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拔特种兵的训练是十分艰苦的,参加训练的士兵们也不知道自己打了多少发子弹。他们从来没有这么痛快的过枪,开枪开得让他们肩头都起了一层老茧,肩头的红色长久不退。即使是这样,戈辉依然不让他们休息,继续,必须继续,可以累死,不可以停下。即便是这样,也没有人喊着要退出,一个也没有,而且生怕表现不好,被戈辉总司令勒令退出训练。
步枪射击,手枪射击,体能训练,徒手格斗训练,匕首格斗训练,隐蔽训练,各种各样的训练,无穷无尽,没有尽头。
戈辉翻着花样的训练他们,即使突然一个训练方法闪过脑迹,他也会立即捉住这个想法,记在本子上,然后抽时间让参加训练的士兵们照着训练。他让所有参加完30公里负重越野跑的特种兵们,立即停下来捡撒在地上的米粒。每人捡一千个,不许多一个,不许少一个,多了少了,都要受罚,限时三十分钟。这个训练方法,就是在戈辉上厕所的时候想到的。
戈辉的奇思妙想让所有参加训练的士兵们叫苦不迭,更让协助戈辉训练的士兵们心中暗自庆幸,还好自己没有入选特种兵的选拔,否则也得受这样的苦。
戈辉还在强调,目前的训练只是最初级的训练,只是选拔阶段的训练,等真正的特种练营开始后,训练强度和难度都会有几倍的提高,比现在艰苦十倍。
不过,戈辉的话,没并有吓退那些参加特种兵选拔训练的士兵们。
头一个月的训练像噩梦一样过去了,这一个月几乎剥了他们一层皮。但是经过这一个月的训练,他们不论是射击成绩,还是体能,还有格斗技能都有了显着的提高。接下来他们要面对的是每十天一次的考核,合格的继续参加训练,不合格的就要退出训练,回到原来的部队,等待下一步的通知,如果被选进特种兵的集训,那将是更艰苦的训练,比噩梦更可怕的训练。
从3月份开始,每十天考核一次,训练的气氛顿时不一样了,连空气都变得紧张了。
戈辉在监督训练神枪手的时候,也没有忘记硝烟弥漫的日俄战场。两百个分散在日俄战场各个节点的5人侦察小组,每天都会发来最新的战况。总参谋部把这些最新战况分析汇总这后,再送到戈辉手中。戈辉每次都要详细阅读,还要走到从俄国人那里换来的地图前仔细研究一番。
目前,有两百个5人侦察小组分布在日俄战线上的各个节点,还有朝鲜半岛和黑龙江吉林两省。他们的装备也几乎换了一茬,当初刚刚派出去的时候,五个人,只有一个德国产的电台,每人一支水连珠步枪,子弹若干。现在完全不一样了,现在每人虽然还是水连球步枪,因为这个步枪子弹容易找到所以没换。除此之外,每人还配了一个FA-96式20响的半自动手枪,十个弹匣,1000发散弹,没子弹了,发电给总参谋部,会有专人给送过来。笨重的德国进口的电台不用了,换上了朝阳无线电厂生产的功率更大体积更小巧的技术更先进的电台。望远镜也换成了农场兵工厂生产的六倍望远镜。每人还配了一把禁卫军刀。要不是怕泄密,禁卫军最新生产的FA-40冲锋枪也会配给他们。总之,现在的侦察小组和以前不一样了。
日军原拟攻克旅顺,抽出第3军用于辽阳方向。第3军抽不出来,而推迟辽阳会战又于整个战局不利,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俄国援军将从俄国腹地源源赶到。为此,必须抓紧时机,以现有兵力(第1、第2、第4军)一举歼灭集结于辽阳地区的俄军主力。虽然日军兵力火力都占劣势(日13.5万人VS俄16万人),但前一阶段作战已摸了俄军的底,增强了以少胜多的信心。
反过来,俄国方面,俄国国内形势的发展,要求俄军在辽阳地区夺取军事上的重大胜利。当地俄军经过长期准备,储备了大量作战物资,条件比较有利。库罗帕特金扬言“宁死不从辽阳后退”,他决定依托前沿工事,抗击和疲惫进攻的日军,然后转入反击。也就是说,俄军拥有优势兵力火力却采取消极等待的方针,一开始就把主动权给了日本人。
辽阳地区俄军防御成3道阵地。第1道阵地(前沿阵地)全长75公里,位于辽阳以南和东南约30公里。第2道阵地全长22公里,距辽阳约8公里。第3道阵地紧靠辽阳城。全长15公里。这3道阵地,特别是第1道阵地,纵深小,翼侧暴露,工事构筑计划都没有完成,无法抗击日军的进攻。
到2月23日,俄军按计划进入阵地,部署如下:右翼为南部集团(扎鲁巴耶夫指挥的3个军);左翼为东部集团(比尔德林格指挥的2个军),辽阳以东还有几个军。另外2个军作为预备队:辽阳、奉天各1个军。占领阵地的各个军,又分别以40—50%的兵力作为预备队,这样一来,实际上投入战场的俄军兵力就不多了。
日军部署与此不同,它把全部兵力投入战场,不留任何预备队,因此它在总兵力对比上是劣势,但在俄军两翼却造成了兵力优势。日军的计划是对俄军实行围歼。第4军(司令官野津道贯陆军大将,参谋长上原勇作少将)从正面进攻,牵制俄军主力;同时第1、第2两个军分别从东西两面迂回俄军左右两翼,以右翼为主攻方向。这是一个以少数包围多数的大胆计划。
辽阳会战始于2月24日,日第1军(司令官黑木为桢陆军大将,参谋长藤井茂太少将)对俄军东部集团实施两翼迂回,企图把俄军的注意力吸引到左翼,迫使库罗帕特金把他的预备队调到左翼,从而削弱其右翼,为日军第2、第4两个军进攻俄军右翼(主攻)创造有利态势。
俄军左翼的战斗一开始就很激烈。日方利用俄军暴露的翼侧,决定对西伯利亚第3军实施两翼迂回。为此,日第1军左翼的1个近卫师,在俄军部署中打进楔子,出现在西伯利亚第3军的翼侧。为增援西伯利亚第3军,俄方立即投入预备队,其中包括马尔丁诺夫上校指挥的1个团。该团在行军途中获悉日军已出现在西伯利亚第3军的翼侧,马尔丁诺夫不等命令,主动改变行动方向,转向西面,从高粱地隐蔽机动到日军近卫师的翼侧,突然以刺刀白刃战打退日军近卫师,形势转而对俄军有利。这是俄国军官发挥主动性的罕见的一例。但俄军东部集团指挥部不敢利用这一有利形势扩张战果,坐失战机。
2月26日,日第4、第2军开始进攻掩护通往辽阳的最捷径的俄军。中间突破受阻之后,日军缓慢迂回俄军右翼。库罗帕特金担心俄军有被全部包围的危险,乃下令全线撤至第2道阵地。俄军撤至第2道阵地后,仍保持原来的部署,大部兵力作为预备队,在一线展开的兵力不过40%,打法也仍然是等待日军进攻。日军的兵力部署也大体如前,企图也仍然是围歼俄军。但接受前一段作战的教训——各路部队攻击时间不统一,使俄军可以自由机动其预备队),于3月1日以3个军的全部兵力同时发起进攻。俄军以马克沁水冷式重机枪、火炮和刺刀顶住各路日军的进攻。双方激战1整天,日军被迫后撤。
日军正面进攻受阻,乃于当日(3月1日)夜间,派第1军部分兵力(1.8万人)偷渡太子河(到达右岸),31日晨迂回俄军左翼(5万余人),与此同时加强对俄军右翼的进攻。
3月2日整天,俄军准备反击日第1军,为此在左翼集结了3个军,企图以迂回动作将日第1军压迫到太子河歼灭之。反击定于3月3日开始。但3月1日夜间日军进攻俄军左翼集团,占领了该方向一系列重要的战术要点,其中包括时官屯及其北面的小高地馒头山。在这种情况下,库罗帕特金决定在实施全面反击之前,首先夺回馒头山。为此分别从各个师抽出7个步兵团,但这支临时拼凑的部队缺乏强有力的统一指挥,战斗的重担实际上落在伊斯托明指挥的1个团头上,该团下辖7个营,其中3个营是从其他团抽调的。伊斯托明不顾当时的条令和习惯作法,将7个营中的5个营编入战斗队,预备队只留2个营。战斗于3月3日19时打响,一直在黑暗中进行,双方激烈争夺。俄军一度收复馒头山,但日军的反击也十分的坚决。
而库罗帕特金并没有向后世历史上那样,放弃了反击计划,而是投入了更多的兵力,因为他及时得到了秘密渠道送来的情报,情报上说:日军已投入全部兵力,并且遭到重大损失,尤其是第1军单独与俄军强大集团相对垒,处境十分不利。最后,经过两天的激战,于3月5日夜,俄国彻底占领了馒头山,日军借着夜色撤出了阵地。
日第一军兵败馒头山之后,立即撤回太子河右岸,与俄军形成对峙。
库罗帕特金差点就命令俄军放弃辽阳,退守奉天,他从心底里感谢这个及时的情报,但是当他询问情报是哪里来的的时候,情报官却也给不出一个合理的答案,只是说,听山民讲的,日军损失惨重,可能支持不下去了,让俄军再加把劲,就能把日军打垮。
库罗帕特金怒吼:“山民的话能信吗?”
情报官回答:“山民的情报让我们占领了馒头山。”
库罗帕特金:……这次就这样吧,下次不行。
在这次辽阳攻防战中日军损失2.4万人,相当的惨重,俄军损失了1.7万人,应该说和日军差不多。到战斗结束时,俄军大部分预备队始终未投入战斗。3月10日俄军又向辽阳补充了两个军的兵力,日军已经无力再组织兵力进攻了,只好等待6月份国内的援兵到了之后再重新发起对辽阳的进攻。在此之前,要重新侦察好俄军在辽阳战线的兵力部署,为新的进攻提供依据。所以,刚刚成立的日清联合侦察队在这个时候被派了出去。分成多个小组,被派往辽阳到奉天的各个节点上。
吴佩孚作为日清联合侦察队的副队长(正队长是日本人),于3月15日夜,带着六名手下悄悄地越过太子河,进入了俄军的防御前线。他们七个人沿着俄军防御线的边缘前进,不动声色的躲过了几十波的俄军巡逻兵,用了三天的时间,终于进入到俄军防御圈的内部,已经十分的靠近辽阳县城了。然而,他们的好运也就到此为止了,因为数量更多的俄军巡逻队不断出现在吴佩孚小组的前方,俄军严防日军侦察人员向已方防线渗透。
同时,日军还招募了很多当地的马匪进行情报搜集,其中就有辽南马匪冯德麟。日军总司令大山岩,让冯德麟组织东亚义勇军,作为日军的别动队,除了负责不间断袭击俄军之外,还负责搜集俄军的部署情报。
俄军也一样,经过辽阳攻防战,俄军又找回了自信,更多的俄军乘铁路从欧洲向远东进发。同时也深深尝到了情报的甜头。所以俄军也招募了很多东北当地的马匪,为俄军搜集日军的情报。这里面有很多禁卫情报局的情报员混在里面,他们以马匪的身份在为俄军搜集情报的同时,也在为禁卫军搜集情报。
辽阳攻防战的情报经东北禁卫军总参谋部分析汇总之后,交到了戈辉手中。
戈辉详细阅读了总参送来的情报分析,他深深的感觉到,俄军和日军的强大。通过这一战,俄军已经找回了自信,日军也从这一战中重新审视了俄军,虽然自己败退了,但日军从中学到了新的经验,所以表现得更自信了,相信等国内的援兵到了之后,日军一定能够在辽阳一线打败俄军,占领辽阳。
通过对情报的分析,戈辉知道,日本和俄国之间的战争,还要继续很长一段时间,俄国不会轻易就言败的,日本也不可能轻松取得胜利。也就是说,朝阳工业开发区,还会有很长一段自由发展的机会,那这段时间就一定要把握好,不能浪费了。所以,戈辉想到了借这个难得的和平时期,难得的战争机遇期,难得的朝廷对东北不闻不问的时期,扩大自己的管理辖区,由朝阳工业开发区,扩大为北方经济特区。
想到此,戈辉立即拟了一份电报,让于若雪发给朝廷。于若雪现在是戈辉的专职发报员。
戈辉上书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希望他的行政管辖范围扩大到长城以北的蒙古、宁夏、甘肃、新疆、青海等地区,形成北方经济特区,在这个特区里实行全新的经济政策,大力发展经济,为朝廷财政分忧,并把这个经济特区的方案报给了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并愿意每年为朝廷提供3千万国家建设债券。戈辉是想花钱买地盘。
戈辉知道,他的这封电报一定在朝廷那里激起轩然大波,成与不成,都不重要了,他现在已经不怕朝廷了。手里有兵权,还有这么多的工厂,朝廷只能求着他,所以从这一点上看,他的请求,慈溪太后很可能照准。
之后,戈辉找来了武装警察部队总司令纪云峰,他让纪云峰组织成立武装警察部队的工程兵部队。在七老图山地区修建一个可供二十万人训练的山地训练场和一个至少20万人的战俘农场。并在训练场正中心的大山深处修建一个地下实验室和一个制药厂。至于是什么目的就不要问了,但一定要秘密,规模也要大,戈辉会尽快给他工程的图纸。关于设计图纸,戈辉决定聘请德国工程师来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