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警方连日来紧锣密鼓的调查,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终于查到了这个孩子的信息。他叫莫宇,是c大的学生。本应在大学校园里尽情挥洒青春,和同学们漫步在林荫道上畅谈理想,在图书馆中汲取知识,在运动场上肆意奔跑的他,却因家庭的贫困,不得不利用课余时间去做兼职。谁能料到,在一次兼职途中,他不幸卷入了这场绑架杀案,命运的轨迹就此被无情扭转。
涂维拿起莫宇的档案,上面详细记录着他优异的成绩、良好的表现,多次获得学校奖学金和荣誉,还积极参与各种社团活动,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同学心中的榜样,浑身都洋溢着积极向上的气息。涂维看着这些文字,眉头再次紧紧皱了起来,形成一个深深的“川”字,心中暗自思忖:“这样一个优秀的学生,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遭受如此劫难?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执着,仿佛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揭开案件背后的真相,让正义得以伸张。他缓缓拿起桌上莫宇的照片,看着照片中那年轻而充满朝气的脸庞,眼中满是疼惜,暗暗发誓:“孩子,我一定会还你一个公道。”
为了探寻莫宇的过去,涂维决定前往c大。大学校园里,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学生们或三两成群地讨论着学术问题,或嬉笑打闹地走过校园小径。然而,这一切在涂维眼中,却与莫宇的遭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找到了莫宇的辅导员张老师,张老师是一位和蔼可亲的中年女性,她对莫宇的评价极高。
“莫宇这孩子太不容易了,”张老师叹了口气,眼中满是心疼,“他学习刻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还经常参加各种社团活动,积极帮助同学。我知道他家庭条件不好,所以一直很关注他,没想到他竟然遭遇了这样的事情。”
涂维微微点头,问道:“张老师,您知道莫宇平时都去哪些地方做兼职吗?他最近有没有什么异常表现?”
张老师沉思片刻,说道:“他在学校附近的一家餐厅和一家便利店都做过兼职。最近的话,他看起来和往常一样,还是那么努力,只是偶尔会显得有些疲惫。”
告别张老师后,涂维又走访了莫宇的几个同学。同学们对莫宇的评价如出一辙,都认为他是个乐观向上、乐于助人的人。但有一位同学的话,引起了涂维的注意。
“莫宇有时候会提起他的家庭,说他小时候过得很不好,他爸爸总是打骂他和他妈妈。他妈妈后来走了,就剩下他和他爸爸,日子过得很艰难。”这位同学回忆道。
随着调查的深入,莫宇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成长经历逐渐浮出水面。在他的家庭中,有一个酗酒成性的父亲。从莫宇记事起,父亲酒后的打骂便是家常便饭。在莫宇7岁那年,长期遭受家暴的妈妈终于忍无可忍,果断选择与丈夫离婚。可令人痛心的是,她临走时并没有带走莫宇,而是狠心地将他丢给了那个酗酒的男人。或许是在这段失败的婚姻中丢尽了面子和尊严,她甚至对自己的孩子也狠下了心。从那以后,小小的莫宇便常常在父亲的打骂中瑟瑟发抖,久而久之,他变得沉默寡言,很少说话,小小的心灵布满了阴霾。
幸好国家推行九年义务教育,即便那个酗酒的男人骂骂咧咧,也不得不让莫宇去上学。但到了高中,父亲便妄图让莫宇辍学去打工养他。就在莫宇感到绝望之时,一位好心人伸出了援手,资助他继续学业,莫宇这才得以艰难地度过高中。凭借着自身的努力和对知识的渴望,他终于考上了大学,也终于有机会摆脱那个给他带来无尽痛苦的男人,开始拥抱新的生活,可没想到这场突如其来的绑架杀案又将他拖入了深渊 。
涂维决定去莫宇曾经生活过的地方看看。那是一个破旧的居民区,房屋低矮,街道狭窄,弥漫着一股陈旧的气息。他找到了莫宇父亲的住所,那是一间昏暗潮湿的小屋,屋内弥漫着浓烈的酒气。莫宇的父亲,一个满脸胡茬、眼神迷离的中年男人,正坐在屋内的破旧椅子上,手中握着一个酒瓶。
涂维表明身份后,莫宇的父亲只是冷冷地哼了一声。
“你儿子出了事,你知道吗?”涂维问道。
“他死活跟我有什么关系,”男人满不在乎地说道,“从小就不听话,现在出了事也是他活该。”
涂维强忍着心中的愤怒,继续问道:“他在学校表现那么好,你为什么就不能支持他呢?”
“支持他?我自己都顾不过来,拿什么支持他。”男人喝了一口酒,“他妈妈走了之后,我一个人拉扯他,容易吗?他还不懂得感恩,考上大学就想离开我,没良心的东西。”
从莫宇父亲那里,涂维并没有得到太多有用的信息,但他更加坚定了要为莫宇讨回公道的决心。他开始调查莫宇做兼职的餐厅和便利店,仔细查看监控录像,询问每一位同事,然而却一无所获。案件似乎陷入了僵局,可涂维并没有放弃,他坚信真相就在不远处。
日子一天天过去,就在涂维为案件焦头烂额的时候,莫宇经过治疗终于出院了。可谁也没想到,平静仅仅维持了两天,城市的另一头又发生了一起命案,经过专案小组调查后后,查出死者是一个酗酒的大汉。
在新命案现场,寒风呼啸,吹过街角堆积的垃圾,发出簌簌声响。涂维带领着团队在现场仔细勘查,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手电筒的光在黑暗中摇曳,映照着他们疲惫却专注的脸庞。地上斑驳的血迹在灯光下显得格外触目惊心,可除了莫宇出现在附近的监控画面,现场竟没有留下一丝指向嫌疑人的明确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