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珍珍当场就嘶声道:“你们这是想要我死!你们所有人都在逼迫我去死。被我娘卖了,我还不如拿根绳子到你周家门前一吊,好让你们左邻右舍都来看看,你们就是这样逼死儿媳妇的。”
比起退亲,她显然是更害怕被刘老婆子卖掉。
此时她是相信到了迫不得已时,刘老婆子真的会将自己卖掉的。
若是卖给人家做奴做婢,一辈子都没有了自由。
更可怕的是,若是转手给卖到花街柳巷去,那她就真的完了。
周家还在踌躇,王珍珍就冲到了周大郎面前,哀声道:“大郎,我是你的未婚妻子呀,你怎么能忍心这样对我?你就不怕做噩梦吗?你也帮着他们逼迫害死我?你就不怕你下半辈子都永无宁日了吗?”
周大郎是个老实人,他被王珍珍一把抓住了手,当时就红了脸,不禁喃喃道:“你莫哭了,我们不退亲了。”
周老头唉声叹气的,儿子本来就傻,若是真的迎了王珍珍过门,这以后可怎么办啊?
只能他们老两口来压制着罢了。
王明德压根就没想到老娘会这样当场撒泼,妹妹会这样毫无尊严地向周家乞怜。
好在周家也并未坚持退亲,而是明说了不会大办,到时候也不办酒席,直接迎了新人进门也就罢了。
王珍珍哪里不知,这就是对自己的轻视,但是为了能顺利嫁进周家,她还是点头答应了。
围着看热闹的村人自然是不少,见王家落到这个地步,闲谈之余,倒也有几分可怜他们。
“谁要可怜他们?也就是王家那个老登没有得手,若是他得手了,此时叶氏都已经被埋了。他王家倒是省了银子,又能过快活日子了!”
马氏和刘喇叭在村里这样一说,那些原本对王家有几分同情的人,立马清醒了过来。
没错,王老头那个老登动手之前没想清事情的后果吗?
他都敢行凶杀人,这才哪到哪?
王家在村里彻底落魄下去,连族里人都不再与他们来往了。
他们也就只能指望那几亩薄地,希望能有个好收成。
也有人看到王明德下田种地了,刘老婆子和王珍珍时不时也到山上地头上,想着去挖点野菜或是摘点野果,拿到集市上去,以期望卖点钱。
又过了段时日,王明德到镇上找到了工,在一家粮油铺子里做账房先生。
他倒是也想过去县里找工,可惜因为没有经验,又因为不是县里人,东家为了安全着想,也不要他。
他只能想着先到镇上做几个月,积攒到了经验,到时候再到县里去。
镇上的铺子里开出的工钱才六百文一个月。
当然,虽然如此,也比许多只能靠卖力气干活挣钱的人轻松了许多。
叶锦绣还未说话呢,许梅就已经愤愤不平:“说到底,他是靠着锦绣你赚到的银子读了书,这下虽然没有了秀才功名,但他读过的书还是有作用的,竟然还能让他轻松地赚到银钱。想想真是气愤。”
“所以呀,你没见小花和梨丫都在好生学着读书写字吗?你也不要犯懒,多学一些总归没有坏处。说不定以后,你也能去当账房先生。”叶锦绣打趣着。
许梅有些偃旗息鼓:“也不知是我年龄太大了,还是脑子太笨了,小花都学得那么快,我却学得这么慢。有时候前几日刚学过的字,到今日我又忘记了一些……可能我真是太笨了。”
“不管你年纪大不大,脑袋笨不笨,都要勤学勤写,以后就熟练了。你多学一些,以后就能自己看食谱看书。”
叶锦绣是真心为她打算的。
许梅对于做饭这一道是有些天分。
叶锦绣空间的书架上有不少书,食谱自然也不少。
若是许梅肯学,以后她照着食谱做菜,赚钱也会更轻松,也不必一辈子都待在乡下,还能到镇上或是县里开个饭馆,当个掌柜。
许梅见叶锦绣诚心诚意为她打算,也不禁两眼放光,咬牙道:“好,锦绣你这样用心地帮我,若是我还不努力些,那我当真就是扶不上墙的烂泥了。”
令村里人没想到的是,不仅叶锦绣自己盖了青砖大瓦房,就连跟着她打络子赚钱的许氏,也说要盖房子了。
虽然她并非是要盖青砖大瓦房,只说是要盖三间土坯屋,但也令村人侧目。
三间土坯屋,也要个七八两银子……
这周三夫妇竟然这么能存钱?
这风声放出去,周家两个妯娌便上门来了。
“三弟呀,你说你要盖房子做什么?家里又不是没有房屋住。”
“对呀,你这住在旁人家里算怎么回事?爹娘一直牵挂着你们呢,只是他们到底身为长辈,不好意思拉下脸来。你们怎么倒也置起气来?”
周家大嫂二嫂笑眯眯的,似乎与三房毫无芥蒂。
许梅都傻了眼,她没想到闹到这个程度,大嫂二嫂竟然还能做出这副做派。
她们不去当伶人都可惜了。
“大嫂二嫂,今日你们上门来说的话,我就当做没听见。我们要盖房子了,也不可能再回到周家去住的。你让爹娘放心,分家文书上写的,我们要对爹娘孝敬的东西,我们一概不会少的。”
周家二嫂撇撇嘴:“三弟妹,瞧你说的是什么话?如今你们财大气粗,分家文书上写的那点子东西算什么?你们从手指缝里漏出来的都比那些东西要多!照我看,那分家文书上写的,根本就不公平!”
许梅冷笑。
这才说这么点子话,她们的狐狸尾巴就露出来了。
说白了又是来要好处的。
还说分家文书上写得不公平?放眼村里,那文书上写的该孝敬五斗白米、十斗杂粮,已是极好的。
“大嫂二嫂觉得不公平,那么你们又给了爹娘多少呢?”
两个妯娌顿时一噎。
“哎呀,三弟妹,瞧瞧你这话说的,我们和爹娘在一起,地是一块儿种的,钱是一块儿挣的,哪里还能有额外的东西拿出来?”
许梅盯着她们:“这么说,你们每年该剩下十五斗白米、三十斗杂粮才对,毕竟你们可是三户人,是我们的三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