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甫已经很久没有到月堂独坐了,上次在这里独坐还是两年前。
而这次他整整坐了两天两夜,因为萧炅的坐罪让他明白李隆基已经放弃他了,这比他遇到的所有危机都严重。
李林甫一直认为李隆基会在他死后对他清算,到了那时自己也算有始有终,但是没想到李隆基竟然这么着急。
狡兔还没死完呢,李隆基就想烹了自己这条走狗。
李林甫不是个以德报怨的人,反而是个睚眦必报的人。
李隆基合上李林甫上的奏折整个人脸色都不好了。
“李相此事你派人核实了没有?”
李林甫说道:“陛下!此事臣已经核实过了确实属实。”
李隆基冷冷地说道:“这些异族降了叛叛了降简直无耻至极。”
李林甫接道:“陛下!对付异族臣认为建宁郡王的办法是最好的,就应该挖了他们的根,只要异族权贵还在他们就不会消停。”
李隆基点了点头说道:“嗯!你说的很对!你认为南诏国派人去比较合适?”
李林甫恭敬地说道:“依臣之见我们应该召回建宁郡王。”
李隆基眉头一皱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说道:“可是昭武九姓的事才刚刚步入正轨啊!如果将他招回来岂不是前功尽弃了?难道就没有更合适的人了吗?”
李林甫低眉顺眼地说道:“臣觉得召回建宁郡王坐镇长安整体谋划应该没问题,并且除了建宁郡王臣实在想不出有谁比他更合适了!”
“好吧!朕知道了!容朕在好好想想!”
“臣告退!”
李隆基没有回音陷入了沉思,李林甫起身躬身退出了大殿。
出了大殿李林甫嘴角闪过一丝狞笑,然后整了整官服准备离开,这时他突然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吉温看到了李林甫立刻下意识的扭头就想遛,但是刚扭过头身后就传来李林甫的声音。
“吉郎中留步!”
吉温无法只能停下来,转过身一脸献媚地说道:“李相安好!”
“你觉得我是该好还是不该好?”
吉温一听连忙说道:“李相说笑了。”
李林甫阴阴一笑说道:“吉郎中有空没?如果有空陪本相走走如何?”
吉温一听心里瞬间不淡定了,不知道是该同意还该拒绝。
“我老了身体不行了,马上就该致仕了,我想我走了怎么也得给你们安排安排,你要是没空就算了。”
吉温一听连忙说道:“下官有空!正好陪李相走走。”
李林甫微微一笑说道:“不错!可以!你有入相的潜力。”
吉温一听心中更喜说道:“谢李相赞许!还得靠李相您提鞋才是。”
李林甫没有搭理吉温而是先行离去,吉温则是低头哈腰的追了上去。
“吉郎中你知道杨钊为何会如此受宠吗?”
吉温叹了一口气,说道:“自然是贵妃娘娘的原因呗。”
李林甫扭头看了看吉温一脸沮丧的神情说道:“说的不错!但是不是谁都有裙带关系,你要想高升只能走另外一条路。”
吉温眼珠子一转说道:“请李相指点。”
李林甫说道:“边功!”
吉温知道李林甫没骗他,出将入相确实是像他这种人的路,没有军功又没人提携真的就是等死,但是自己哪是打仗的料啊。
吉温此时此刻都有些心灰意冷了,说道:“吉温恐怕是没希望了。”
“未必!”
吉温一听李林甫如此说瞬间又来了精神。
“请李相指点迷津!”
李林甫笑了笑说道:“边将虽然有军功,但是离圣人太远,因此需要朝中大臣拉一把,后面的我就不用教你了吧。”
吉温一听不明白李林甫为何要和自己说这些,但是李林甫给自己讲的确实是事实,只是这些边将里面自己几乎都快得罪完了,和自己亲近根本就没有。
李林甫停了下来看了看沉默不语的吉温说道:“我年纪大了!安禄山一直敬重我,但是我恐怕没时间帮他了,所以你们可以互相走动走动。”
吉温一听大喜心道:自己怎么把安禄山忘了,如果和安禄山拉上关系那岂不是……。
李林甫停了下来说道:“好了!言尽于此,至于你想怎么做是你自己的事情。”
李林甫走了,只留下吉温傻愣愣站在原地。他不知道该不该信李林甫说的话,但是李林甫说的都是事情,自己想入相还真的这么做。
“吉郎中!”
吉温吓了一跳扭头一看竟然是杨钊在叫自己。
吉温连忙躬身说道:“杨中丞!”
杨国忠盯着吉温问道:“我刚才看到你和李林甫在低语,你们说了什么?”
吉温一听随即神定气闲地说道:“李林甫问我是不是我出卖了萧炅。”
杨钊一听立刻收起了戒心问道:“这事你可不能承认。”
“放心!我肯定不会承认的,我要是承认了李林甫非弄死我不可。”
杨钊笑了笑说道:“这就对了!死都不能承认。”
吉温趁着话音连忙转移话题问道:“杨中丞您这是做什么去。”
杨钊一听瞬间神气起来说道:“圣人召见我议政!”
吉温一听瞬间双眼充满了羡慕,献媚说道:“杨中丞这是要入相的迹象啊!”
杨钊一听瞬间神清气爽说道:“托你吉言,如果我真入了相,我就向圣人保举你接替我的御史中丞。”
吉温一听心凉了半截,你做宰相就给我一个御史中丞,你打发叫花子呢?
吉温虽然心里不满意,但是并没有表现出来,于是假装欣喜说道:“吉温这里就先谢谢杨中书。”
一句杨中书直接就让杨钊飘飘欲仙了,杨钊笑眯眯地说道:“吉中丞慎言!慎言!”
杨钊走了吉温的脸立刻变得冷峻。
“什么东西!一个地痞无赖也配当宰相,歼侫小人!我呸!”
吉温一口老痰吐在了杨钊离开的方向上,吉温说完怏怏不乐地快速离开。
杨钊看到李隆基的时候,李隆基又在看他的那张大唐舆图。
“臣杨钊拜见陛下!”
李隆基听到杨钊的声音立刻转过身,然后说道:“杨钊你来的正好!朕问你南诏国和吐蕃私底下暗通曲幽这事你知道不知道?”
杨钊一听愣了一下,这事他还真不知道,不过刚才李林甫从这里出去了,十有八九应该是真的,但是他又怕李隆基问起具体的情况自己回答不上来,于是说道:“陛下!蛮夷之地缺少教化,屡降屡叛实属常态,切莫着急生气啊!”
李隆基一听叹息道:“朕如何能不生气呢?南诏国乃是困毙吐蕃最重要的一环,如今他竟然暗中和吐蕃来往,朕岂能不气?况且他一旦断了天竺和大唐的商路,天竺也必然倒向吐蕃,朕的整个心血将付之东流。”
杨钊一听知道这事绝对是事实,因为即便开战的两国私底下都还在做生意,更何况南诏国和吐蕃还没有到你死我活的境地。
杨钊听李隆基说完小心地问道:“李相没有向陛下献策吗?”
李隆基说道:“李林甫说让朕召回建宁郡王坐镇长安整体谋划。”
杨钊一听大惊,李林甫如果真的是为国分忧直接让李倓去云南即可,为何要坐镇长安?这明明是让李倓回来做帮手,自己绝对不能让李倓回来。
再说剑南道是自己辛辛苦苦经营的地盘,李倓去了自己就功亏一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