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辉转身对光绪说:“黄爷,请吧,我们先去吃饭。”戈辉怕吓到学校的师生,所以和光绪商量,在学校就称呼光绪皇帝为“黄爷”,称载沣为“沣爷”,称奕匡为“匡爷”。
光绪等人都饿了,今天小学食堂因为特意加菜了,所以显得格外丰盛,虽然不能和宫里头比,但是这样的家常菜,光绪等人都吃的津津有味。
席间,戈辉把这个禁卫军子弟小学介绍了一下:
禁卫军子弟小学,目前的学生都是禁卫军后勤区的孩子,为了能让他们接受更好的教育,所以把他们都集中到这里,住在学校,统一教学。新校区的教学楼,今年末就能全部建设并装修完成,来年3月份开学的时候就可以正式投入使用了。到时候从小学到初中都可以在一个学校完成。
戈辉说:“穷啥不能穷教育。孩子们是国家的未来,让他们接受更好的教育,是我辈的责任。”
戈辉的这句话,让光绪等人心中一震。光绪在心中扪心自问,作为一国之君,不是他忽略了教育,而是大清一贯的愚民政策。不能说不对,这都是为了稳固统治,但弊端也十分严重。这顿饭吃的很沉重,吃着粗茶淡饭,光绪在心中不断的检讨自己。
吃完饭,戈辉带光绪等人参观了教室。教室前后各有一面黑板,前面的擦的很干净,后面的画上了各种各样有意思的图案,估计是孩子们画的。他还看到了一种小指粗细,三寸多长,装在盒子里的东西。戈辉告诉他,这是粉笔,用来在绿板上写字用的,粉笔有多种颜色,但大部分是白色。光绪还试用了一下粉笔,在黑板上写字。
光绪简单的翻看了学生的课本,作业本,还有学生用的铅笔,其他人也都来摸摸看,都拿起铅笔,试着写几个字,用起来不太习惯,但都不住的点头称赞。或许,这就是所谓的西式教育吧。
参观完教室,戈辉带大家去看孩子们表演的文艺节目,这太让光绪等人意外了,这些孩子们表演的节目实在太好看了,比宫里听戏强多了。其中有三首歌《理想少年》、《我们是伟大祖国的接班人》、《乘着歌声的翅膀》,让光绪特别的喜欢。
在德国音乐老师的钢琴伴奏下,孩子们一起合唱《理想少年》。
这首歌的歌词是戈辉根据网络歌曲《半生雪儿童版》改编的。戈辉觉得这首歌非常有意义,让禁卫军子弟小学的孩子们演唱最合适了。
《我们是伟大祖国接班人》这首歌是戈辉根据《我们是社会主义接班人》修改而成的。戈辉告诉光绪,孩子们脖子上系的像红布条似的东西,叫红领巾,是禁卫军军旗的一角,禁卫军军旗是红色的,所以红领巾是红色的。孩子们都是少先队员,全称叫禁卫军少年先锋队,简称少先队。从小就要给孩子们设立一个伟大的理想,为孩子们指明方向。
光绪等人不住点头,心中更是佩服,从孩子开始培养,长远,真的是用心长远啊!
《乘着歌声的翅膀》这首歌的歌词是德国诗人海涅的一首抒情诗,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于1834年为其谱了曲,全曲以清畅的旋律和由分解和弦构成的柔美的伴奏,描绘了一幅温馨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图景--乘着歌声的翅膀,跟亲爱的人一起前往恒河岸旁,在开满红花、玉莲、玫瑰、紫罗兰的宁静月夜,听着远处圣河发出的潺潺涛声,在椰林中饱享爱的欢悦、憧憬幸福的梦…… 曲中不时出现的下行大跳音程,生动地渲染了这美丽动人的情景。
听完戈辉的介绍,光绪更喜欢这首歌了,意境太美了。
秋谨被震撼得无以复加,这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她在心里暗下决定,她要来这里当老师,让自己的两个孩子也来这里上学,对,一定要来这里,她不管王廷钧怎么想,自己下定了决心。
从学校出来后,光绪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戈辉想要的不可能只有这些。如果光是强军的话,还能说得过去,毕竟有现实的外部压力。现在连教育也想的这么细致,戈辉的野心绝不仅仅是北方经济特区这几个省啊!一种从未有过的焦虑感袭上心头,光绪被一种无以言状的无力感包围了。
晚上,戈辉在政府宾馆宴会厅举行招待宴会,欢迎皇帝陛下一行来朝阳。
光绪看到巨大的宴会厅里,被各种各样的电灯照得灯火通明,心中禁不住的感叹,东北的发展程度,远远把北京甩在了后面。
戈辉还邀请了全朝阳工商各界。大家都知道皇上来了,所以都欣然接受邀请,但是,来参加宴会可不是白吃,进门前都是要交入场费的,而且极不便宜,即便是这样,大家也依然挤破头的要进来。很多没被邀请的,也都托关系,想来参加,都想亲眼见见皇上。
当然,也有一些拿着特别邀请函的人,他们是不需要交入场费的,比如董福祥和刘永福。
两个人只听说光绪皇帝去八角台了,这还是从收音机上听来的,两人也猜到皇上会来朝阳,但没想到这么快就来了,这么快就见到皇上了。早上接到通知说晚上参加政府宾馆的招待晚宴,可以见到皇上,两人高兴得像孩子一样。
光绪皇帝看到董福祥和刘永福时,也是惊讶得不得了,他想破脑袋也想不出,他们两个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这么一大把年纪了,居然跑到兵荒马乱的东北来了。
董福祥和刘永福一齐给光绪磕头,感谢皇恩。他们今天都没穿军装,因为禁卫军有规定,穿军装只能敬礼,不许磕头,就是死也不许磕头,所以两人今天都穿的长袍马褂。
光绪听完二人的解释,才明白,原来是戈辉一年前请他们二人来东北的。目前二人在朝阳陆军讲武堂担任教官,主要负责爱国主义教育,同时戈辉还委任他们担任朝阳陆军讲武堂副校长,这是个虚职,什么都不用管。
戈辉还告诉光绪,董福祥和刘永福将作为禁卫军的谈判代表,参加与英法两国的谈判。他们二人都痛打过洋人,董福祥的甘军与八国联军在北京城里恶战过,让八国联军死了不少人,最后还全身而退。刘永福就更不必说了,他先是在广西镇南关痛打了法国人,后来又在台湾痛打了日本人,侵台日军头目,近卫师团长、陆军中将北白川能久亲王,第二旅团长、陆军少将山根信成也被刘永福率部击毙。刘永福这位抗法英雄,一度成为让侵台日军胆战心惊的抗日勇士。他们完全有权力有资格担当谈判代表。
光绪也明白,戈辉安排董福祥和刘永福参加谈判,纯心是想恶心英法两国的谈判代表。
今天的招待晚宴上,光绪皇帝发表了讲话。
北方经济特区广播电台晚上8:00的新闻联播上,发表了光绪讲话的全部内容的录音。
每天晚上八点都守在收音机旁的慈禧太后仔细听了光绪的讲话内容,虽然都是场面上的话,但光绪说的很流利,是那种不假思索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的讲话,很有条理。这和平时光绪在宫里的表现并不一致。慈禧太后想了一会儿释然了,或许这就是光绪的另一面吧。
3月21日上午,光绪一行人坐车来到了东北禁卫军的学术圣地——朝阳陆军讲武堂。
这是光绪早就想来的地方,光绪在北京的时候,无数次在报纸上看到,或是收音机里听到这个地方,一直心驰神往,今天终于来到这里了,他如愿以偿。
朝阳陆军讲武堂,新校区坐落于朝阳城以南的一处起伏较大的丘陵地带,面积特别大,方圆四平方公里,整个丘陵地带都被学校的围墙包裹在里面了。
教学楼是去年10月中旬建设完成,今年1月初全部装修完成并投入使用。由二十栋造型区别不大,却又让人感觉雄伟庄严肃穆的五层楼建筑组成,聘请的德国设计师,参考柏林军事学院的设计,又充分利用了丘陵的地型特点,结合东方园林的设计,历时一年零九个月才全部建设完成。高质量,高标准,立足长远,在未来的百年内都将是紧扣时代发展的建筑。
光绪的龙旗轿车一进校园,站在校路两旁的禁卫军学员们立即敬礼,隔着车窗,光绪看到一个个年轻的面孔,笔挺的军装,坚毅的目光,挺拔的军姿,光绪心中感慨无尽。
载沣也在注意观察,他没有看到北京禁卫军的学员,也没有看到北洋常备军的学员,都是东北禁卫军的。
七辆龙旗轿车一直开到教官办公楼前才停下。戈辉和禁卫军三总部的主要领导们,学院的主要教官,包括德国教官在内,都已经站在教学楼前等候了。
戈辉亲自为光绪拉开车门,光绪从龙旗车里下来,全体在场师生一起敬礼。
光绪向大家挥手致意,然后和气地说道:“朕早就想来这里了,今天,朕不是以皇帝的身份来到这里,朕也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了,你们就带朕四处看看吧。”
听了光绪的话,大家都笑了,戈辉上前一步:“陛下,这边请,学员们都在大操场上等着您呢。”
“好,那我们就先去大操场看看学生们。”光绪微笑着说。
从教官办公区到大操场要走大约五分钟,光绪一边走,一边注意观察校园里的风景。由于春天还没完全来到,目光所至到处是贴在地面上的枯草,只有苍松翠柏依然倔强地泛着绿色。暗红色的教学楼雄伟庄严肃穆,各有风格却并不张扬,含蓄却不失威严,刚柔相济,相得益彰。除了植被覆盖的地方以外,校路、大操场、林间小路等都铺上了砖,完全现实了硬化,这样,即便在雨天也不至于踩在泥地里。树木也被修剪得笔直向上,没有看到一个像盆景那样奇形怪状的。
校路两旁,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根铁杆子立在路边,在顶部有一根细一些的,呈一定的角度,伸向校路中央的方向,末端还有一个像是玻璃罩子的东西,光绪指着那个问:“那个是干什么的”。
戈辉马上告诉光绪皇帝:“皇上,这个是路灯,晚上会亮,一直亮到天亮才关掉。”
光绪指着这个说:“皇宫里也应该安上这个。”
戈辉微笑着说:“以后,整个大清国的街道上,都会安上路灯。”
光绪扭头看了戈辉一眼:“我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戈辉带着光绪等人,一边走,一边聊,很快大操场出现在光绪等人的视野里了。
操场上,已经站满了学员和教官,大家都把目光投向校路这里。
来观摩火力打击演习的禁卫军各师的主要军官和士兵代表,今天也来到这里,也站在大操场上。有超过一万人,站在大操场上,等待着光绪皇帝的到来。
活动电影机的镜头也立即转向了这个方向,记录下了这段最珍贵的瞬间。
随着光绪等人的到场,禁卫军乐团的演奏也开始了,第一首歌曲叫《祖国不会忘记》。师承德国的禁卫军乐团,经过近两年来的训练,已经能独立完成演奏了,勉强够用。
朝阳陆军讲武堂的合唱表演也随着《祖国不会忘记》的音乐开始了。
歌词简单明了,速度舒缓,光绪听得十分入神,好美的歌声啊,骄傲、深沉、严肃、宏伟,光绪想好几个词来形容这首歌,但依然觉得不能表达心中最真切的情感。
戈辉在光绪旁边介绍:“这是朝阳陆军讲武堂的校歌——祖国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