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李先生的话,不仅丁木死了,发生枪战时还死了十一个倭国军官,另外还有两个陆战司令部的人也失踪了。”来人正是为李志打探消息的人,他打算把这个消息告诉李先生后就离开这里,另谋出路。
他觉得不能再跟着李先生干了,可能是这段时间风水不好吧,做大汉奸的人都死了。
“这……”吓得李志一屁股坐在后面的椅子上,他原以为丁木的死因是被暗杀的,结果人家是光明正大的动手。
由此可见这伙人的实力,不仅正面杀了丁木,还干掉那么多的倭国军官。
那他还能逃得掉吗?
同时他心中有些庆幸,好在他先一步离开76号躲在这里。只要他的行踪不暴露,那些人就休想杀他。
“李先生,您还是早日离开上海吧!”这人好心提醒道。
李志阴沉着一张脸,什么都没有说,只是挥了挥手让此人出去,现在说这些又有什么用?
他也想离开上海,可惜他走不掉,因为军统的人死咬着他不放。别说离开上海,他连这栋房子都不敢出。
他现在只希望倭国人不要再那么废物了,赶紧将那些人杀掉,还他一片朗朗乾坤。
等房间里只剩下李志一个人的时候,他深深的叹了一口气。早知道现在进退两难,他就不做汉奸了,可惜一切都迟了,他已经没有了回头路。
随后他打开床头暗格,将一个小布包拿了出来,这是他们跟倭国人联络的密码本。
要是把这个交给重庆那边,也不知道能不能让军统的人放他一马。是的,走投无路的他,想到再次弃暗投明了。
而且他觉得这些人肯定是军统的人,至于依据,当然是因为火力了。众所周知,地下交通站的人没有多少经费,根本弄不到这么多的军火。
突然,他感觉身后一阵凉风,让他满脸惊恐,全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他死死捏住手中的密码本。
他刚要开口大喊救命,就在这时候,身后一道声音传了出来。
“你觉得是救你的人速度快,还是我的子弹快?”孔芊柔压低声音小声说道,她早已猜到这里住着一条大鱼,但她没想到会是她要抓的大鱼。
怪不得白岷伟找不到他的具体住所,原来他藏在这儿了。
不得不说,他的警觉性很高,她刚才摸到他的身后,全程没有发出任何一点动静,结果还是被他发现了,不愧是做过老特工的人。
李志紧紧的闭紧嘴,就怕发出一点声音,让身后的人直接给他来一枪。
门外是有保护他的人,可是他却不敢开口,就像此人所说的,来人的速度再快也没有子弹快。
李志狠狠一咬牙就将手中的密码本朝身后递去,中间没有任何一丝不舍。
他非常清楚现在的形势对他很不利,但凡他敢耍花招,下一秒就得饮恨西北。
交出密码本不是他想坦然赴死,而是想活。只要此人愿意放过他,他可以为她效力。他这人啥都吃,就是吃不了苦。
“这是什么?”孔芊柔没有接反问道,万一上面抹了毒怎么办?
毕竟刚才他一直拿在手里,不知道上面有没有问题。
“这是倭国人的密码本。”李志求生欲极强的解释道。
“这个筹码不够。”孔芊柔手中多了一把匕首,把东西挑在手里,随后直接扔进空间里。
人都被她找到了,密码本就属于她的,所以这个并不能成为他活下去的筹码。
“我知道倭国人很多秘密,只要你不杀我,我可以为你所用。”李志继续为自己增加筹码。
“接着说。”孔芊柔只是把枪口抵在他的后背上,却没有正面回答他的话。
“倭国人已经知道白党想要袭击他们的军营,而且做好了准备,正等着谋划此事的人自投罗网。”李志一时间也猜不到此人是什么意思,只能接着说下去。但是他耍了一个小心机,没有说具体时间,更没有说袭击哪个军营。
谁知道他话音刚落,整个人就失去了意识。孔芊柔将人拖到空间里直接拧断了脖子,死到临头居然还敢跟她耍心眼。
是谁给他的勇气?
生机值+2千
当然,也是因为她想起了这次袭击事件。由军统的人率领自卫团的三个中队,袭击位于宝山杨行镇东边的倭国营房。
尽管最后只击毙二十多个倭国兵,却也毁坏了好多东西,也极大的鼓舞了士气。她是不记得具体时间,但是她知道具体位置。
只要她提前动手,就能给这些人提个醒。不管动手的是属于哪方势力的人,只要是杀倭国人的,她都要帮帮场子。
她将屋里值钱的东西搜刮一空后,迅速离开这座洋房。
……
与此同时,黄浦区,一处民宅的后门被人敲开,在确定没人跟踪后,此人迅速的走了进去。
这里不仅是地下交通站总站,也是创办‘时刊’秘密印刷处,报刊的目的是宣传抗日思想以及政治性一系列问题。
其中包括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以及呼吁大家团结起来一致对外。尤其是一些汉奸的行为,他们要将这些人的恶行公布于众,让所有人都看到他们丑陋的嘴脸。
尽管刚创办一个月,但是之前已经发行过一次。‘时刊’是文摘性质的刊物,所以它的内容非常广泛。
比如说他们上次刊登了周先生的一篇文章,内容是分析抗战形势,得到了许多爱国人士的拥护。
“知先,我们的同志得到了一个重要的情报,丁木在虹口区的俱乐部被人当众击毙,同时还有十一个倭国军官在这次枪战中被枪杀,不仅如此,还有两个倭国军官失踪了。”林光辰语速极快的说道。
他的声音有些嘶哑,是因为长时间奔跑,消耗极大的水分却没有得到及时补充的原因,不过他的神色却非常激动。
他是负责接受情报的,得到情报的第一时间,他就赶来了。
“情报准确吗?”问话的正是地下交通站的站长顾知先,他也是‘时刊’的负责人,还兼顾撰稿人,印刷工人,身兼数职,可见他的能力非同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