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区长官部军事会议结束后,李宏便准备返回事宜。这时,突然一名川军士兵上门,带来了王铭章的请帖,约自己客栈相见。
李宏得知是王铭章邀请自己,当即便放下手里的工作,带着王二宝前来赴约。
“王师长,不知此番邀请所为何事?”李宏很清楚,王铭章平日里军务繁忙,根本就没有多余的时间。如今却约自己到此,必定有事。
果不其然,王铭章脸上顿时露出一副苦涩的表情,叹气道:“李旅长,实不相瞒,今天阎长官已经直接放话,要赶我们川军离开第二战区。我们千里迢迢来到这里抗战,不给补给也就算了,如今不但遭人白眼,还要被赶走。军中因为此事已经开始人心浮动,不少弟兄都寒心不已,嚷嚷着要回四川。可我们哪能就此灰溜溜的回去呢,我们出川抗战可是背负了全省百姓的希望,若这样回去,我们也没脸见家乡父老。李旅长,我看你在卫总司令那里有几分重量,可否在卫总司令面前替我们美言几句,好让阎长官留下我们在此抗日呢?”
李宏听完王铭章的话,心中也是愤懑不平,讲实在的,川军虽然装备不行,可若是论战场表现,不比晋绥军差,甚至在战心上略有胜出。王铭章响当当的川中汉子,如今的话语中竟透露出一丝哀求之意。李宏虽然心里替川军打抱不平,但是他此刻与阎锡山不说水火不容,也是随时都有可能兵戎相见。
因此李宏无奈地说道:“王师长,若是别的事,我或许能帮到你,但此事我也无能为力。不瞒你说,阎锡山早已将我视为叛徒,恨不得除之而后快,我请卫总司令说这话,只会火上浇油。”随后李宏将自己和阎锡山的矛盾说了出来。
王铭章大吃一惊,他没想到李宏竟与阎锡山有如此过节,如此一来,李宏出面确实不妥。可是除了李宏,川军在其他各部都没有多少关系可走,想要留下看来是不可能了,王铭章想到这里,一脸失落。
李宏看到王铭章如此失落,便决心为川军指一条路。
“王师长,眼下全国都在抗战,川军又何必只盯着第二战区呢?”
王铭章苦涩地说道:“我们也问过其他战区了,可是第一战区、第三战区都不要我们,都说我们川军只是一群乌合之众,甚至蒋委员长还说我们川军和土匪没什么两样,要我们回四川,我们现在是无处可去啊。”
李宏不再啰嗦,直接说道:“王师长,依我看,川军不如去第五战区。第五战区的李长官是桂系出身,与川军同属西南地方军,我相信李长官一定会接纳川军的。”
“第五战区?李长官真的会要我们吗?而且目前第五战区那里并没有鬼子,我们去了岂不是无法和鬼子交手?”王铭章不理解李宏为何会让川军去第五战区。
“王师长,你可还记得当日我对于抗战局势的预测?依我看,小鬼子下一步必然是南北对进打通津浦线,五战区就在津浦线上,至少接下来半年内,全国抗战的重点都会聚集在五战区,川军要是过去,依旧是在抗击鬼子的第一线。”
“不瞒李旅长,我确实想过去第五战区,可是我真不敢向军部提这个话。眼下我军缺衣少粮,武器弹药严重匮乏,此去五战区路途遥远,我怕部队还没有到就已经自行崩溃了。况且我们不清楚李长官真实想法,害怕白跑这一趟。”
“王师长,我知道贵军的困难,但说实话这是眼下川军唯一的出路。五战区刚成立不久,李长官手下除了韩复矩的部队就再也没有其他可用之兵,你们去五战区,对于李长官来说正好是雪中送炭,他又岂会拒绝?至于缺衣少粮,这件事我看你们完全可以找李长官,让李长官出面,我相信李长官为了让你们到五战区一定会想办法解决的。如果不是我的辖区距离这里太远的话,我可以直接从我的部队里调出一部分粮食和棉服送给贵军。”
“我明白了,多谢李旅长指点迷津,这份情,我王铭章记下了,日后有机会一定报答。”
听完李宏的话,王铭章心中若有顾虑尽数散去,他已经下定决心,力劝军部同意前往五战区。
“王师长说的这是哪里话?川军不远千里过来抗日,这份爱国情怀令我十分敬佩,能为川军尽一点力,我乐意之至。”李宏在这位抗日名将面前表现得非常尊敬。
突然,李宏想到了德国顾问,便说道:“王师长,我刚好这两天与德国顾问成为了朋友,我可以请他帮忙,帮川军弄点物资,不会很多,希望能帮到川军。”
王铭章感激不尽,起身郑重敬了一个礼,说道:“李旅长大恩,川军铭记于心,日后但有吩咐,川军一定在所不辞。”
李宏与王铭章待了没多久,王铭章便匆匆离开了,他得到李宏指点迷津后,着急回去向军部汇报此事。
李宏则是找到了汉斯少校,说明了自己的来意。汉斯少校虽然对川军不熟,可也听说过这支部队不少信息,不远千里前来抗日,凭借着简陋的装备却能和装备精良的日军打得有来有回,他本身对这支部队也有一定好感。于是汉斯少校当即答应了李宏的要求,表示会为此事帮忙。
在王铭章的劝说下,孙震终于同意去五战区,于是立刻给五战区发去了电报。
五战区的李长官收到电报后,大喜过望,立即表示愿意接纳川军,并希望川军能尽快启程,他会为川军解决补给问题。
汉斯少校的动作很快,他当即去找了卫立煌请求给川军一些补给。不到两日,就有五车物资送到了川军军营,这让王铭章心里对李宏感慨不已。孙震得知这批物资来源后,也是对李宏大加赞赏。
不久后,川军便再次启程,离开了山西,向着第五战区开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