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一进门,便笑着打趣道:“老祖宗今儿个可是兴致高啊,连咱们这些平日里忙得脚不沾地的都被叫来了,看来是要好好热闹一番了!”
贾老太太笑着招手:“凤丫头,快过来坐。今儿个才是真正的给玉儿接风。
咱们一家人好好聚聚,你也别忙活了,坐下来陪老太太我说说话。”
王熙凤笑嘻嘻地坐到贾老太太身边,说道:“老祖宗有令,凤丫头哪敢不从?
只是咱们府里少了谁也不能少了热闹,今儿个可得好好陪林妹妹说说话。”
李纨也温柔地笑道:“林妹妹初来乍到,咱们这些做姐姐的,自然要多关心些。”
林黛玉见众人如此热情,脸上微微泛红,轻声说道:“多谢各位姐姐关心,黛玉实在受宠若惊。”
贾老太太拉着林黛玉的手,慈爱地说道:“玉儿心肝,别拘束,今儿个是为你接风,咱们一家人好好热闹热闹。
你若是喜欢什么,尽管说,老太太我让人给你准备。”
林黛玉微微一笑,柔声说道:“老祖宗厚爱,黛玉心中感激不尽。只是黛玉初来乍到,不敢劳烦各位姐姐。”
贾惜春在一旁笑着说道:“林姐姐,你可别客气了。
咱们府里最不缺的就是热闹,你若是拘束了,反倒显得生分了。”
探春也点头附和:“是啊,林姐姐,咱们都是一家人,不必见外。”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气氛愈发融洽。
贾老太太见大家聊得开心,便吩咐丫鬟们端来了几样精致的点心,笑着说道:“这些都是玉儿爱吃的,你们也尝尝,看看合不合口味。”
林黛玉见贾老太太如此细心,心中感动,轻声说道:“老祖宗真是费心了,黛玉实在不知该如何感谢。”
贾母笑着拍了拍她的手:“傻孩子,说什么感谢不感谢的。你既是老太太我的心肝儿,自然要好好疼你。”
众人一边品尝点心,一边说笑,荣喜堂内充满了欢声笑语。
宝玉找到机会,又凑到林黛玉身边,笑嘻嘻地说道:“林妹妹,你可别只顾着吃点心,咱们待会儿去园子里逛逛,我带你看看咱们府里的景致,如何?”
林黛玉微微一笑,轻声说道:“宝二哥的好意黛玉心领了,只是今日老祖宗特意为黛玉接风,黛玉想多陪陪老祖宗。”
贾老太太听了,笑着说道:“宝玉,你林妹妹说得对,今儿个咱们就在这儿好好说话,改日你再带她去园子里逛逛。”
宝玉只得悻悻地点头:“老祖宗说得是,那改日我再带林妹妹去。”
就在西府里热闹之时候,贾蓉的马车回到了东府。
下车后吩咐下人:“去将焦大总管请到书房见我。”
然后才对跟在身边的瑞珠道:“你领着丫鬟婆子,将本大爷的官袍等诰身送回院里,一会到书房来见我。”
瑞珠连忙称是。
安排了两个小丫鬟跟着贾蓉去书房,她则在后面安排着贾蓉交办的事。
贾蓉到了书房,两个小丫鬟就开始忙碌着为他泡茶,升火盘子等一琐事。
贾蓉则是捧着那黄绸包裹送到书房的暗格里,坐在椅子上沉思,将这一天的所见所闻重新在脑袋里过一过。
从下午的流程也能看出,锦衣军里也不是铁桶一块,那同知显然是个文官,且是个有野心的文官。
这就让贾蓉奇怪,要知道这个锦衣军可不是后世的政府部门,你就是看我不爽也不能明着面的干掉我。
而这时的锦衣军可以说是那指挥使的国中国,连他都看得出同知有野心想取他而待之。
他用膝盖想都知道,那指挥使肯定早就盯着他很久了,就因为不知道是什么顾忌才让指挥使不敢动他。
还有锦衣军里的六房也各有站队,靠近同知的,知道自己是皇帝的关系被塞进锦衣军,对他贾蓉都客客气气的。
靠近指挥使的,都是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
也就是有了这些人,他跑上跑下忙了一个下午,才将锦衣千户的标配拿到手。
最让他奇怪的是对于自己这个锦衣千户的班底组建,不管是指挥使还是同知,都摇头不加插手,一副让他自己开府建衙的打算。
甚至同知还暗示,自己招多少人,这些人的负担都由领衣军出手托底。
就是说,不管贾蓉招多少人,工资由锦衣军开。
福利也由贾蓉说了算,他说怎么给,锦衣军只要他同知在任一天,就怎么给贾蓉批条子去报销。
还有这个黄绸包裹,林妹妹说这是皇家特殊的打结方法。
拆开容易,复圆就难了,只有宫内专业的人才会结这种绳结。
她也只是听说贾敏这个母亲说京都的人物风情时提了一嘴皇家的事,才知道有这么个结。
所以他建议,让贾蓉快马汇报给在江南的师尊知道,让师尊给建议后再拆开。
想到这里,贾蓉拿出纸笔,站在旁边已经等候着的丫头连忙磨好墨,让贾蓉能持笔而写。
半个小时左右,贾蓉就将一路北上的见闻简单说了一下,才重点提到到达通州的一系列事情。
末尾提了提自己现在的情况和那个黄绸包裹的处理意见,想听听老师的建议。
信写完,足足六页信纸,两个小丫头在一旁吹干墨汁后,小心的叠了起来,放到信封里,才递给贾蓉用了印封上封泥。
也就在贾蓉做完手上的事,喝了口茶水缓缓时,瑞珠走了进来,汇报焦大在门外候着。
贾蓉摆手让她请焦大进来。
一番见礼后,贾蓉笑着对坐在下面的焦大道:“焦大叔,请你来是有件事。”
焦大抬了抬屁股拱手:“请大爷示下!”
贾蓉请他坐下,才微笑道:“你可知,当年国公爷在世时,可有一个杨姓的将军在国公爷帐下听令。
此人如今五十多岁左右的年纪,如今官任右卫大将军,兼任左禁卫军大将军,听说刚刚又兼任九边点检巡查大将军等官职........”
贾蓉的话还未说完,焦大已经皱起了眉头,似乎在努力回忆。
片刻后,他点了点头,道:“大爷说的可是杨文忠杨将军?”
贾蓉眼中闪过一丝喜色,点头道:“正是此人。焦大叔果然还记得。”
焦大叹了口气,道:“怎会不记得?当年杨将军在国公爷帐下时,年纪虽轻,但勇猛善战,深得国公爷器重。
只是后来国公爷去世,杨将军便调任他处,渐渐没了音讯。
没想到如今他已官至右卫大将军和左禁卫军大将军,真是世事难料啊。”
贾蓉微微一笑,道:“焦大叔果然消息灵通。我今日请你来,正是为了杨将军的事。”
焦大点了点头,想了想猛的抬头,看着贾蓉道:“大爷,老奴差点忘记了,这位杨大将军,似乎是皇族。
当年听人说起他还是个皇子皇孙,只是老奴当年只是国公爷的侍卫,也不太清楚杨大将军的根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