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回事儿,自己儿子也没说开车回来呀?”江父江母面面相觑,眼中满是惊讶与疑惑,一时有些傻眼了,也有些没反应过来。
江母率先回过神来,她的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快步走到儿子身边,围着车转了一圈又一圈,嘴里喃喃道:“儿子,这咋回事啊,你咋开车回来了?”
江父也急忙跟了过来,眉头不自觉地紧皱着,上上下下打量着眼前的车,又看向儿子,关切地问道:“儿子,哪儿来的车呀,你朋友的,还是……?”
儿子笑了笑,眼中满是自豪,拍了拍车身,语气中带着几分兴奋与骄傲,说道:“不是的,爸,妈,这是我自己买的。我不是一直都在拍戏嘛,现在也攒了些钱,就想着买辆车,以后回家看你们也方便。”
江父听了,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可常年的生活阅历让他还是有些不放心,紧接着问道:“你这买车花了不少钱吧?可别为了面子,给自己太大压力。”
江母则心疼地拉着儿子的手,嗔怪道:“你这孩子,买车这么大的事儿,也不提前跟我们商量商量,我们还能帮你参谋参谋呢。你呀,从小就有自己的主意,可再怎么说,这么大一笔开销,也该让我们知道。”
村子里闲逛的人也看到有车来了,还这么新,都想看看是哪儿家的,一看居然是江家的。
—————————————————
在江家村,江思年一直是大家眼中的“学霸”。以往每次考试放榜,他的名字总是名列前茅,村里人都对他都是拿来做榜样,觉得这孩子将来肯定能考上顶尖的大学,找份体面的工作。
然而,当江思年决定报考艺术学校时,知道的人都在江父江母面前都在蛐蛐着。
“思年是咋想的?放着好好的成绩,不报个好大学,跑去学艺术?”村民们聚在一起,总是忍不住议论纷纷。
江父总是眉头微微皱起,语重心长地说:“思年啊,大家都不理解你为啥选艺术学校,你跟爸说实话,你是真的喜欢吗?”
江思年目光坚定,看着父亲,认真地回答:“爸,我真的喜欢,我想走这条路,以后当个优秀的演员。”
江父沉默片刻,叹了口气,“行吧,既然你喜欢,爸尊重你的意愿。只要你不后悔,就放手去做。”
高考那年,江思年以艺术生的身份参加考试。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自小就勤学苦练,每天都在为梦想拼搏。终于,他顺利通过了考试,踏入了梦寐以求的艺术院校。
大学期间,江思年更是丝毫不敢懈怠,勤学苦练。
可毕业后,现实却给了他沉重的一击。社会竞争激烈,江思年四处碰壁,只能为了生计奔波,接一些小角色,收入微薄。
前几年,村口那棵老槐树下,聚着一群人,聊得热火朝天。地上的瓜子壳越来越多,就像大家的谈兴一样,怎么也止不住。
王婶手里的瓜子嗑得“咔咔”响,脸上的兴奋劲儿都快溢出来了,那表情就像在说她发现了什么天大的秘密。“听说了吗?江家那小子,就是江思年,大学学了艺术,现在毕业了,工作还没个着落呢。”这话一出口,周围的人瞬间来了精神,纷纷把目光投向她。
张叔慢悠悠地把旱烟从嘴里拿出来,吐了个浓浓的烟圈,那语气里的不屑都快溢出来了。“我就说吧,学艺术有啥用,现在不还是一事无成?当初要是选个正儿八经的专业,像隔壁村的李阳,学了计算机,一毕业就进了大公司,听说工资高得都吓人,哪会像江思年这样到处碰壁,连个安稳的工作都找不着。”
“是啊是啊,”赵奶奶费力地挪着步子凑过来,用拐杖使劲点了点地,像是在强调自己的观点,“江家那孩子,要是当初选个师范专业,说不定现在也能像江二河一样,稳稳当当当个老师。虽说工资不是特别高,但有寒暑假啊,一年能休息好几个月呢,多舒坦。哪像现在,在外头漂泊,也不知道啥时候是个头。”
一提起江二河,周围的人都纷纷点头,脸上满是夸赞的神情。在这个小村子里,江二河就是“别人家孩子”的典型代表。他大学学了师范专业,毕业后顺顺利利考上了教师编制,回到镇上的中学教书。每天按部就班地上班下班,周末和寒暑假都能悠闲地待在家里,陪父母唠唠嗑,帮家里干干农活。
刘婶脸上挂着羡慕的笑,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江二河这孩子,打小就懂事,学习又刻苦,现在工作稳定,还能照顾家里,真是让人省心。不像江思年,非要去学什么艺术,现在好了,连个正经工作都找不到,让他父母跟着操心。他爸妈都是老实人,平时在村里也不多言多语的,这下可好,儿子没个好出路,以后的日子可咋整哟。”
孙大爷在一旁听得直点头,也跟着附和道:“可不是嘛,我家那小子,本来也对艺术感兴趣,被我一顿骂,乖乖去学了会计。现在在城里的公司上班,每个月工资不少,还能给家里寄钱。你看看,选对专业多重要。江思年这孩子,就是太任性,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呐。”
这时,一直没吭声的李婶突然插了一句:“你们知不知道吴老二家的二小子,听说好像考上了公务员,这也挺吃香的,我还想着把我娘家弟妹的小侄女介绍给他呢。人家这才是有前途,以后肯定能飞黄腾达,不像江思年,不知道还在外面瞎折腾啥。”
张叔又猛吸了一口旱烟,把烟头在地上磕了磕,感慨道:“江家这两口子,平时勤勤恳恳的,就盼着儿子能有出息。结果江思年选了这么条难走的路,现在没工作,也不知道以后能不能安稳下来。他爸妈估计晚上都睡不着觉,愁得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