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拜占庭解决了匈牙利问题后,在匈牙利留下驻军二万后其他五万大军长驱南下克罗地亚。
克罗地亚长久以来,现职权政府在诸多政策上的决策,让国内的一部分势力深感不满。
这些反对势力,或因经济利益受损,或因政治理念相悖,在暗中逐渐汇聚力量,谋划着一场足以改变克罗地亚政治格局的行动。
反对势力的核心成员们,频繁地在隐蔽的场所秘密集会。
他们围坐在昏暗的房间里,桌上的烛火摇曳,映照着他们那一张张带着决然神情的脸庞。
其中一位年长的贵族,缓缓地开口说道:“现政府的统治已让我们的国家走向了错误的方向,和匈牙利的联合大军被拜占庭打败,现在匈牙利已经割地赔款,拜占庭大军已经朝我们克罗地亚席卷而来!国内经济凋敝,民生哀怨,不论哪一方面我们都不能再坐视不管。” 众人纷纷点头,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
他们开始精心策划每一个步骤,从联络各方支持力量,到安排如何在关键节点发动政变,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反复的斟酌。
终于,在拜占庭军队到达的前三天,反对势力发动了行动。
他们带领着忠于自己的武装力量,迅速控制了政府的关键部门。
现职权政府在这突如其来的冲击下,陷入了混乱。
政府官员们惊慌失措,有的试图组织抵抗,却发现力量悬殊。
老弱残兵的军队中的一部分也倒向了反对势力,局势很快便朝着不利于现职权政府的方向发展。
经过一番短暂而激烈的冲突,反对势力成功推翻了现职权政府,建立起了临时政权。
然而,他们还来不及为这一胜利而欢呼,一个更为严峻的危机便如乌云般笼罩而来 —— 拜占庭大军压境。
拜占庭的军队,现在在欧洲堪称当世强军,其行军阵势宛如钢铁洪流。
前锋部队是精锐的重骑兵,他们身着厚重的铠甲,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属甲片闪烁着冰冷的光泽。
每一匹战马都膘肥体壮,马蹄裹着特制的护具,踏在大地上发出沉闷而有力的声响。
中军是装备精良的步兵方阵,士兵们手持长矛,盾牌紧密相连,宛如移动的城墙。旗帜在队伍中高高飘扬,绣着拜占庭帝国标志性的双头鹰图案,猎猎作响。
后方则是运载着攻城器械的辎重部队,巨大的投石机、高耸的攻城塔,彰显着拜占庭大军强大的攻坚能力。
他们如潮水般向克罗地亚涌来,所到之处,一片肃杀之气。
边境的城镇纷纷传来告急的消息,百姓们陷入了恐慌之中。
新掌权的反对势力首领,站在城堡的高塔之上,望着远方扬起的滚滚烟尘,眉头紧锁,深知克罗地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威胁。
经过紧急的商议,反对势力决定派首领的女儿前往拜占庭大军处洽谈。
首领的女儿,名叫艾斯特拉。她自幼成长于权力核心的家族,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下,不仅饱读各类书籍,对历史、政治、外交经典着作烂熟于心,还跟随宫廷里最睿智的谋士学习谋略与权术。
她一头如阳光般灿烂的金发,总是梳理得整整齐齐,那灵动的发丝仿佛也带着她蓬勃的生命力。
双眸犹如深邃的湖水,幽蓝之中透着聪慧与果敢。
艾斯特拉身形修长,举止优雅,举手投足间尽显贵族的风范,然而,她的内心却燃烧着对国家和人民炽热的爱。
这种爱,让她在面对困境时,有着超乎常人的勇气与担当。
当父亲告知她这一决定时,她没有丝毫的犹豫,坚定地说道:“为了我们的国家,为了我们的人民,我愿意前往。”
艾斯特拉在众人的注视下,带着几名忠诚的护卫,踏上了前往拜占庭大军营地的道路。
一路上,她看到了战争给这片土地带来的创伤。
村庄被烧毁,农田荒芜,百姓流离失所。这些景象更加坚定了她要通过洽谈化解危机的决心。
当他们终于抵达拜占庭大军的营地时,艾斯特拉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
营帐连绵不绝,宛如一片白色的海洋。
士兵们步伐整齐地穿梭其间,每个人都神情严肃,动作干练。营地四周,拒马、鹿角等防御工事层层环绕,戒备森严。
营地中央,一座巨大的帅帐格外醒目,旗帜飘扬,彰显着拜占庭将军的权威。
拜占庭的将军,一位身材高大、面容冷峻的男子,接见了艾斯特拉。
他目光犀利地看着眼前这位年轻的女子。
艾斯特拉镇定自若地走上前去,脊背挺直,她承载着整个克罗地亚的期望。
她向将军行了一个优雅的礼,动作流畅而不失庄重,抬起头时,眼神中透着坚定与诚恳,说道:“将军,我代表克罗地亚而来。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当前的危机,避免更多的流血冲突。”
冲锋犀牛将军微微挑眉,冷笑一声道:“你们克罗地亚如今内部混乱,政权更迭,有什么资格与我谈和平?”
艾斯特拉不卑不亢地回应道:“正因为我们国家目前处于艰难时刻,所以更需要和平。战争只会让更多的人失去生命,让这片土地变得更加荒芜。我们愿意以合理的条件来换取和平,共同发展。”
她说话时,语气平稳,每一个字都清晰有力,在营帐内回荡,让人无法忽视其中蕴含的真诚与力量。
随后,艾斯特拉详细地阐述了克罗地亚能够提供的条件,包括一定的物资赔偿、开放部分贸易口岸等。
她条理清晰,从经济利益到长远发展,一一剖析,将克罗地亚的诚意与决心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讲述过程中,她注意到冲锋犀牛将军微微皱起的眉头,心中明白对方在权衡利弊。
她微微停顿,放缓语速,用更具感染力的语调说道:“将军,我们深知贵军的强大,但战争从来都是两败俱伤。若能化干戈为玉帛,克罗地亚愿意成为贵国在这一地区可靠的伙伴,未来的利益将远超一场战争的掠夺。”
冲锋犀牛将军听着她的话,陷入了沉思。他心中明白,虽然拜占庭大军强大,但深入克罗地亚腹地作战,也并非毫无风险。而且,通过和平谈判获取利益,或许比战争更为划算。但这一切自己不能做主,随即将现在的情况飞鸽传书给在马其顿的皇帝孤岛,随后冲锋犀牛按收到的回信告诉艾斯特拉拜占庭的皇帝将在半月内前来,届时在做决定。
另一方面冲锋犀牛派两万大军直接入侵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的交界处,随后进行安营扎寨。随后的十五天塞尔维亚的国王如坐针毡派出使者和冲锋犀牛要进行谈判被一一拒绝,通知其等待皇帝陛下亲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