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从孤独和无聊的回忆中解脱了出来。
她不仅能通过邮信息和电话与朋友保持联系,还能进入各种各样的app和网站,比如可以观看海量电影的视频网站,可以与陌生人交流的社交网站等等。
手机比游戏机多一些新鲜感,满足了她的好奇心,甚至缓解了她的孤寂。
手机屏幕比她以前玩的游戏机要小,但这是一扇通往充满未知世界的窗口。与只能呈现有限场景的游戏和只能单向观看的电视不同,它可以主动向世界发出求救的信号……
由于中学时对兴趣班产生了反感,林晓一直都是放学立马回家。
公交车依旧早早地把她从城市接走,带回村子,但只要有手机,这些都不再重要。
她在家时,有空就会不停地摆弄手机,通过小小的屏幕,来驱散无聊,无趣,无奈。
总有一天,她一定要离开这个村子,去往她曾经通过屏幕窥探过的那个充满未知刺激的远方……
每当她有这样渴望的时候,心中总会有一丝愧疚。
她试图抛弃这个村子,但她的父母和奶奶也在其中。也正是这些家人守护着她,养育了她。
即便如此……她绝不想像家人那样生活,也不想在这个村子里度过一生。
小时候,她觉得努力工作的父亲很了不起,但后来她开始觉得父亲是个乏味的人,只知道工作。工作、工作、工作,只要有空闲时间,就去稻田里干活,没有任何爱好,仿佛被强迫症束缚了一样。
母亲则是父亲的附庸。父亲的话就是绝对的,她几乎没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愿。无论是农忙还是恶劣天气,她都必须陪伴父亲一起劳作。不仅如此,她的日常行动也受到限制。
比如,母亲喜欢看偶像连续剧,家里又只有一台电视,遥控器的控制权绝对在父亲手里。父亲可能会因为内容无聊而不让母亲观看。还有一次,母亲想参加市体育馆举办的瑜伽课,父亲却以“那种无聊的事别做了”就拒绝了。
父亲从不认可母亲的爱好,他剥夺了母亲的权力,强迫她成为一个和他一样乏味的人。母亲只是默默地服从。
奶奶在身体硬朗时也是类似。她不会完全听从父亲的话,任何事情又都要通过父亲决定。比如,她想养金鱼,会先征求父亲的同意,父亲则以“别养什么动物”为由拒绝了。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愿望而已。
母亲和奶奶都对父亲言听计从。
父亲是一家之主,也许他有权这么做。林晓也曾这样认为。当她意识到这是错误的,是在她去市里朋友家过夜的时候。
朋友的父亲并没有对家人强加任何东西。与林晓的父亲不同,他允许家人在他之前洗澡,允许他们在自己之前吃饭。他微笑着倾听家人的兴趣爱好,把电视遥控器让给家人,甚至自己去拿筷子、小碟和调料。
当林晓问:“我可以比爸爸先吃饭吗?”,周围人那“……这孩子在说什么呀?”的反应,让她至今难忘。
从那以后,林晓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家庭异乎寻常。在与朋友的日常聊天中,她会不经意地窥探她们的家庭生活。
结果发现,自己的家庭明显不正常。即使偶尔遇到类似的生活方式,也没有一个像她家这么严重。
她的家如此,顾昊家甚至更糟。回想小时候顾昊告诉她的那些事,还有顾太太的事情……也许,整个村子都认为男性处于绝对地位,而女性像奴隶一样顺从是理所当然的。
如果她留在这里,那她最终也会成为像母亲和奶奶那样。
她绝对不想被pUA……
绝对,绝对不想。
所以,她一定要离开这个村子。
她觉得有必要先和父母谈一次,向他们坦白自己的未来上大学的规划。
时间已经迫在眉睫。
……他们会接受她要离开村子的想法吗?
啧……思考了太多事情,她变得沉重起来。关上窗户,挡住外面此起彼伏的蛙鸣声,疲惫地躺回到床上。
……唉,这一切真疲惫呐……
林晓伸手拿起扔在一旁的手机,进入【放学后别走】网站。
----
林晓是怎么喜欢上恐怖故事的呢?
……哦,对了。应该是有一次,她问同学:“有没有什么除了游戏和视频之外能打发时间的网站?”同学告诉她:“现在这种恐怖故事网站在网上很流行。”
之前,她对恐怖故事毫无兴趣,在图书馆也从未想过要翻阅这类书。最多也就是在夏天看一些恐怖电影。
然而,当她读到“怪谈”时,她觉得这太有趣了。现在想想,大概是因为她渴望对新奇的刺激。但是时间一长,她对那些常见的内容也感到有些厌倦。
林晓很快沉迷于怪谈。通过各种网站发现了大量恐怖故事。这些故事与严肃的教科书不同,语言更加直白和生动,而且数量众多,种类丰富。
她读到了包括但不限于:神秘事件、梦境、被诅咒的物品、误入奇怪地方、被地方传说中的怪物袭击、毫无道理的恐怖、窥探到不该看到的东西、触碰了不该触碰的东西、理解后更恐怖的故事、人性的恐怖、一夜之间的诡异经历、恐怖都市传说……
她把这些故事当作日常的消遣,第一次觉得自己找到了真正的兴趣爱好。
现在书签收藏的【放学后别走】也是她在逛这类内容时偶然发现的,网站管理员会定期收集怪谈整理成文章,更新频率也很高……
从这个名字不难看出,管理员是为了让像她们这样年纪小学生也能享受恐怖故事的乐趣而创建的网站。
网站上有一篇最新的文章。标题给人一种不安的感觉,真刺激。是关于遇到怪物的故事,还是关于发现诅咒物品的故事?不管是什么,只要不是千篇一律的就好。如果能让她感到毛骨悚然,那就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