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安,你当捕头的任命稍待几日,我便会下达,不用急。”王飞喝了口茶。“前任县令乃是山匪冒充之事,你可有头绪?”张希安听了,心里顿时打起鼓来。他知道王飞不是好糊弄的,毕竟好糊弄的人也做不了十多年县丞。“禀大人,其实我知道一些却也不多。”张希安想了想说。
“细细说来。”王飞来了兴趣,其实县令被皇城司抓捕之事,直到崔知府告诉他,他才知晓,之前他也是认为可能因为贪腐走漏了风声才被抓,没成想竟是杀官冒官这般泼天大罪。在过去的这几天里,他翻来覆去地思考着这件事情,心中总是被一种莫名的恐惧所笼罩。要知道,一个山匪竟然能够成功地冒充朝廷命官长达整整三年之久!这种惊人的隐忍能力远远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绝非普通之人可以轻易察觉得到的。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那神秘莫测的皇城司居然毫不犹豫地出手将此人抓捕归案,并且一击即中、直捣要害。这到底意味着什么呢?难道仅仅是因为皇城司神通广大吗?恐怕未必如此,如果他们真的如此神通广大,按理说早在这位县令刚刚走马上任的时候就应该有所行动了。可是为何却一直拖延到如今,足足过去了三年时间才突然采取行动呢?
或者有可能是县令自己不小心露出了破绽,但仔细想想又觉得不太可能。毕竟,山匪已经被剿灭,大量的银子也已收入囊中,眼看着加官晋爵、荣华富贵近在咫尺,这样的大好形势之下,他又怎会愚蠢到主动暴露自己呢?而且,要说这位县令平日里有什么异常之处,自己和前任县令一同共事了整整三年,要是他真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自己不可能毫无觉察呀。
所以,既然县令并没有自行暴露身份,而皇城司却胆敢这般果断地直接抓人,那就只能说明他们必定是通过某个渠道获取到了确凿无疑的证据。而联想到近期发生的种种事件,最为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起山匪案件了。但是之前对山匪的密室早已进行过彻底搜查,除了几本记录详细账目的簿册以及堆积如山的银子之外,并未发现任何能够明确指向县令的关键线索。那就说明有人从山匪的寨子里寻着了什么,交给了皇城司。一开始的时候,他脑海里首先浮现出来的嫌疑人便是张希安。要知道,在整个搜查行动当中,张希安可是自始至终都有参与其中,并且其参与程度之深令人咋舌。然而,仔细一想却又觉得似乎有些不对劲。这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怎么可能会跟皇城司有所牵连呢?即便真的相识,又有谁敢轻易相信一个乳臭未干的年轻人所说的话,从而去开罪堂堂一县之长呢?
因此,此时此刻的他决定故意向张希安发问,企图从对方的回应之中寻觅到一些蛛丝马迹,进而解开心中的谜团。毕竟那个时候,那位县令大人仍然是他的顶头上司啊!试问天下间又有何人愿意看到自己的手下竟然是那种阳奉阴违、口蜜腹剑,甚至还会在背地里打小报告的家伙呢?说不准哪天一不小心,就会被这种人在背后狠狠地插上一刀子,落得个万劫不复的下场。
“那日我等在搜查完山寨,回到衙门后,我见着了木头叔,他问我有何收获?我说寻着间密室,剿了些银子丝绸跟粮草,他追问可还有别的?我说没有了。他就没说话,招呼出来几个人又去了山寨,我刚想拦着,可那些人眼神凶悍,亮出了皇城司的牌子,让我不要多管闲事,我也只得作罢。后面我想告知于叔父,可一想到那些人可是皇城司啊,当初我爷爷也是被这皇城司逮了去,回来没多久就去世了。我也只得装聋作哑,一来是害怕,二来也担心牵扯到叔父。”张希安这话半真半假,王飞听了,细细想来却也觉着合理。
毕竟这张希安才来几个月,老木头是皇城司的人这件事,只有衙门里几位老人知道,来了四五年的人都不知道,更何况是他。张家当年的事闹得满城风雨,张希安畏惧皇城司倒也说得过去,毕竟才十几岁的半大小子,见着皇城司那些刀头舔血的凶神不怕才奇怪。若是说皇城司在山寨自己搜出了什么来,那也就对得上了,毕竟抄家灭门之事,皇城司可是熟手。搜查的经验多,找到了衙门里没找到的东西也不是没可能。想到这里,王飞也算松了口气。看向张希安的目光也柔和了许多。自从,张希安在王飞眼中就打上了“自己人”的标签。
二人又说了些许场面话,张希安起身告退,这次王飞也是破天荒把张希安送出了门口。望着张希安离去的背影,王飞不知在想什么,在自家门口伫立良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