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第二年的一天,王英她班的一位助教叫周老师,在过道上把王英很有礼貌地拦住,“王同学是这么一回事,我正在主持学校图书馆的整理工作,仓库里有许多书籍多年来都没有清理出来,想找几个有责任心的同学帮助一下,工资嘛不多,知道你也不缺这点钱,但是希望你帮助老师一个忙,在这里我先谢谢你。”王英看了周助教一眼,这位周老师自从自己来上课的第一天开始,从来没看自己一眼,更不与自己说一句话,甚至在班级点名时,也绕过自己,从来没叫过自己的名字,好像自己这个人根本不存在似的!今天到是咋地啦,难道太阳从西边升起了不成?还要让自己去帮他整理什么书?“哼!他是不是吃撑昏了头?“自己可没这闲功夫帮他的忙!他是谁呀?,王英转过身奔图书馆而去!
第二天王英刚到教室门口,就看见那个周老师站在教室门口正微笑看着自己,王英一皱眉,转过身直接出了校门回到自己那间小公寓,关上门,彻底把自己封闭起来,与外界隔绝,十多天一直呆在自己的小窝里看书睡觉一直没出门!等到她再次来到学校,往日这个时间人来人往非常热闹,可今天十分安静,没有多少人出入,来到教室一看,没有一个人,就她自己一个人坐在空空荡荡的教室里,这是咋回事?放假啦?坐在那小半天,自己看着书,于是去图书馆,诺大的图书馆大厅只有自己一个人站在那里,连图书馆的门卫打扫卫生的大姐也不在!
快到中午,王英也没心情吃饭,于是想回自己的小公寓,刚到学院大门,只见一大群老师同学涌入校门,一看这些老师同学各各一身都是尘土,蓬头垢面的,全身湿漉漉的,大多衣服被扯破,还有身上挂着彩,有的头被打破,一脸的血,有的托着胳膊,有的瘸的腿,大伙相互搀扶着,周老师一手搀着一个受伤的同学,一眼看见站在大门旁的王英,于是大声喊道,“王英快来帮忙!”王英一听,毫不犹豫的冲上前,搀着一位受伤的同学,“把受伤的同学送到医务室!”周老师向四周的老师同学大声喊着,王英看着自己搀扶的那位同学的伤势,对周老师说,“这位同学伤的是头部,伤势很重,必须到医院抢救,晚了就来不及啦!”周老师过来一看也是,这可怎么办呢?王英站在那一想,对周老师说,“把受重伤的同学都集中在校门口等着!”说完一路狂奔到女师大国民党支部办公室,一把抓起了电话!
不大一会好几辆救护车来到女师大校门,把十几位受重伤的师生送到医院,周老师和王英在医院照顾着受伤的同学,连续四五天都没休息,总算受伤的同学大多数没多大的事,陆续出院,只有个别的伤势较重继续住在医院。周老师叹了一口气,一脸的疲惫,捶了捶自己的腰,看了一看身旁满脸憔悴眼圈发乌的王英,“谢谢你王英同学!”王英在医院这几天陆陆续续打听到原来学院的师生到大街上游行示威,反对内战,抵御倭寇,政府派军警用水炮,马队,棍棒镇压游行队伍!王英淡淡地说“有什么好谢的,这都是应该的!”
又过了一个多月,王英刚下课走出教室,迎面看见周老师,周老师对王英说,“王英同学,上次跟你说的事!你是否考虑一下?”王英点了点头,反正到图书馆仓库去整理书,不和外人接触。也就一口答应了。于是每天下午上完课就去图书馆帮周老师整理书籍,那里已经有十几个同学在工作,大家各管一摊,各干各的,谁也不管谁,王英是边整理书籍边看书,倒也自在。
周老师中等个,带着一副秀气的眼镜,和课堂上那是两个样,整天乐呵呵的,酷爱京剧的他,没事儿,就哼哼那么几句,他自己说他还拜了一位京剧名家为师。学唱的是大花脸,说着就舞动这么几下,别人都说像那么一回事。整天工作在一起,接触多了,大家也都熟了,那周老师就是个话匣子,整天京剧话剧不离口,介绍好几本时下最火的外国剧本给王英看。王英看着看着也入了迷,在图书馆里自己找着看,这时她看了大量苏联剧本,小说和英法日本的一些进步作家的作品,周老师还请王英去看梅先生,杨小楼等名家的戏。也看了大量时下在青年人中间最流行的进步话剧,电影,王英的视野一下拓宽了许多,对社会的认识也有足够的深!自己的情绪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慢慢的从颓废中苏醒过来。
周老师介绍王英参加了一个女师大以学生为主的读书会,会员大多数都是在仓库整理书籍的同学,这个读书会的宗旨是介绍一本自己认为的好书给大家看,附带着先谈一下自己的看书体会,王英认真听着同学们的读书体会,看着同学们介绍的书籍。她仿佛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生活,看到远方一个新的时代在向他召唤,也不知从哪天起,她在书架上翻阅了大量的如新青年等进步书籍和苏联社会主义文学作品,认识了高尔基等一大批无产阶级作家,这时发生了一件事,彻底改变了王英的生活轨迹。
假期王英回到南京,无聊的时候就溜达到老叔的书房,看着那几大架子,灯红酒绿醉生梦死的世俗破烂货,她翻了翻,无滋无味儿。到了书桌前看到一本黄色封面的书,上面印着通红的几个大字,《共产党宣言》,这就是在许多进步文学作品中提到的那本头号禁书,纸张粗糙很薄的一个小册子,一下吸引了她,引起了她极大的兴趣,她就趴在老叔的办公桌子上一口气读完,书中有许多新名词她是看过的,但是有许多地方还不懂,她悄悄的把这个宝贝儿顺了回来,在闺房里通宵达旦的翻阅,不几天就能大段大段的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