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烈他们从陆家庄返回之后,刚好吃中饭了。
饭桌上,赵烈看了一眼十三公主,然后试探性的问道:“小妹妹!这次你来这里要玩多久?”
十三公主调皮的歪着脑袋道:“你猜?”
赵烈摇头:“九哥我猜不着!”
“真笨!这次小妹就呆在九哥身边,九哥不是要打西凉么?小妹跟着你学打仗!”十三妹云淡风轻地道。
这一回答,确实使赵烈吃惊了。现在夜郎百废差不多已兴,水路陆路都已修好,人们安居乐业,由于分田地分山林到户,老百姓的劳动积极性空前高涨。
而夜郎的治安,更是好得夸张,由于蒋师爷依照赵烈的意思,写出了《夜郎治安管理条例》,条例里有罚有奖,人人监督,使夜郎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好一个夜郎太平盛世!
夜郎的老一辈人们,由衷感叹:他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
正是这么好的时代,使赵烈无后顾之忧,而现在已是兵精粮足。只要十三公主一走,他便第二次西征。
然而,刚才十三公主之语,却把他吓了一跳:小妹要去西凉打仗?这可万万使不得哟!
于是,赵烈严肃地道:“小妹!这可开不得玩笑,去西凉,路远且险,而西凉骑兵比大金帝国还厉害,即使九哥去,也只有七成胜算,还有三成尽是危险而充满变数!所以小妹是万万不可去西凉参战的!”
“我没说去参战!小妹我在后方观看便是了!”十三公主微微笑道。
“哟!我的好妹子,去夜郎不是喝茶聊天,是真枪实弹!到了人家国度,那里有什么大后方,四面八方是敌人的,四面受敌人攻击!”赵烈苦口婆心地劝道。
“我不管,这次若出兵西凉,我就跟在你身边,你去哪,我就去哪,这样可就安全了呀?”十三公主笑道。
赵烈见没法阻挡十三公主,只得作罢,到时走一步看一步再说。
吃罢午饭后,赵烈照样午觉。
十三公主现在有自己的房了,也不再与赵烈住在一起。
下午未时,赵烈午觉后起床,立即令十一号通知一号,叫所有排以上的军官,来议事厅开会,同时令碧林关守将凌风也来参加。
半个时辰,人员已到齐,冷锋现在被赵烈封为情报组组长,他坐在苍寒身边。
这几天由于修东路,赵烈几乎披星戴月,早出晚归,只是封了冷锋一个官衔,还没有与他详谈。
赵烈见人员都已经到齐,正准备开口讲话。
此时,十三公主却悄悄地溜进会议室,不声不响地坐在最后排。
赵烈见状,心中苦笑:这个小妹,真的拿她没办法。
“各位!今日召集大家来,是研究一下出兵西凉之事,请各位发表自己的意见。”赵烈开口说道。
众人听后,很是兴奋。
这些人,除开后面来的几个军官,在座者都是参加过两次或三次战斗的人了。
他们上一次杀入西凉,觉得没有灭掉西凉,心中很不服气。
现在王爷终于下令第二次攻打西凉了,因此,在座人情激愤,议论纷纷。
而第一个发言的,竟然是苍寒:“王爷!还是采取第一次那种方法,由属下与九十九号带领苍龙特战队先入西凉,做为接应大队人马!”
“嗯!师傅说得对!”九十九号在会议上主动发言了。
众人都说这个方法可以。
赵烈回头问军师刘振腾的看法。
刘振腾自任夜郎新军军师之后,确实尽心尽力。
这支军队,被他操练得极为熟练,对阵地争夺战及攻坚战,都训练得得心应手。
第一次攻入西凉,对于刘振腾这个精通用兵之道的人来说,赵烈其实是钻了马子腾的空子,才使得夜郎军不费吹灰之力,连拔两城。
这一次,可没那么容易了,从碧林杀入,尽管赵烈手中有火器,只怕也没那么容易从碧林关轻易挺进。
刘振腾见赵烈点名要他讲出自己的看法,于是站起来说道“王爷,依属下之见,我们可以避开碧林关,而从西北面大漠直插凯城南面,而直取凯城!”
赵烈听后,心中一叹:这刘振腾果然了得,好在他是马子腾的情敌!不然,若为马子腾所用,还真是个劲敌!
“哦!具体说说看!”赵烈怕刘子腾瞎猜到,而没具体方案。
刘子腾自然明白赵烈在考他,于是微笑着从怀中拿出一张手绘的地图,挂在前面墙上,使所有人看到。
这是一幅西凉国地图,而另一边只标上夜郎的边界数个地名。
这张地图,清楚地标上四个红色地名:坪北寨→黄风峡沙漠→莫白镇→凯城南门。
并且上面标有从坪北寨到黄风峡沙漠一百里,黄风峡沙漠边缘长一百五十里,出黄风峡沙漠后,去凯城三百里,全程五百五十里。
途经一地,西凉的莫白镇,莫白镇在黄风峡与凯城之间,它居中间,离两地各一百五十里,此镇约六百人。
也就是说,只要控制住莫白镇而不走漏风声,以雷霆一击凯城,则可破也。
在坐者,看着这张地图,刘振腾标上的那些里程,大多数已然明白。
就连最后一排的十三公主,似乎也看明白了。
她看向刘振腾,见这个留着三羊胡子的老头,面孔好像很陌生。
十三公主肯定,这个山羊胡子她第一次来夜郎没见过。赵烈叫他为刘军师,看来这山羊胡子有些本领。
刘振腾见众人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得差不多了。
然后,他清了清嗓子,微笑道:“各位也许看明白了,这次如果从坪北寨直取凯城,可以说令马子腾措手不及!”
赵烈点头,然后说道:“军师这条路出兵确实不错,只是听闻黄风峡别名乃死亡峡,只因长年风沙不断,如果我大军进入,一旦遇风暴狂沙,则吾军休也!”
刘振腾闻言,用手捋了捋山羊胡子,微笑道:“属下知道王爷有此一问,这黄风峡只因狂风卷黄沙,因此得名黄风峡,此处经年风沙不断。但在每年的三月十日到十二日,这三天没有风沙,大军可在这三日过黄风峡!”
赵烈听后点头,这一点,赵烈在《西凉轶事》中,只是一笔带过,原话是:黄风峡经年风沙,只有三月初十日至十二日,这三天风平沙静!
赵烈根本没注意,还以为作者信手胡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