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些话,明珠见势不妙,急忙再次出列进谏:“万岁爷,虽然噶尔丹才是心腹大患,一直野心勃勃。沙俄这边只是一些不毛之地,要之也无大用。可是贸然舍弃,却也有损国威,放在不知情的人眼里,反而显得我们大清怕了沙俄,也影响万岁爷的圣明。”
无论如何,明珠也不愿意索额图顺利的和谈成功,得到这份功劳。
就算没有问题,他都能挑出问题来。
更何况这个和谈结果 ,可行不可行,确实也不是那么好说。
他当然就要更加坚决反对了。
他也算了解康熙帝,这些话还真的说到康熙帝的死穴上了。
本来已经差不多拿定主意的康熙帝,听到这里就不由得微微皱眉,心里面又开始犹豫起来。
对于那些不毛之地,他倒是没有什么舍不得的。
但是牵扯到大清的国威,以及他的名声以后,他又有些下不了决心了。
一时间下不了决心 ,又听着朝堂上大家吵吵嚷嚷,康熙帝不由得有些心烦,就抬了抬手。
示意众人安静下来后,康熙帝缓缓说道:“你们别再争执了,此事不是小事,朕需要再斟酌斟酌,你们下去也多想想究竟该怎么做最好,此事容后再议。现在先说其他事情………………”
把今天该在朝堂之上讨论的事情都讨论完,该做的处理都做完处理以后。
康熙帝也没有再次提及与沙俄和谈的事情,而是宣布下朝。
不过回到乾清宫以后,康熙帝心里面依旧烦闷不已,拿不准应不应该同意索额图他们这些使臣和沙俄使臣商议好的条约。
只是就算今天不说出最终结果,可是明天关于与沙俄和谈的事情,肯定也得商量出个结果才行。
毕竟两边的使臣还在边境,等着京里面的批复。
不管同不同意都得给个消息,两边使臣才能决定是继续谈,还是签订协议。
偏偏两种说法都有道理,先稳定沙俄边境,再抽出所有精力来对付噶尔丹,自然是最符合目前大清利益的做法。
可是真这样做了,确实又有些损害大清的国威。
并且后世之人,不知道现在的具体情况,只看签订的条约,说不定还得影响他的圣明。
不管是真正的利益,还是流传后世的名声 ,康熙帝还都挺在意,一时间也就拿不定主意了。
就在康熙帝心里面烦闷不已的时候,就听到有太监进来禀告,太子过来了。
虽然心里面很烦,但是太子过来了,康熙帝还是不可能不见,就说道:“让太子进来吧!”
很快,太子就从门外进来了,礼数周全的向康熙帝行礼,“儿子给皇阿玛请安!”
“起来吧!”,叫起以后,康熙帝看着太子却有些奇怪,“保成,你怎么这个时候过来了?这个时候你不是在念书,可是有事?”
太子看着康熙帝,也没有隐瞒自己的目的 ,“儿子听说今天朝堂上关于和沙俄的和谈结果,朝堂上那些争议了,也有自己的想法,想要和皇阿玛说一说。”
太子的老师,很多在朝堂上都担任着重职,有些朝堂之上的事情,也会跟太子说,询问太子的看法。
毕竟太子要学习治国之道,不可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连一点儿具体事物都不知道。
康熙帝听到太子这样说,也不怎么意外,只是说道:“你是想要来替索额图说话吧!此事还尚无定论,就算最终这个方案没有通过,朕也知道索额图也用心了,不会怪罪于他,你不用担心。”
话说到这里以后,康熙帝就有些不高兴了。
对于太子和索额图关系亲近的事情,康熙帝也知道,甚至还有他有意放任的原因在里面。
要不然的话,索额图一个外臣,想要见宫里面还在读书,并没有开始上朝的太子,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只是康熙帝知道,太子就算是太子,要是没有人支持,一个人孤零零的站在朝堂之上,也会被人活剥了,才特意培养了太子的母族,作为太子的靠山。
不过就算是这样,真看着太子和索额图十分亲近了,康熙帝也不是那么高兴就是了。
本来是和他最亲近的儿子,现在也要在他面前,维护其他人了。
太子听出康熙帝的不高兴,赶忙摇头,解释道:“皇阿玛误会了,儿子并非为索额图求情而来。儿子是想要进谏皇阿玛,此次与沙俄和谈的事情,我们大清绝对不能退一步,要坚持一开始的决定。”
康熙帝挑眉,他确实没有想到太子是来说这个事。
“你竟然是反对索额图他们与沙俄商议好的条约?你要知道,这个时候并不是争一时之气的时候,索额图的话也有道理,现在重要的是维持与沙俄边境的稳定,我们也好抽出精力来,对付噶尔丹。要是一直与沙俄僵持下去,他们与噶尔丹这些部落私底下也有勾结,到时候联合在一起,我们就是腹背受敌了。”
太子就恭敬回道:“皇阿玛,儿子知道这些,只是我们大清现在的情况不好,需要维持与沙俄边境的稳定,难道沙俄的情况就好吗?要是沙俄的情况好,在败与我们大清以后,为什么不是继续增兵过来,反而选择派人过来和谈?”
康熙帝更加惊奇了,然后示意太子继续说,“还有呢?”
太子接着说道:“儿子以为,沙俄急于来和谈,必然是国内也面临诸多困境。他们的态度看似强硬,极有可能也是外强中干。我们若是此时坚持不让步,沙俄说不定自己就撑不住压力,反而选择让步了。”
康熙帝沉思片刻,他不得不承认太子这个话也有道理,尽管他原本并没有这么想过,就问道:“那依你之见,我们就继续和沙俄耗下去?”
太子胸有成竹地说:“现在噶尔丹的情况也并不是迫在眉睫,我们其实有时间与沙俄耗下去,用不着这么急着决定。皇阿玛,不如先等等。”
康熙帝凝视着太子,眼中渐渐露出赞许之色:“保成,你这番见解倒是独特。”
太子并不居功:“儿子只是突然想到这里了,这些猜测未必就对!皇阿玛也是求稳,才急着与沙俄和谈,并不是想不到这些,当不起皇阿玛这样夸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