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侯看向这一双双望向自己的眼睛,高声喊道:“信上说,大王赢稷和王妃长风雪已然逝世......”
“什么?”
“大王赢稷去世了?”
“王妃长风雪也死了?”
“那新任大王是谁?大王子赢襄吗?”
......
众人皆惊,顿时议论声如潮。
这时,王侯继续大声道:“安静,新任大王正是从道剑宗学艺归来的大王子赢襄。大王已经决定出兵北伐,举大秦帝国全国之力抗击乾元......”
“朝廷支援我们的援军已经在路上......大秦帝国准备兵分三路进行北伐,左路由岳鹏举元帅领军,右路由韩安信元帅领军,中路则由大王赢襄亲自领军......”
“大王威武!”
“大王英明!”
“我等必定誓死效命!”
士兵们热血沸腾,呐喊声响彻云霄......
五年之前的渭水之盟,成为了大秦帝国一直无法忘却的耻辱。
自那以后,大秦帝国一直维持着数量庞大的后备役军队。虽然后备役人数相比常备军不多,但也至少有三十万之众。
得益于林亦秀的兵法兵书,赢稷在位之时,大秦帝国的训练堪称一绝,其严密和严格程度远远超过其他军队。在这里,训练是完全成体系的,每一个环节都经过精心设计,苛刻无比。
也正因如此,这些士兵即便在平时,也随时能奔赴战场,保持着高度的战斗力。
这便是大秦帝国在五年之前能与强大的乾元帝国打得难解难分的原因,使得最后签订了渭水之盟。
道剑宗功法传道和推广隆平米种,使得大秦帝国在最近这五年间发展迅猛,粮仓充实,人口充实。粮食充沛和兵力充沛得足以应对长久之战。
在赢襄决定出兵北伐后,除了那些在边疆戍守、扞卫国土的军队之外,大秦帝国三天内大概屯聚了六十多万的大军。
这六十万大军中,后备役占了一半。
可后备役终究是后备役,他们严重缺乏战场经验。虽说通过高强度训练战争能让他们快速成为合格战士,但初上战场,伤亡恐怕难以避免。
此次北伐,韩安信所率领的右路大军规模庞大,人数约有二十万左右,这支大军宛如一条钢铁巨龙,气势非凡。
但这二十万大军,几乎全是由后备役组成,后备役士兵涵盖了韩安信麾下的所有兵力。
岳鹏举和赢襄得知韩安信这一选择后,看向他的眼神满是疑惑。赢襄和岳鹏举也熟读兵书,深知其中利弊,这也让赢襄对老祖的说法产生了一丝丝怀疑。
老祖所说的天才,领兵直接选择带这么多后备役,韩安信到底想干什么?
韩安信自参军起,再到加入山河剑阁,始终专注认真地做着两件事——打仗和研究兵法。
上次前往道剑宗,韩安信更是收获颇丰,得老祖传授指点,还获一把仙剑碎星和特有功法,这让他的境界修为一日千里。
前往渭水城的一路之上,他手不释卷地翻看着兵法,嘴里不时念叨着:“上党伐谋,攻心为上......”
韩安信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已沉浸在兵法的世界里,思索着即将到来的大战该如何运用这些谋略,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
韩安信一边看着兵书,一边深入思索着自己这路大军即将面临的情形。从前方传来的消息,这次所率领的右路大军,即将对战叛将贾似道。
这位对大秦帝国造成空前伤害的人。
所以韩安信必须为大秦帝国打出威名,打出自信。
此次乾元帝国来犯,大秦帝国可谓是占据天时、地利、人和。
贾似道想快速攻下渭水城怕是很难。
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战之。
倘若士兵数量不及对方,且又无退路,那么最好的办法便是依托工事,逼迫对方主动进攻。
在攻城战中,守城方永远都是兵力损失最小且最占优势的。而现在,韩安信已然做好准备,要让贾似道对他所率领的右路大军进行轮番攻城战。
经过几日的艰苦赶路,韩安信大军已然距离渭水城仅有百里之遥。
就在此时,前方探马来报,带来了让人意想不到的消息......
韩安信神色一凛,挥手示意众人安静,仔细聆听探马的汇报。
听完汇报之后,韩安信眼中精芒一闪,大喊一声:“来人!”
话音刚落,传令兵立刻上前,大声回应:“将军,我在!”
韩安信神色严肃地下令:“传令下去,大军分兵。命五万人藏于渭水城中的山中,徐徐前进,注意隐蔽。再选五万人随我前往渭水城支援。剩下十万人在不远处安营扎寨,严阵以待......”
“是将军!”
众将士得令后,迅速行动起来,一时间,大军如臂使指,有条不紊地执行着命令,气氛紧张而有序......
两日后。
经过几日的攻城,渭水城十里外,中军大帐内气氛凝重。
贾似道安然坐在上方,面色威严。
白铁衣上前,单膝跪地,满脸羞愧道:“贾将军,我先锋部队两万五千人已经死伤过半。这渭水城已经摇摇欲坠,可我还是久攻渭水城不下,还请将军责罚......”
贾似道目光如电,看着白铁衣说道:“你确实该罚,此次行动,战机宝贵,不容贻误。我大军若不能踏过渭水城,便无法长驱直入。当下,我们必须加快进攻节奏,以此配合周元帅对大秦帝国实施的三路分攻之策,不容有失......”
白铁衣眉头紧皱,听着贾似道的话,心中思绪万千。
沉默片刻后,他还是鼓起勇气开口道:“贾将军,这大秦帝国支援已到,也不出城与我等一战,就想固守城池,让我们消耗士兵......”
“这可能是大秦帝国领军之人的阳谋啊!大秦一方明显是故意摆出这样的态势,就是想引我们强攻渭水城......”
“倘若我们不能顺利攻破渭水城,那入侵战线就会被他们切割得七零八落,不能形成合围之势,完全被他们掌控在鼓掌之中......”
“所以,进攻渭水城似乎是我们当下唯一的选择。可是,将军您也看到了,这渭水城城墙又高又坚固,城内的防御也是森严无比,我们到底该如何进攻才好呢?”
“将军三思啊!”
营帐之内,气氛肃穆。
贾似道端坐在高处,眼神威严地扫视着下面的将领们。他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大秦帝国这次领军之人是何人?”
“据说是一位叫韩安信的年轻小将......”
“哼!如此年轻能有什么厉害!”
“我们的人马如今已经到齐,我所领衔的大军有三十万之众,这数量已然远远超过了大秦帝国的三分之一的兵力......”
“渭水城中就算有增援也就最多四万兵力,我们没有拖延的理由,所以必须强攻渭水城......”
“只有这样,才能一举摧毁大秦帝国的兵力部署。他们明知我们要攻,却也不得不防。我们要以绝对的兵力优势,打破他们的防线,为我乾元帝国的胜利铺平道路......”
“没错,我这也是阳谋......”
说到最后,贾似道冷笑一声,眼中迸射出阵阵寒芒。
他心中暗道,自己在乾元帝国乃至大秦帝国都身为大将,对付大秦帝国的一个小将,定要将这渭水城一举拿下。
“呜!呜!呜!”
随着贾似道命令传下,霎时间,乾元帝国军营中号角涌动,那一阵阵洪亮的呐喊声、马蹄嘶鸣的声音在军营中此起彼伏地响起。
“杨雄!”
贾似道高声喊道。
“属下在。”
一个洪亮粗犷的声音瞬间响起,只见杨雄身材高大,面容狰狞。
随着贾似道的喊话,杨雄大步站了出来,如同一座铁塔般矗立在营帐之中。
“你为先锋将,带领乾元帝国士兵攻城。”
贾似道语气霸道,眼神中透露出决绝。
“是,将军。”
杨雄领命后,转身大步离开营帐。
借着外面太阳的光芒,可以清楚看出这人身高体大,足足有一米九的身高,身体粗壮无比。
杨雄身上气息凌厉,一看便知已经是筑基后期修为。仅仅是往那里一站,甚至连大地都仿佛沉下了几分,散发着强大的压迫感,仿佛他就是为战场而生的战神。
杨雄从营帐中阔步而出后,那双眼睛里瞬间露出一抹狰狞、残暴的神色,令人不寒而栗。
他所修炼的气血术,乃是杨家嫡传之邪术,这诡异的功法需要通过杀人、吸血,才能让修炼者更快地提升修为。
也正因如此,杨家在乾元帝国的南下中最为积极,杨家的众家族子弟们都渴望在战争中大开杀戒,从而迅速提升自己的修为。
“吼!”
杨雄望向渭水城,猛地发出一声震天彻地的怒吼,那声音如滚滚闷雷在战场上炸开。
霎时间,他身上的铠甲剧烈震动,他整个人就像一只凶神恶煞的猛兽,杀气腾腾地从大军中脱颖而出。
他那高大的身影在士兵中显得鹤立鸡群,随后便如离弦之箭一般,目光如电一闪,身形矫健地翻上一匹黑色神驹。
那神驹宛如黑色的闪电,四蹄生风,迅速如飞地朝着渭水城狂奔而去。杨雄眼神中的残暴与贪婪尽显,仿佛渭水城中的士兵们都已成为他砧板上的肉、待宰的羔羊。
随着乾元帝国军营内号角声响起,那雄浑的声音仿佛能穿透云霄。
乾元帝国的士兵如汹涌的钢铁洪流,气势磅礴。
他们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向前,每一步落下,都似战鼓擂动,大地也为之震颤。
阳光洒在他们的铠甲上,反射出刺目的寒光,宛如一片移动的金色海洋,令人胆寒。
士兵们好似充满了对胜利的渴望,口中喊出的口号如雷鸣般在天地间回响,那是一种能冲破一切阻碍的强大气势,仿佛他们所到之处,皆会被这股力量碾碎。
战马嘶鸣,马蹄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更添几分雄浑与壮烈,宛如末日降临般的压迫感向渭水城滚滚而来。
霎时间,渭水城中的士兵们纷纷仰着头,紧张地看着远处的动静。王侯高声喊道:“乾元帝国又要进攻了,我们准备好!”
“是,将军!”
回应声坚定而有力。
韩安信此时已经进入渭水城两天,他站在城墙之上,神色冷峻地看着乾元大军调动,目光深邃地望着远方逐渐逼近的乾元帝国士兵。
韩安信高居城墙之上沉稳地对士兵道:“你们一定要小心一点,装着有点不敌,摇摇欲坠的样子,然后让他们一次次进攻......”
“如果实在支撑不住,立马换下,让后补之人时刻做好准备......”
“是,大人。”
士兵们齐声应道,他们深知这场战斗的策略至关重要,每个人都绷紧了神经。
韩安信看着快要攻来的大军目光一凝,大声道:“孔明师弟,郭嘉师弟你们代替我指挥调度下,我去会会下面那攻城之人......”
言罢,韩安信整了整身上的战甲,手持碎星剑朝着杨雄飞去。
“是,师兄!”
韩安信虽不是道剑宗的弟子,但都是师从玄雨,所以他与郭嘉、诸葛孔明之间还是以师兄弟相称。
从昨天至此刻,平静了半日的渭水城风云再起,战云如墨般迅速聚集。
狂风如怒龙般浩荡肆虐,气流剧烈涌动,所有人的耳中都被一阵接一阵密集且沉重的战鼓声充斥。
当乾元帝国和大秦士兵短兵相接之时,刹那间,气势排山倒海、铺天盖地而来,仿若一座无形的大山,沉甸甸地压在众人心头,强大的压力让每个人都感到呼吸一滞。
战争的气氛瞬间浓烈了百倍不止,如同一团燃烧的烈焰,将紧张的氛围推向了顶点。
韩安信离去后,诸葛孔明接管了渭水城号令之权。
诸葛孔明只是淡淡一句:“传令下去,中军出击,后军戒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