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一份前线传来的急报送回皇宫。
“陛下,北路军被围于昌梁,中路军因暴雨阻断道路,两军同时被切断粮道,恳请陛下指示。
大臣们纷纷显露惊色,帝国皇帝站了起来,两手将衣袖一甩,威武霸气的宣言到:“接着派兵,接着打!一百万不够,那就一千万!一千万不够,那就一万万!一个小小的夜国,岂能蚍蜉撼树。”
在所有大臣都不敢作声的时刻,丞相洛李霖却进言道:“陛下,攻打夜国,本就无利可图,不可再空耗国力了。”
皇帝的怒火依旧未能消散,“空耗国力?朕攻夜国是空耗国力?那夜族乃我天敌,朕攻此国,不为名利,不为疆土,而是要驱散我人族之恐惧,将捕食者戮尽。”
“吾皇圣明,但此时攻夜国,未必是最佳时机。我国刚与魔界停战未久,百姓还没来得及休养生息便又燃起了战火,如果再扩大战争规模,加重赋税的话,恐生民变。民变若生,四强联手,数百年的基业将毁于一旦啊。愿陛下收回成命。”
皇帝听到“民变”二字后,不甘地深吸一口气。对于这个征服半个地表的超级帝国来说,内部矛盾反而比外方强敌更为致命。就算是有着雄心大志的帝国皇帝——苏威克.洪,也不得不重新考虑起夜国问题来。
“命中路军立刻班师回国,让北路军全力突围,再派二十万大军前去接应。命外交大臣立刻前往夜国,全力斡旋,避免北路军,,,,,,全灭。”
两天后,一名夜国士兵将一封信件送入斯徳雅恩奇的营帐内,他的副官将信件的主要内容大致念了出来:
“星武帝国的使臣已到达皇都,两国欲结和约,帝国的中路军已经收到了撤离夜国命令。”
王子冷笑地说道:“想打就打,想和就和?帝国就是帝国呀。他们只是想给北路军拖延时间罢了,估计接应部队已经秘密开来了吧。不过,一切都已经迟了,今夜,发起全面总攻。”
“是!”
昌梁盆地里,连续二十几日不得食、未能眠的人族百万大军们,已经饿死了十几万人,剩下的士兵也早已没了力气,一个个都横躺在地上,唇干嘴裂,面黄肌瘦。地上堆满了卸下的铠甲与兵刃,有的士兵们悄悄地将伤兵拖走,以夜军之名上奏长官。鹏辰杵着木棍来到营帐外,看着眼前残酷心酸的现实,悔不当初为什么没有听重明侯的忠告,悔恨的泪水顿时淌了下来,但他已经没有力气哭了。他知道夜国不会放过到嘴的肥肉,帝国的救援在天阳落下西山前还不能赶到的话,今晚便将成为滋养这片土地上的肥料。
入夜时分,夜国七十万大军扇动着黑色的翅膀,随着夜幕从四面八方向昌梁盆地涌来。换做平时,人族大军定会结起防御军阵,但此时他们皮包骨头的双腿甚至难以支撑身体站稳。士兵们似乎预示到了自己的结局,他们不想在夜族肮脏的嘴中死去,纷纷拔出剑来,一抹热血留下的是与这个世界最后的告别。
当天阳再度升起的时候,昌梁盆地却不见一具尸体,鹏辰的首稽出现在夜国王子的案桌上。而这个狭小的盆地也因为场战役,有了新的名字——血色盆地。
天元3164年9月13日下午,星武帝国与夜国缔结了和约,为这场持续五个月的战争画上了句号。这场持续了以剿灭玄申为借口的战争,为两国都带来了巨大的伤害。星武帝国损兵百万,世界威望一落千丈,引来四强的嘲讽。而夜国兴建的城市也再次化作焦土,两百多万子民被杀害,十几万士兵死亡,饲养的“牲畜”也被大量掠走。
天元3164年9月15日,帝国发布了战争胜利的伟大宣言,为嘉奖重明军以及参与“玄申讨伐战”的全员,举办了极为隆重的典礼,让整个帝国的子民都为这些英雄们而骄傲。而对于昌梁战役的惨败,帝国政府却只字不提,所有民众都被蒙在鼓中,沉迷于讨伐玄申的伟大胜利之中。
卡希亚对帝国的做法感到悲伤,但她也不能指出帝国的错误来,这么做究竟是正确的吗?还是错误的呢?她得不出答案来,只希望今天回到双灵城的时候,命也在那里。
天元3164年4月12日那天,正是星武帝国向西南小国夜国宣战的那个日子,命带着花纳一起踏出了旅行的第一步。他们一路向东,来到了托托维克城。托托维克,是星武大平原东部边缘的最大城市,距离武安城约0.2贺,刚好处在帝国的几何中心,因此也是极为重要的交通枢纽。
托托维克城的特殊性还有很多,比如,它刚好是干湿分界线上的城市,在其西面气候湿润、沃野万里,而东部则是宽广无垠的沙漠戈壁;再比如,它刚好是贫富分界线上的城市,在其西面繁华无比、城市密集,而东部则是落后的蛮野荒村;又比如,它刚好是种族分界线上的城市,在其西面人族为主、数十亿起,而东部则是众多的异族遗民。在数千年的历史中,这座城市也是武国与艾兰帝国反复争夺的嗜血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