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财阀的支持
张华仔细听完黄荣等人的讲述,得知县里赈灾的事宜一切顺利后,一直记挂着的心终于放下来。果然在升迁的诱惑面前,陈志不敢怠慢赈灾事宜,也不肯放任手下贪污赈灾善款。或者说,纵然免不了还是有人中饱私囊,但县衙终究是办了实事。至少四处逃难过来的灾民切切实实得的得到县衙的救助,他们返乡的灾民也确实领到了县衙发放的粮种和些许盘缠。
主客寒暄过后,时间已近正午,黄府的下人们已悄然在偏厅备好接风宴席,黄荣便让诸人进席用膳。
偏厅正中,一张紫檀木雕花圆桌格外醒目。桌面打磨得光可鉴人,上面铺着大红锦缎桌布,金线绣制的富贵牡丹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八张同材质的圆凳环绕摆放,凳面都垫着崭新的绣花坐垫。
为免打扰主桌贵客,偏厅只设一桌主席,招待罗强等随行人员的几桌次席特意在偏厅外廊设下。
\"贤侄,这边请。\"黄荣挽着夫人的手臂,亲自引着张华入席,特意让他坐在自己右手边的尊位。黄盈则挨着母亲坐在左侧,不时偷瞄张华。
侍女们鱼贯而入,端上十数道精致的菜肴,每一道都色香俱全。
酒过三巡,张华见黄荣也吃得差不多了,便放下象牙筷子,向黄荣拱手正色的说:\"伯父,小侄有个计划想请您指点。\"
黄荣捋着胡须,眼中精光一闪:\"哦?贤侄但说无妨。\"
张华便将自己在大良乡定下的计划和盘托出。当说到要免费为县里修筑一段被洪水冲毁的河堤时,侍立在旁的丫鬟小厮们不禁面面相觑。一个年轻小厮更是惊得手一抖,差点打翻酒壶。
黄荣手中的青瓷酒杯微微一顿,酒液在杯中荡起涟漪。他眯起眼睛,缓缓道:\"有意思。老夫经商三十余载,见过挥金如土的纨绔,也见过一掷千金的豪客,却没见过像贤侄这般...\"他忽然提高声调,\"把数万两银子往河里扔的!好气魄!\"
待张华说到要办展销会时,黄荣突然\"啪\"地一拍桌子,震得碗碟叮当作响:\"妙!太妙了!\"他激动地站起身,锦缎衣袖带翻了酒杯也浑然不觉,\"让百姓亲眼看看水泥的神奇,比咱们说破大天都管用!这展销会,确是很有作用。不过这展销会要办得讲究,场地怎么选,怎么布置,都得仔细思量一番……\"
话说到一半,黄荣看着张华也是饭饱酒足了,便大手一挥:\"贤侄既已用罢,咱们到书房详谈!\"又转头对黄仁道:\"仁弟,你也过来。你平日经手庶务多,认识的人客也多,正好给贤侄出出主意。\"
黄仁闻言立即起身,他三步并作两步跟上,嘴里应着:\"大哥说得是。\"路过厅门时还不忘吩咐下人:\"快把书房收拾清楚,再备些醒酒茶水!\"
虽是日间,但书房内光线不足,黄荣让下人点起油灯,四盏青铜油灯将三人身影投在墙上。黄荣坐在黄花梨木书案后,手指轻叩桌面:\"贤侄,这修的河堤选址,其实靠近县城是最好的,靠近县城每日来往的人多,最是显眼,对推广水泥最是利好。\"
张华解释了选择河堤修筑选择八乡山的缘故,是因为之前对罗强的承诺,虽然对推广不利,但是也不想变换。
黄荣遗憾的摇头说:“既然贤侄决心如此,那么我们变换一下思路,八山乡那偏僻,没有人注意那边,那么我们想个办法,让人过去看着。”
虽是日间,但书房内光线不足,不过已有下人点好油灯,四盏青铜油灯将三人身影投在墙上。黄荣坐在黄花梨木书案后,手指有节奏地轻叩着案面,发出\"笃笃\"的闷响。
\"贤侄啊,\"黄荣眼中闪着精光,\"这河堤选址,老夫以为还是靠近县城最好。\"他伸手在案上比划着,\"靠近县城每日来往人多,最是显眼,若是选在近县城,不用咱们吆喝,自然有千百双眼睛看着。\"
张华微微欠身,油灯的光亮映照出他坚定的神色:\"伯父明鉴,小侄选择八乡山,实因先前已对罗强有过承诺。\"他详细解释了当初的约定,声音虽轻却字字清晰。
黄荣闻言,手指停在半空,半晌才重重叹了口气。\"罢了罢了,\"黄荣摇摇头,\"既然贤侄重诺守信,老夫也不多说。\"他突然直起身子,案上的文房四宝被震得轻轻作响,\"不过八乡山那地方实在偏僻,实在没人会注意那边的,咱们得想个法子,把人引过去瞧瞧!\"
黄荣轻抚着下巴上的胡须,眼中闪烁着精明的光芒。他端起青瓷茶盏抿了一口,缓缓开口道:\"贤侄啊,老夫有个主意,你且向县衙递个呈子,就说愿献水泥修筑河堤,但需县里调派民夫协助。这其一嘛,能省去我们招募人手的麻烦;其二...\"
黄荣眼中精光一闪,压低声音道:\"更要紧的是,要让县里那些大户人家都派个管事来'监督'工程。\"他特意在\"监督\"二字上加重了语气,嘴角泛起意味深长的笑意。
\"这些人回去一说,可比咱们磨破嘴皮子都管用。\"黄荣捋须笑道,\"让他们亲眼看着水泥如何速干,如何坚固,比什么说辞都强。到时候,那些大户自然会抢着来买。\"
他说着从袖中掏出一份名单:\"这是县城里有头有脸的二十余家,让他们每家都须派人来。特别是做建材生意的吴家、钱家,更要重点'关照'。至于赵氏商行那边,也不能放过他们。\"
黄仁在一旁补充道:\"大哥说得是。这些人亲眼所见后,保管连做梦都想着水泥。到时候展销会还没开,订单怕是就要堆成山了。\"
黄荣满意地点点头,又叮嘱道:\"记住,这些'监督'的管事,每日都要好生招待。茶水点心不可少,更要安排专人给他们讲解水泥的好处。\"他眯起眼睛,\"等他们回去一传十、十传百,咱们的水泥想不火都难。\"
张华听完黄荣的主意后眼睛一亮:\"妙!伯父这建议真是妙呀!让这些富户的人亲眼见证水泥的威力,真比跟他们说上百遍还有用!\"
\"展销会就更要讲究了。\"黄荣从案头取出一张白纸铺开,然后用之前张华给他献上的铅笔草拟:\"要分三个区域:样品区、体验区、洽谈区。最好再搭个高台,请工匠当场演示。\"
黄仁插话道:\"地点就选在我们商行后头的空场,那里临近集市,人流最旺。\"
\"还有最关键的一点。\"黄荣突然压低声音,示意二人凑近,\"修河堤这事必须让陈县令牵头。咱们就做个'热心乡绅',就像之前的赈灾会一样,明白吗?\"
张华会意,嘴角扬起一抹了然的微笑:\"伯父高明。陈县令得了政绩,咱们的批文自然容易拿到了。\"
\"正是此理!\"黄荣抚掌大笑,烛光下他的眼中闪烁着老谋深算的光芒。
张华佩服的拱手赞道:\"伯父,小侄这计划经您和仁叔父的完善,可谓是天衣无缝!\"黄仁接话道:“那是自然,我大哥几十年的纵横商界,可不是你能比拟的!”他适时的吹捧让黄荣很是高兴,张华也很认可黄仁的话,三人相视而笑。
几人笑完,黄荣又沉吟片刻,突然拍了拍手,朝门外唤道:\"来人,去账房取我的紫檀匣子来!\"
不多时,管家捧着一个雕工精美的紫檀木匣快步进来。黄荣接过匣子,从怀中取出一把精巧的黄铜钥匙,\"咔嗒\"一声打开锁扣。匣中整整齐齐码着一叠银票,在油灯下泛着淡淡的光泽。
\"贤侄啊,\"黄荣从中取出一沓银票,轻轻推到张华面前,\"这是之前你让我开办的炼铁厂的分红,先给你一万两,你且收着。\"
张华微微一怔:\"伯父,炼铁厂给我分红?这厂目前还没有盈利吧...\"
黄荣摆摆手打断他:\"炼铁厂目前运作顺利,盈利也就是指日可待的事。之前你提供的炼铁技术,还有那些高炉设备图纸,就当是技术入股了。\"他捋着胡须,眼中精光闪烁,\"再说你接下来的计划,处处都要用银子。修河堤、办展销,哪样不是烧钱的买卖?我知你目前手头上的钱也不多了,就提前给你这份分红吧。\"
油灯的火苗\"噼啪\"轻响,映照着银票上\"壹仟两\"的字样。黄荣继续道:\"这只是先支取一部分,等炼铁厂正式投产,再按股分红。\"
张华看着桌上厚厚一叠银票,又望望黄荣诚恳的神色,终于郑重地拱手道:\"既然如此,小侄就却之不恭了。\"他恭敬的从黄荣手中接下银票,然后小心地将银票收入怀中,贴身放好。
黄荣见状,满意地点点头,顺手合上紫檀匣子。匣盖落下时发出\"啪\"的一声轻响,在静谧的书房内格外清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