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科善四郎中将这段时间也被李钿的智慧折服。
当即好奇道:“栗田君,快快道来。”
李钿也不卖关子,直接说道:“马来和爪哇地区,都有一些欧罗巴人留下的军工维修厂。”
“直接把这些厂子的设备拆了,运到林加岛组装起来。”
“技术工人就从本土的兵工厂抽调一些,抽调个两三千技术人员,对于本土的军工生产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我计算过时间,如果不耽误,一个月左右就能将维修工厂搞出来。”
保科善四郎中将属于技术出身的军官,思想相对理智一些。
“栗田君,如果从马来和爪哇地区拆卸工厂,会不会引起当地人的不满?”
“毕竟,我们在他们心目中可是民族解放者的形象……”
李钿自然清楚这一点。
东南亚各国对于小鬼子没有那么仇恨,很关键的因素就是二战开打的时候,东南亚大部分国家不是主权国家,而是殖民地。
小鬼子占领东南亚,在欧美眼中是侵略,是占领他们的地盘。
但在东南亜当地人眼中,却是民族独立的英雄。
东瀛人的到来,赶走了骑在他们头上的欧美殖民者。
全然没有意识到,东瀛只是新的殖民者而已。
只不过,小鬼子在东南亚地区经营的时间不长。
42年上半年才全面占领,44年下半年基本就被割断了。
小鬼子在东南亚地区的掠夺,满打满算都不足三年。
这么短时间内造成的破坏,显然无法与欧美一两百年的殖民统治相比拟。
这也导致战后东南亚各国对于小鬼子反感的并不多……
这种思想可要不得!
要让小鬼子在东南亜地区的名声,与欧美殖民者相当才行。
李钿开口道:“保科君,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几个白人留下的工厂而已,将其毁了,不过让几千个土着丢了饭碗而已。”
“马来和爪哇遍地商机,粮食也丰富,根本饿不死人……”
坐在一旁的伊藤整一,突然醒酒了一般,打断了李钿:“你说马来和爪哇地区粮食很丰富?”
李钿心中暗喜,这小鬼子果然上钩了!
李钿信口胡扯道:“是的,我也是这段时间才发现的。”
“这里天气炎热,雨水充沛,水稻遍地疯长,根本吃不完。”
“很多稻子就烂在地里没人管,着实令人愤怒。”
这番言辞自然是夸大的。
南洋地区粮食产量多,不假。
但在这个农药化肥较为稀缺的地区,又没有杂交水稻的时代。
水稻的亩产不会太高。
够吃没啥问题,稻谷丢在地里烂掉就基本不可能了。
但对于常年坐在本土机关单位的将领们来说,他们并不知道这一点。
他们只以为李钿说的都是真的……
伊藤整一的表情,就变得有些狰狞起来。
“帝国民众勤劳俭朴,却难以饱腹。”
“东南亚的这些未开化的土着,却将粮食如此糟蹋,可恶,可恶至极!”
李钿立刻顺势说道:“次长,你给我调派一些陆战队,或者帮忙协调几个陆军师团的指挥权,我来就地征粮……”
伊藤整一本就有三分醉意。
听到李钿这份话,当即拍板道:“没问题,回去了我就帮你向总长申请。”
保科善四郎中将此刻同样愤怒。
他也无法接受,南洋土着的粮食居然多到吃不完丢在地里烂掉。
原本心中还为东瀛帝国的形象考虑。
现在为了粮食,他也不介意直接动手开抢。
至于李钿刚刚提到的拆卸工厂设备的事情,已经是不值一提的小事了。
保科善四郎也当即说道:“回国后我就给你调配人员,两千够不够?”
李钿想了想:“三千吧,最好有点经验的,不要学徒工。”
“我这边是前线,舰艇的战备水平要求很高,没时间给学徒工去耽搁。”
保科善四郎点点头:“栗田君考虑周全,我记下了。”
保科善四郎哪里知道。
李钿强调要有经验的技术工人,这只是系统的献祭要求罢了。
系统的献祭规则如同一个挑食的野兽。
学徒工的级别太低,看不上。
需要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才合胃口……
李钿继续说道:“次长,保科君,此次出征莫罗泰岛前,我看过几份护卫队群的战报,有个疑惑求教。”
“南洋运回本土的物资是不是损耗巨大?这是不是我的错觉?”
伊藤整一神色凝重:“不是错觉,确实如此。”
李钿:“我研究过咱们得海上运输路线,我发现存在很大的问题……”
伊藤整一大喜:“栗田君可是有了良策?”
李钿假意谦虚道:“有了一点想法,但忙着策划第三次突袭莱特岛行动,尚未完善。”
“要不我熬上两宿赶出来,次长帮我带回军令部研究一下?”
伊藤整一:“如此甚好,就是要辛苦栗田君了。”
李钿:“为了帝国,这点辛苦不算什么!”
晚宴结束,李钿直接让人带着伊藤整一和保科善四郎等人前往房间休息。
李钿将招待场地,设在了“大和”号战列舰上。
“大和”号战列舰上的配置实在是太高端了。
无论是餐厅,还是房间,都比林加岛上才建设出来的营地来高端奢华。
加上“大和”号战列舰在东瀛海军中的地位。
将伊藤整一这些军令部来的将官们安排在“大和”号上,绝对不会错!
李钿毕竟不是专业海军。
刚刚出海多日,现在只想着回到陆地上。
双脚踩在泥土上的感觉,可比踩在钢板上安全得多!
李钿回到自己在林加泊地营地的住所,开始制作计划书。
建立一条从东南亜到东瀛本土的海上运输线,这是李钿一直在考虑的事情。
打造这条海上运输线,可不是为小鬼子续命。
相反。
这是一条需要占用大量资源的运输线,还会让鬼子放血。
同时,这条海上运输线也是李钿在为战后的生存布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