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了吗,我们白水县来了一群难民,张口就要进劳改营干活!”
“啊?还有这种人?”
“唉,这些年过得都太苦了!为了有口饭吃,什么事情都敢做!”
“……”
白水县涌进了一批饥民,被全部填进工业区和矿山了。
并且这些饥民最后很可能就不会回去了,除非想要落叶归根。
如今这白水县也算是附近县人口最多的地方了。
时间很快来到了二月。
京城里。
崇祯看着各地的上疏,一阵头大,边军要钱发饷,陕西的流贼更多了。
但这又不能说自己不行,于是开始并且一直在做的事情。
清除阉党。
阉党是多好的挡箭牌啊,可以背锅,也可以敲诈。
就崇祯那疑心和小心眼,但凡跟阉党两字沾上边的都得下台。
“什么,这个人拍过魏忠贤的马屁,把他辞了,换人!”
“这个还公开给了魏忠贤一些钱,这都是证据!”
魏忠贤死后的崇祯帝就干了这些事情。
这该怎么办呢?这么多人都要杀了吗?
这时候东林党一看,机会来了哦,阉党没了,自己就没有对手了!
而那些被打压的官员都是混口饭吃,阉党当道,就夸阉党。
如果当时东林党得势,那么这些墙头草也会舔东林党的。
但是东林党不管啊,他们可不是老实人,前几年老实是因为有个老人妖压着,如今没了对手,那还不得起飞了?
崇祯也是怕了阉党了,不费余力的清剿。
于是让韩广等人,务必抓出所有阉党。
韩广没辙,只能随便选了一些已经被崇祯弄死过的阉党糊弄。
朱由检:“不行,这些人都死了,你找些没死的写出来。”
他还亲自加了好几十个跟魏忠贤有联系的官员名字。
韩广无奈,只能照做,但是罪名又不能写的太重,都是些拍马屁之类的。
于是阉党被彻底清除了。
这下东林党没有对手了。
内阁、六部大部分都是东林党,除了皇权,可以说东林党的人可以在大明的任何地方嚣张跋扈。
有个东林党的领袖,是礼部侍郎钱谦益的,就是这次清除阉党的受益者。
并且算得上流芳千古了。
还差一点入了内阁,做了首辅。
虽然没入内阁,但是他会贪啊。
自从魏忠贤这个老人妖死后,他就开心了。
礼物收到装不下,收钱收到手抽筋。
钱谦益在自己的大院子里看着能让清朝人都感叹有钱的装潢:“我真幸福。”
既然幸福,那就不能委屈自己的小弟,于是拿着银子就去了京师最大的春楼。
他可不是魏忠贤,没小弟可用。
如此就能看出崇祯下了一手烂棋。
在崇祯二年,阉党彻底消失了。
然而朝廷也并没有像崇祯想的那样,稳定下来,反而在东林党的把持下,更加岌岌可危。
白水县
李冰正在看着白水县的财报。
去年一年里,白水县的营收就高达三十万两,粮食更是不计其数。
贪腐在白水县暂时还没有露出苗头,不过李冰已经让百姓们监督百官了。
并且干了一件朱元璋杀了无数人都没干成的事情——财务公开!
这天广场的告示栏上贴了很有意思的东西。
种小满站在台下大声朗读着:
“白水县知县李冰,俸禄0!
房产也没有!家人不在白水县!”
合计总资产:“0两!”
台下一阵唏嘘声。
种小满看着李大人如此清廉,觉得有些不对劲。
但还是接着读道:
“白水县衙门刘一刀月俸三两,年俸禄收入36两!加上以前存的银子和粮食折合38两!”
“祖传宝刀一柄!”
百姓们突然发现这衙役的班头也就这样嘛!
去矿山只要干活就能每月拿上一两银子,同样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并且刘一刀他们还要随时待命呢!
其他普通衙役的生活则是跟普通百姓差不多嘛!
李冰的目标是把学习出来的娃娃们进入各行各业,而不是一股脑的挤进县衙。
毕竟县衙可不生产财富!
种小满继续念着告示上白水县主要管理者的年收入,百姓们津津乐道。
这下酒楼的百事通更无语了:“这是我们百姓们能听到的吗?”
“再说了,李大人那个一听就很假好嘛!”
酒楼的其他人笑道:“不是这样的,李大人确实没有拿钱,但是他的衣食住行都是工厂提供的,他用不上钱的!”
“哦!”
“你们说李大人这样做是干什么的?”
一个百姓问道。
百事通看到有人问话,心道:终于该我说了!
刚清了清嗓子,经常来百年老字号酒楼的张满仓道:
“嗨,这事儿你们问我呀,我刚从县衙开完会回来,我知道!”
百事通:“!”算了,得罪不起张员外。”
现在的张员外大小也算个官了,能自由出入县衙。
他喊来一边的管家,倒上茶水缓缓开口:
“你们这群人,有李知县这么好的官就偷着乐吧!”
“李大人说了,防止以后日子好了,这些衙役和民团士兵们起了贪污的心思。”
“要求这些人每年上报一下自己的钱财,并且百姓们可以质疑和询问。”
“当然百姓们得有证据,比如看到刘班头突然买下了十匹好马,和商业街上的店铺!”
“这是完全不合理的事情就可以去县衙告官!”
“包括他们的亲人,李大人怕群众里面的坏人把主意打到他们的父母妻子身上。”
“如果他们谎报了,会被丢进劳改营挖矿改造。”
“大家知道劳改营的工人是没有工资的,虽然管衣食住行。”
百姓们点了点头:“以前我还故意进去了几个月哩!”
张满仓笑道:“他们衙门吃公粮的人可不仅仅是这样,严重的直系三代都不能进入县衙工作了!”
酒楼的百事通听着这从未听过的治理贪污方法,一阵恍惚。
如果以前就这样搞,他的儿子也不会因为那些小粮官说纳税不够跟他们争吵,被活活打死了。
百事通作为一个读过一些书的人,自然知道这样做的好处,和难度。
不过好在李冰就是知县,并且这陕西正值灾年,天高皇帝远。
并且无论县衙还是民团,都是上下一心。
百事通突然想到了既然没有了什么东西可以讲,不如讲李大人到白水县之后的事情吧!
这样一来,百姓们肯定爱听。
并且李大人肯定不会因为有人夸他而开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