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提这边太子对茉雅奇的这些交代。
只说康熙帝那一边,因为事情耽搁不得,所以康熙帝才想着让太子代自己出征,而不是等自己身体养好。
自然在康熙帝和太子说好以后,第二天正式旨意就下来了 。
以太子为大将军,即日就领兵出征,讨伐噶尔丹。
至于军中其他人选,倒是和上一次讨伐噶尔丹的时候一样,并没有做出多大的变动。
虽然上一次算不上大胜,可是至少也没有输,这些人和噶尔丹交过手,怎么也要更熟悉一些。
有经验了,肯定比毫无经验的人,要更加适合一些。
不过大阿哥倒是没有再跟着去,毕竟康熙帝要考虑大局,大阿哥和太子不和,不怎么服气太子,平时可能也就小打小闹,要是在战场上闹出来,就是大事了。
康熙帝尽管想要大阿哥立些功劳 ,日后好封爵,却也不会不顾及大局。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原本在历史上这一次康熙帝御驾亲征都带上了其他几个阿哥,同样也都没有上战场。
康熙帝出征,带上几个儿子,肯定不会影响什么。
换做是太子领兵,要是还要带上其他的兄弟,事情就不好说了。
这一次讨伐噶尔丹,离上一次已经有好几年了,康熙帝早就已经准备充分。
现在就换了领兵之人,并且太子主要的作用也就是坐镇军中,并不是要他来决定怎么打,事情自然也不会出什么变故,毫不意外就赢得了这一场胜利。
消息传回京中以后 ,康熙帝肯定是大喜。
不但下旨让太子领着一众功臣回京 ,并且一路上的仪仗还是以天子回京的规格。
等到京城的时候,还让诸王、贝勒、贝子、国公,以及所有的文武百官,全部穿着朝门,一起去城门口跪迎太子回京,称得上是极尽荣宠。
旨意传出去以后 ,所有人都挺震惊,连太子都有些不敢相信。
这些年,康熙帝对太子确实是好。
但是在这种皇帝与太子所不同的各种规矩待遇上面,还是很有分寸的,不会让太子真的完全与他这个皇帝比肩。
这一次如此破格对待,让太子以天子仪仗回京,着实是让所有人都意外。
大阿哥听到这个消息以后,简直是嫉妒得双眼发红,他本就不服气太子,如今太子这般风光,更是让他怒火中烧。
又觉得自己倒霉,又觉得自己运气不好,还认为康熙帝偏心。
明明上一次讨伐噶尔丹的时候,是朝廷的准备不足,才没有大胜。
最后皇阿玛反倒是怪他不顾大局,他又不是主帅,怎么顾全大局?
要是这一次让他领兵,他肯定表现比太子还好,太子一天假惺惺的,哪里比得上他?
其他阿哥反应倒是没有这么大,只是也不会高兴就是了。
既羡慕太子的风光,又觉得这个机会给他们,他们也行。
至于其他人,就是更加肯定太子在康熙帝这里的地位了。
反倒是太子本人在军中得知旨意后,一开始是不敢置信,后面不由得想的更多了。
正所谓疑心一起,想要彻底消除,恢复如初不可能。
但是这个道理不止对康熙帝来说是这样,对于太子来说也是这样。
现在的太子,怎么也不可能相信康熙帝,就是真的在嘉奖他。
面对康熙帝的这个反应,太子不由得有些觉得不对劲。
其实在同意领兵的时候,太子就已经想过等他回来的时候,康熙帝看到这个大胜噶尔丹的功劳落到他身上了。
就算这个决定,一开始是康熙帝下的,但是也不可能全心全意的高兴。
不过现在父子两人感情还好,康熙帝肯定也不会真的把他怎么样。
因此太子也没有太担心这个事情 。
但是现在太子却开始怀疑他是不是太自信了。
太子作为是储君培养的,平时里自然也要学帝王心术,历朝历代的那些帝王手段都学过 。
现在康熙帝的做法,跟捧杀那些马上要被处置的权臣的手段,何其的相似?
都让太子不得不怀疑,康熙帝是想要先把他骗回京,然后再把他怎么样了。
毕竟他手里面现在还握着大军,要是现在康熙帝流露出什么其他意思来,哪怕手底下这些大军并不是完全听他的,他靠着这些人也能做不少事 ,正常情况下肯定要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
历朝历代的皇帝对付这一类的人,不都是先把人骗进京,然后再做处置。
当然,这个想法也只是在太子脑子里面冒出来了一瞬,很快就被压下去了。
尽管康熙帝做法确实还是不对劲,跟平时有很大区别,太子也不觉得康熙帝会在这个时候这样做。
而且就算康熙帝真有其他用意,完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仓促起事,也不可能成功。
因此哪怕心里面的想法十分多,太子也一副十分感动的样子,带着人回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