头。
“我可以跟你做事吗?”
沈婉儿水灵灵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
看着她这副清纯动人的模样,任谁也不忍心拒绝!
“可以啊!就是不知道你想做什么?你想纺线,还是帮忙记账?”
楚禾笑着说。
这个时代识字的人不多,像沈婉儿这种,既识字又会算账的女人,更是少之又少。
“我都不想做!”
沈婉儿摇摇头说。
“那你想做什么?”
楚禾心说,你难不成想做老板?
“我想跟你合作!”
沈婉儿微微一笑道。
“跟我合作?”
“嗯!”
沈婉儿点点头解释道,“会记账的人好找,会纺线的人也好找。但是了解纺织行业,能将纺出的线卖出去的人,并不好找!
我不仅能帮你卖出去,我还知道在哪里卖,能卖到更高的价格。”
沈婉儿不愧是商人的女儿,她知道自己的优势在哪里。更知道如何利用自己的优势,获得最大的利益。
就连楚禾都没想到,她居然能说出这样一番话。
其实销售环节,是让楚禾十分头疼的环节,村里根本就没有人了解这个市场。
现在好了,懂市场的沈婉儿,主动送上门来了。
“好!以后你就负责去卖!我每个月给你一两银子,如果干得好,以后还可以加钱!”
楚禾直接给她开出一个高价。
“我一定会好好干的!”
沈婉儿笑着保证道。
这还是她第一次这么推荐自己,她虽然有些激动,但结果却是好的。
今天,村里十分热闹。
许多买了房子的外村人,正拖家带口地搬家。
早点搬过来,他们就能早点进厂做工赚钱。
楚禾的纺织厂开出的工钱是一天十文,管三顿饭。
许多女人,还没搬好家,便跑过来报名。
二十个纺车三班倒,人歇车不歇,一共需要六十人。
很快便报满了六十人,后来的人只能耐心等待,等着什么时候楚禾做好了新纺车,就会按顺序往下收人。
前六十人中,大多都是河湾村的本村妇女。
她们看着那些没报上名的外村人,脸都笑成了菊花。
“这是河湾村吗?”
村口,一名壮汉,向站在门口的守卫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