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历听闻,脸上顿时浮起一层寒霜,眼中闪过一丝怒意,冷冷地扫视着跪地的顽固派官员,发出一声低沉的冷笑。
这笑声虽不响亮,却如同一股寒意,瞬间让整个大殿的温度降了下来。
“你们在质疑朕?”弘历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在大殿中回响。
“发行《中华日报》,推行新政,皆是朕深思熟虑后的决断,是为了我大清的千秋万代。
你们口口声声说着祖宗规矩,难道祖宗打江山,守社稷,就是为了让我大清固步自封,在这瞬息万变的时代中走向衰败?”
弘历的目光如利刃般扫过穆尔泰、图海等人,继续道。
“如今,你们不仅对新政百般阻挠,还妄图惩处推行新政的大臣,是何居心?是觉得朕年轻,便可以随意质疑,甚至抗旨不遵了吗?”
此话一出,穆尔泰等人的脸色瞬间变得煞白,身体开始微微颤抖。他们万万没想到,皇上的态度如此强硬,直接将矛头指向了他们。
一时间,大殿内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住呼吸,不敢发出一点声音。
“陛下恕罪!”穆尔泰反应过来,连忙磕头,额头重重地磕在地面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臣等绝无抗旨之意,只是心系祖宗规矩,一时糊涂,还望陛下开恩。”
图海等人也纷纷磕头请罪,额头上满是冷汗。他们深知,若是真的被扣上抗旨的罪名,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弘历沉默片刻,缓缓说道:“念在你们是初犯,且对祖宗规矩尚有敬畏之心,朕今日便不予追究。
但往后,若再阻挠新政推行,休怪朕不念旧情,定以抗旨大罪论处!”
“谢陛下隆恩!”众人如获大赦,连忙谢恩。
弘历挥了挥手,神色疲惫却又透着坚定,沉声道:“无事退朝。”
众臣依次退下,脚步声在空旷的大殿内回响。
弘历望着众人离去的背影,眉头再次紧锁。今日朝堂上的这场风波,不过是新政推行道路上的冰山一角,那些守旧的满族官员,绝不会轻易善罢甘休。
待大臣们散尽,弘历立即宣召鄂尔泰。不多时,鄂尔泰匆匆赶来,跪地行礼。
弘历抬了抬手,示意他起身,神色凝重地说道:“鄂爱卿,今日朝堂之事你也看到了,那些对新政有异议的满族官员,怕是不会就此罢休。
朕命你,即刻派国安局的人,密切监视他们的一举一动。”
鄂尔泰领命,上前一步,一脸赤诚,坚定说道:“陛下,新政乃是利国利民、振兴大清的关键之举,臣从心底里拥护!
此次监视之事,国安局定当全力以赴,哪怕是赴汤蹈火,臣也绝无二话!一有动静,臣定当第一时间向陛下汇报。”
弘历微微点头说道:“记住,此事务必机密行事,切不可打草惊蛇。朕要知晓他们的每一个谋划,每一次勾结,绝不能让他们破坏了新政的大局。”
鄂尔泰领命而去,弘历独自一人坐在龙椅上,陷入了沉思。
礼亲王府内,气氛压抑而诡秘。
厚重的窗帘将阳光严严实实地挡在外面,屋内烛火摇曳,映照着一群神色阴沉、交头接耳的官员。
为首的是礼亲王巴尔图,他坐在主位上,眉头紧锁,手中的茶盏被重重地搁在桌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今日朝堂之上,那弘历推行如此新政,全然不顾祖宗规矩,咱们可不能坐以待毙!”巴尔图的声音低沉却充满愤怒,在屋内回荡。
正蓝旗参领图海赶忙附和:“亲王所言极是,这新政一旦推行开来,咱们满族的特权怕是要大打折扣,子孙后代的荣华富贵可就没了保障。”
这时,一位身着朝服的宗室成员弘昌压低声音,神色慌张地说道:“听说最近宫外总有些形迹可疑之人徘徊,不会是朝廷在监视咱们吧?”
众人听闻,皆是一惊,屋内顿时陷入短暂的沉默。
许久,巴尔图冷笑一声:“哼,就算有又如何?咱们行事小心些便是。
咱们不妨与弘皙大人联合,他身为废太子之子,名正言顺,咱们辅佐他,夺回本就属于他们一脉的皇位,到时候,新政也好,什么乱七八糟的规矩也罢,统统都得作废!”
提到弘皙,众人眼中闪过一丝犹豫,但很快被野心和不甘所取代。
毕竟,在他们心中,满汉有别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新政的推行无疑是对他们利益的巨大冲击。
“可弘皙大人那边……能信得过吗?”有人小声问道。
巴尔图眼神一厉:“如今咱们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他也不甘心被边缘化。只要咱们表明忠心,共同谋划,定能成事!”
众人纷纷点头,开始低声商讨起具体的计划,如何传递消息,如何联络更多对新政不满的官员,如何在暗中积攒力量。
他们的声音越来越低,神色却越来越激动,仿佛已经看到了新政被推翻,自己掌握大权的那一天。
他们丝毫不知,国安局的密探已悄然盯上他们,在暗处,一双双眼睛正密切注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
随后几日,朝堂之上风平浪静,大臣们行礼议事,一切按部就班,平静得好似一潭没有波澜的湖水。
然而,弘历心里清楚,这不过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暗流正于看不见的深处汹涌翻涌。
那些对新政心怀不满的官员,行事愈发隐秘。他们不再于朝堂上公然反对,而是私下里悄悄串联,交换着隐晦的眼神和只言片语,试图在暗中编织一张对抗新政的大网。
好在弘历凭借着对历史的了解,特意叮嘱国安局,重点盯紧废太子之子弘皙及其相关联的宗室成员。
国安局的密探顺利捕捉到了礼亲王巴尔图等人与弘皙频繁往来,行为十分诡秘。
每次密会,王府四周都布满眼线,寻常人根本难以靠近。
但密探们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高超的潜伏技巧,还是摸清了他们的阴谋。
礼亲王巴尔图联合废太子之子弘皙,以及一众对新政心怀不满的满族将领,密谋发动一场宫廷政变。
他们计划三日后趁深夜宫门守卫换岗、戒备稍懈之时,里应外合,率领亲信部队闯入皇宫。
一旦成功入宫,便兵分两路:一路直扑养心殿,擒获弘历,逼迫他废除新政;另一路则迅速控制太和殿,占领象征皇权的核心要地,为弘皙称帝造势。
为确保行动顺利,参与谋反的满族将领们将以夜间操练为名,把自己的精锐部队集结在皇宫附近隐蔽待命。
还重金收买了宫中多位负责守卫宫门和巡逻的侍卫,让这些人在政变当晚佯装不知,为叛军放行,关键时刻倒戈相助。
弘历在收到国安局密探的详尽情报后,立刻与鄂尔泰等心腹大臣商议对策,迅速展开周密部署。
命令特勤局全员出动,一部分提前潜伏在养心殿周围,乔装成普通侍卫,加强警戒。
另一部分则埋伏在皇宫各处要道,准备伏击叛军。
同时,弘历又以商议紧急军务为由,分批召参与谋反的将领进宫。
将领们一踏入宫门,便被身手敏捷、暗藏兵器的特勤局侍卫迅速制伏,被押入大牢严加看管。
深夜的皇宫,月色如水,一片静谧。
看着自己的同伙将领纷纷应召进宫,却迟迟不见出来,礼亲王巴尔图、弘皙等满族贵族顿生疑虑,坐立不安,在王府中来回踱步。
预感到大事不妙,怀疑计划已然泄露。若再按原计划等待,无疑是坐以待毙,于是决定提前行动。
夜幕低垂,叛军们手持利刃,在夜色的掩护下迅速向皇宫逼近。
原以为能够打朝廷一个措手不及,可刚靠近皇宫,就触发了特勤局提前布置好的暗哨机关。
刹那间,皇宫内警钟长鸣,灯火通明。
特勤局的护卫们训练有素,听到警报声后,迅速从各个隐蔽角落涌出,与叛军展开了激烈的近身搏斗。一时间,刀光剑影闪烁,喊杀声震天。
礼亲王巴尔图和弘皙见势不妙,企图趁乱逃走。
然而,他们刚准备逃去,就被早已等候多时的张廷玉带领的一队人马团团围住。鄂尔泰目光如炬,大声呵斥。
“你们阴谋叛乱,罪无可恕,今日便是你们的末日!”
巴尔图和弘皙面如死灰,知道大势已去,只得束手就擒。
这场仓促提前的政变,仅仅持续了几个时辰便宣告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