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人凑到一起一通商量,但谁也不敢拿最后的主意。
“必须得联系上孟姐,我才敢应声。”陈正风真不是推脱,他知道他站出去救急,孟冬青肯定不会亏待他。
但陈正风害怕坏孟冬青的事。
孟秋同皱眉,“那个顾峥不是已经不成了吗?你还担心什么。”
匆匆赶过来听了两句的阮秋枝脸皮一落,兜头就是给孟秋同后脑勺来了一下,忙向陈正风道歉,“他脑子不好使,你别跟他生气,我收拾他。”
这蠢东西,人家陈正风是帮忙,帮忙!
是他们要求着人家,你什么态度,你这话说出来,你也不怕人家撂挑子不干。
人家搭上清白,凭什么还要受你的气?
孟秋同摸着后脑勺,敢怒不敢言。
“没事没事,秋同也是关心则乱,”陈正风不跟孟秋同计较,而是看向许小晴。
做为这一帮人里,知情最多的人,许小晴也头疼,“我来之前给招待所那边打了个电话,约好的是下午七点半等回话。”
李青梅看一眼墙上的挂钟,已经是下午三点了,“那就等到七点半。”
都大半天了,也不差这三个多小时,急迫的劲缓下来,李青梅指挥许国伟倒茶拿瓜子花生招待大家。
坐在一起聊着,孟绪在阮秋枝怀里睡着了,阮秋枝把孩子抱回李青梅房间睡,孟春雨跟进去搭把手,许小晴也拿着孟绪的小鞋子跟进来。
孟绪在李青梅的床上,挨着小妹妹小北睡着了。
李青梅伸手在他头上摸了摸,不敢碰到额头的大包,“秋枝,这口气咱们可不能忍,明天你得去托儿所好好闹一场。”
不闹别人还以为他们心虚了,以后欺负起孩子来肆无忌惮。
他们当大人的还好,听几句风言风语就行了,真有人怼到脸上来,还能打回去骂回去,但孩子们呢?
不要以为孩子小就单纯,他们从家里道听途说,自我加工,恶意既天真又残忍。
现在谣言是还没有传到许国伟单位这边,要是传过来,大东几个也逃不掉,就算是为了自己的孩子,这件事也必须要管到底。
“已经闹过了。”阮秋枝接到别人捎信就叫上孟秋同请了假,去托儿所发了回疯。
就是不知道用处有多大。
妯娌俩个一直分开住,鲜少有机会这样心平气和地聊天,说着说着,阮秋枝突然抬头,“嫂子,你是不是因为妈把工作给我的事,一直对我有意见?”
阮秋枝忍不住话,憋着想事情都过去那么久了,再说有什么意思。
就算有意见,她也不可能把工作还回去。
但话到嘴边了,实在是忍不住,就问了出来。
李青梅一愣,“谁跟你说的?有意见你见我闹过,她那个工作是市纺附属单位的临时工,我可看不上。”
她可是有编制挂在照相馆的正式工,走出去人家也要喊她一声李师傅的。
但回想一下,刘秀琴是特意跑到她面前说过一些似是而非的话,说什么她是没办法,工作不给老四娶不上媳妇,又说老四媳妇太厉害,让她不要计较什么的。
虽然不喜欢刘秀琴这个婆婆,但这些话还是对李青梅有影响。
谁愿意跟个性厉害的人打太多交道,再加上在孟家的时候不多,李青梅也发现前些年她都没跟阮秋枝好好说过话。
每次都是打个招呼,面子上糊弄了一下。
阮秋枝气得咬牙,“还能有谁,咱们的好婆婆说的,她说你对我可有意见了。”
孟春雨在旁边听着,默默地补充了一句,“她没少在我面前诉苦,说你们俩给她气受,她怎么伺候你们,都得不到一个好脸。”
说实话,刘秀琴虽然是后妈,但她和孟新军结婚的时候,四个孩子都特别小。
就算许国伟大点,也才四五岁的样子,完全可以养得和亲兄弟妹一样的,但孟春雨他们打小就分得很清,他们是不亲姊妹。
不是有邻居瞎说,是刘秀琴分得特别清。
她拿不同的态度对他们,时间久了,孩子心里自然会有优越感,会有隔阂。
李青梅,阮秋枝,“……”
“大嫂,我可崇拜你了,每次你都不受妈的气。”阮秋枝双眼亮晶晶地看着李青梅,“但我每次想跟你说话,都怕你不搭理我,就没说了。”
李青梅瞅她一眼,故意道,“你别拿对付冬青那套来对付我,我不吃。”
阮秋枝,“……”
孟春雨笑起来,轻轻地拍了李青梅胳膊一下,“你别逗她,她不经逗。”
许小晴羡慕地看着她们姑嫂妯娌三个,她见自己几个嫂子总为了谁家孩子多,多吃家里一口米,谁多占了便宜,闹得乌鸡眼似的,特别羡慕和睦的家庭。
嗯,有误会没关系,能说得开就行了。
多的是没有误会,明知道自己很过分,还固执不愿意退让的。
屋外,孟秋同别别扭扭地跟陈正风道了歉,两兄弟才仔细问起孙佳俊的事儿。
许小晴说孩子不是孙佳俊的,但兄弟俩还是有些不放心,怕孟冬青被人哄人,现在还替人瞒着。
陈正风想了想孟冬青的性格,“以前的冬青可能会,现在的孟姐一定不会。”
孟冬青以前什么样,兄弟俩的记都有些模糊了,甚至他们回想,脑子里都没有多少孟冬青相关的回忆。
她总是话很少,独自做自己的事,像是家里的边缘人。
两人心里其实也都知道,以前家里对冬青多有亏欠,他们两个当哥哥的,也没有多少当哥哥的样子。
许国伟还好,孟秋同还没少欺负孟冬青。
很难说从前的冬青不好,但显然,现在的冬青绝不是会吃亏挨欺负的性格。
孟秋同缩了缩脖子,“我还以为只要不惹冬青就没事,没想到她自己也挺能搞事的,一出事都是捅破天的这种。”
不声不响揣个崽回来,也是厉害了。
陈正风一听,叹了口气,低声道,“这事放到乡下,放到知青身上,其实都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女知青在农村生存,很艰难的。”
因为繁重的体力劳动,因为共同的苦难命运,因为……种种原因之下,知青们特别容易动感情。
感情里,男性有天然的性别优势,不吃亏。
女知青就难了,运气好碰到好同志,那自然不必说,原地结婚就好了,但运气不好,一旦被人骗心骗身,搭上人命都不稀奇。
稍有姿色的女知青,生存就更加艰难。
那就是掉到狼群里的肉,所有恶狼都惦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