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紫云是八角台的商会会长,家里很有钱,房子很大也很多。
张紫云在家里设宴款待戈辉,张景惠作陪。
首先张紫云欢迎禁卫军来到八角台,然后又介绍了八角台的经济情况,更重要的是,介绍了周围的土匪,主要是从辽西地区过来的。希望禁卫军能担负起保卫八角台镇安全的责任,至于费用,商会定会让戈辉满意的。
戈辉表示他愿意留下保卫镇子不是图钱,保卫百姓是他们作为军人的责任,国家动荡,军人再不尽责,老百姓还能有希望吗?所以钱不是问题。只要老百姓不反感我们禁卫军,我们愿意留下来。
张紫云一听,更高兴了。再次表示,禁卫军建军营,他和商会一定会不遗余力的支持。要钱出钱,要人出人。
戈辉则表示,要是能出人最好,钱就不用了,禁卫军自己能解决。就是出人,也不会让老百姓白干的,禁卫军也会支付工钱的。
戈辉的话,让张紫云兴奋不已。他马上说,镇子北面就有很大一块地没法种地,地势起伏不平,再往北还是一片沼泽洼地,夏天涨水时都往那里排水。
戈辉一听正好,就那儿了,我们把那里建成军营,以后我们禁卫军就常驻这里了,保卫八角台的责任我们禁卫军义不容辞。
这一顿饭吃的非常好,双方聊的也非常透彻。戈辉的速度更快,当天下午戈辉就去丘陵地实地考察,当场画了简图,连夜设计正式的建设蓝图。第二天早上就画好了营区建设蓝图。基本功能上和努鲁儿虎山上的镇妖峰基地差不多。
第二天戈辉就找到张紫云,告诉张紫云他要在八角台镇北边建一个这样的营区。张紫云一看,好大的手笔呀。他不得不重新审视戈辉这个人了,不光会带兵,还很有钱,建这样的营区,可要花不少钱呢。反正也不花商会的钱,就是多批点地的事儿,他立即同意了。而对戈辉来说,只要你同意,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
戈辉先到八角台镇的小广场,让宁远带领大家进行十里地武装越野,回来后到镇子北边的丘陵地区埋锅做饭,戈辉会在那里等他们。然后又去找张景惠,希望张景惠能找到八角台镇所有的木匠师傅和泥瓦匠师傅,他要和他们商量如何建营区的事儿。
张景惠立即命令目前还没解散的团练的人,去把镇上所有的木匠和泥瓦匠都找来。然后到镇子北边的丘陵地集合,那里有人等他们呢。
戈辉环视着眼前的小丘陵地形,如果这里是当地老百姓的土地,戈辉还真不好办,占了农民的土地,那以后就不好和老百姓相处了。虽然这个年代,土地一般都是地主的,但土地毕竟是农民种的,土地占了农民到哪儿种地去啊。现在没有占用农地的问题了,戈辉的心情大好。
很快木匠和泥瓦匠都被带到镇子北边的丘陵地来了。戈辉则带着图纸站在一个坡顶上四下眺望呢。真的是好地方,这是一个天然的军事训练场,将会有更多的禁卫军在这里训练。
看到一大群老百姓来了,戈辉知道那一定是木匠和泥瓦匠。他马上招呼他们一起到土坡上来,站地土坡上拿着昨夜画的草图,他告诉木匠和泥瓦匠们,他要在这里盖房子,都在哪里盖,盖多少,盖多大,盖什么样的,最重要的是每天付给他们多少工钱。这最后一句让所有的木匠和泥瓦匠大声的欢呼。
从今天开始准备建材,适当的平整土地,四月一日正式开工。
在接下来的八天中,禁卫军除了睡觉以外,都在忙着配合木匠和泥瓦匠准备建筑材料,适当的平整土地。这个对他们来说轻车熟路,木匠和泥瓦匠有时都觉得这些当兵的比他们更懂盖房子。
张景惠在这期间也帮了不少忙,比如购置砖瓦时,他帮禁卫军的军需处处长刘城砍价,最后以最低的价格拿到了建营房用的砖和瓦。
张紫云也发动了大量的民工为禁卫军运建筑材料,反正不白干,还能拿工钱,老百姓都愿意干。
现在张紫云和张景惠心里真的不是个滋味,收留禁卫军是好是坏现在他们自己都说不清了。自从禁卫军来了之后,老百姓都去他们那里干活了,把禁卫军当成大财神了。虽然他们俩没什么损失,可被老百姓忽视的感觉实在让他们二人觉得像菜没放盐一样,寡淡无味。
不过话说回来,禁卫军在镇子里面的表现,真的是没得说。士兵在老百姓家睡觉就是睡觉,从来都是规规矩矩的,不但不偷不拿,而且还帮老百姓挑水扫院子修墙修房子,力所能及的活都帮干,一个人干不了的,就叫几个士兵过来一起干。只要有禁卫军士兵住的老百姓家,没有破房子,院子都是最干净的。
不说别人,就拿戈辉来说,一直住在张紫云家,却只在第一天吃了张紫云一顿饭,剩下的都是和士兵一起在那个堆满建材的工地吃的。他和士兵在一个锅里吃饭,和士兵一起在饭前唱那三首歌,和士兵一起早晚跑那十里地。
不过,最后张紫云还是认为禁卫军来八角台是好事,禁卫军对他们商家买卖公平,对老百姓像对家人一样,这样的军队换作以前打着灯笼都找不着,现在让他们遇上了,无论如何都要让禁卫军留下,和禁卫军形成利益互锁,这样既能把禁卫军留在八角台,又能让自己的安全得到真正的保障,何乐而不为呢。
戈辉并不清楚张紫云和张景惠背后怎么想他,他在这期间派出了大量的化装成老百姓的侦察兵,到广泛的地区侦察俄军的动向。
派人到奉天联络严肃和周玉坪。严肃在奉天开了一家奉荣饭店,是集吃饭住宿洗浴娱乐赌博于一体的大饭店。周玉坪在奉天开了一家奉和堂大药房,不光卖中药,还卖点西药。
还派人到努鲁儿虎山的镇妖峰军事基地,向基地司令杨双等人通报了禁卫军即将在奉天省中部地区的八角台镇建立新的基地。而镇妖峰军事基地将继续保留继续建设,还将会有部队去镇妖峰基地进行训练,以后也会不断有部队到那里去训练。
戈辉还派谭伟和鲁飞回北京,把四合院里藏的古玩字画都换成银票带回来。现在到处用钱,以后招兵也要用钱,没有大量的银子,根本支撑不下来。
戈辉并没有派人去通知大柳树村的孙翰林,因为现在还不是时候。估计现在孙昌明和孙婉儿还没有招到五百名民兵呢。
戈辉对禁卫军没有立即寻机进攻俄军的事,专门开了一次军事会议,除了禁卫军高层军官外,九个排长也全部列席了。
戈辉在会议上说,反抗侵略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禁卫军也需要一个发展壮大的过程,的确,需要我们不断的通过战斗,使自己不断成长不断壮大,但在此之前,我们需要一个很好的落脚点,那就是这里,八角台。把这里建设成像镇妖峰基地那样的地方。将来会有更多的士兵在这里接受训练,但是前期,主要在镇妖峰基地进行训练,因为那里更隐蔽,安全性更高。在那里训练四个月后,再来到这里。在这里,进行进一步的训练。
其他人也都谈了自己的看法,基本上同意戈辉在这里建立新的基地。通过这次会议,戈辉统一了全军的思想,禁卫军全体全身心的投入到了新基地的建设中来了。新基地马上要正式开建了,戈辉一想起建新基地的事,心中就特别的激动。
在开工前一天晚上,戈辉回张紫云家休息,突然问张紫云认不认识奉天的大商人孙翰林。
张紫云一听马上回答:“认识,他可是我们商会的大客户,他经常从我商会进货,也给我们商会供货。我们不光是生意上的朋友,私交也甚好……”突然他停下了,愣愣地看着戈辉:“怎么,你也认识孙大掌柜?”
戈辉笑了笑从怀里拿出一封信来递到张紫云面前:“这是孙大掌柜交给我的推荐信。”
张紫云把信拿到手中,仔细的看了三遍。他太熟悉孙翰林的字了,要不是孙翰林低调,否则现在孙翰林早被人们公认为书法界的大家了,看了他的字,简直就是柳公权转世一般。孙翰林送字给生意上的朋友,从来不盖自己的章,也不留名字,但孙翰林的字却让每个朋友一看便知。
今天看到孙翰林的亲笔书信,张紫云一手抓住戈辉:“戈老弟,这些天来老哥我对你照顾不周,老弟你千万不要记在心上,明天开工民工的饭食为兄我包了。”
戈辉这时也不客气了:“张老哥,您只要找好人做饭就行,但钱我要照付,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我们禁卫军的三大纪律之一。老哥您也是群众的一员,我也同样不能白拿您的。”
张紫林这回是真的佩服戈辉了,难怪连孙翰林都给他写推荐信呢,既然这样,张紫林也不争了,到时候,只要个成本钱就可以了,这样戈辉应该不会不答应的。
1901年4月1日,在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禁卫军八角台基地正式开建。
八角台几乎能出动的劳动力全出动了,在木匠和泥瓦匠的指挥下,人数虽然众多,但干起活来却井然有序。两百多禁卫军战士(有一百多人被派到各地去侦察俄军动向了,还有派到别的地方联系事情了。)都参加过镇妖峰基地的建设,这次他们算是重新做回民工,只不过是穿着迷彩服的民工。但在戈辉看来,这两百多名禁卫军战士,还真有后世二十一世纪的民工范儿。
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两百个军官宿舍,五百间士兵宿舍,每个宿舍住十二个人。十个可以同时容纳五百人就餐的大食堂,三个可以同时容纳两百人上课的随营军校教室,两个地下仓库,一个基地司令部,还有一个共两千人生活的后勤住宅区,只是目前没有后勤人员。
戈辉几乎花光了所有的钱,几乎是重建了一个更漂亮的小镇,所有的房子都和八角台的房子不一样,比八角台的房子简单,但都比八角台的房子整齐、严整、漂亮。还有那个丘陵地,除了刻意要保留的部分外,他们几乎把那个铲平了,为了砌砖墙,他们几乎把沼泽里的粘泥挖光了,等到了夏天,这里将不再是沼泽了,将会变成一个小湖泊。
最后还在八角台镇里很大的空地那里建了两排房子,每排都有二十个很大的房间。其中有十八个房间里都有一个黑板,还有三十张长条桌长条凳。两排房子前面立了一块大牌子,上书“八角台小学”。
看着营区门口那个“八角台军事基地”七个字,张紫云会长和张景惠似乎觉得自己上当了。
张紫云喃喃地说:“这个戈辉绝不单单只是为了在八角台找个落脚的地方,他一定有更大的文章,他想干什么呢?几乎花了再建一个小镇的钱,难道只是为了在八角台呆着?”
张景惠有心无力地说:“打死我们俩个都不信,可现在一切都晚了。人家已经建成了,没花我们一分钱,没少付民工一文钱,他们赢得了八角台全镇老百姓的好感,我们两个只能接受这个现实了,没有别的选择了。”
戈辉从后面走过来:“两位哥哥,别猜了,我这么做绝对不是为了害你们,你们为我,为禁卫军做的一切,我和禁卫军都铭记在心,永远都不会忘记。八角台镇的安全包在我们禁卫军身上了,只要有我们禁卫军在,任何匪帮都只能是有来无回,他们敢死,我们就敢埋。”
张紫云转回身:“戈老弟莫要见怪,老哥我久居乡间,对外面的事情几乎充耳不闻,对于这突然的变化,一时间没有想明白,老弟千万不要介意。”
戈辉连忙说道:“老哥哥,老百姓是禁卫军的衣食父母,哪有儿子记恨老子的,老哥哥您也是老百姓的一员,也是我禁卫军的衣食父母。”
张景惠接口道:“好一个衣食父母,我相信你说的每一句话,因为你的士兵就是这样做的。”
戈辉又道:“禁卫军是一支来自于老百姓,保护老百姓的军队,是老百姓的子弟兵,这一点到什么时候都不会改变。”
张紫云突然说道:“就像你们每天吃饭前唱的那三首歌里说的那样对吧!”
张景惠问道:“那你建小学也是因为这个吗?”
戈辉把目光投向遥远的地方,淡淡地说:“我们的朝廷走到今天,就是因为错误的教育制度,我辈已经如此,难道还要让我们下一代也如此吗?”
戈辉的话让张紫云和张景惠陷入了沉思,因为他们想不明白,戈辉为什么这么想。这已经有些置喙朝廷大政了,这是大逆不道,难道说他要当李自成?洪秀全?就凭他这点人枪?现在还有洋人在东北,还有遥远的南方。他这么做会不会牵连到自己?这可是杀身之祸啊!两个人都开始后悔了。
张紫云觉得自己可能是有点想多了,戈辉到李自成和洪秀全的规模,还差得远呢!条件也不一样了,现在是洋人洋枪洋炮的天下,他这点人枪,自己又不能制造,早晚有用完的一天。不会,不会,戈辉绝对不会成为李自成,又或者是洪秀全。那么他会成为谁呢?难不成,成为他自己吗?
张景惠也心事重重,以后应该怎么办,是继续和禁卫军友好相处,还是要远离八角台,矛盾啊!头疼啊!何去何从?我该如何是好?将来有无数种可能,这个禁卫军真的让人头大啊!当初为啥要请这尊神留在八角台呢!大大的失误啊!
戈辉没有再说什么,打个招呼就回基地了,基地马上要建设完成了,自己要做的事情还很多,别人怎么想他管不着,但自己人想什么,他有必要帮他们理顺了。上下一心,这在军队中非常重要,如果身在曹营心在汉,那就麻烦了。统一思想,这是要时刻谨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