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考试在萧凡和陆雪的严密守护下,顺利结束。接下来的日子,对于参与考试的学子们而言,每一分每一秒都充满煎熬,他们翘首以盼着放榜之日,渴望能在榜单上看到自己的名字,开启仕途的新篇章。
萧凡和陆雪则忙于审阅试卷,为了确保选拔出真正有才华、有品德的人才,他们日夜操劳。审阅过程中,萧凡被一份份饱含治国方略与人文情怀的答卷所打动,这些年轻学子们的奇思妙想与满腔热忱,让他看到了国家未来的希望。
“雪姑娘,你看这份答卷。”萧凡将一份试卷递给陆雪,眼中满是赞赏,“这位考生对边疆治理的见解独到,提出的通商互市、文化交流等策略,不仅能稳固边疆,还能促进民族融合,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陆雪接过试卷,仔细阅读后点头道:“确实,他的观点新颖且务实,若能入朝为官,定能为边疆事务贡献力量。”
两人就这样一份份审阅,每一份试卷都经过他们的深思熟虑,反复讨论。遇到意见不同之处,便各抒己见,直至达成共识。在他们的努力下,最终确定了上榜名单。
放榜当日,京城的贡院前人山人海,密密麻麻的人群将榜单围得水泄不通。学子们或是紧张地踮起脚尖张望,或是在人群中焦急地穿梭,寻找自己的名字。
“我中了!我中了!”突然,人群中爆发出一声激动的呼喊,一个年轻学子跳了起来,满脸通红,眼中闪烁着喜悦的泪花,“十年寒窗,终于有了回报!”
周围的人纷纷投去羡慕的目光,一时间,欢呼声、祝贺声此起彼伏。那些看到自己名字的学子们,有的激动得拥抱在一起,有的则默默流泪,多年的苦读终于在此刻得到了认可。而那些落榜的学子,虽满脸失落,但眼中依然透着不甘与坚定,他们暗暗发誓,下次一定要卷土重来。
萧凡和陆雪站在一旁,看着这热闹的场景,心中满是欣慰。
“萧凡,看到这些学子的样子,我仿佛看到了国家的未来充满希望。”陆雪感慨道。
萧凡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一丝微笑:“是啊,此次科举选拔出的人才,将会为朝堂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国家走向繁荣昌盛。”
然而,就在众人沉浸在喜悦之中时,一个不和谐的声音突然响起。
“这科举考试肯定有猫腻!我认识的一位才子,文章写得极好,却名落孙山,而榜上有些人的水平,根本比不上他!”一个中年男子站在人群中,大声叫嚷道。
此言一出,人群顿时一阵骚动,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开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萧凡闻言,脸色一沉,他走上前去,冷冷地看着那中年男子:“你是谁?为何在此污蔑科举考试?”
中年男子被萧凡的气势所震慑,但仍壮着胆子说道:“我……我只是说出实情。这其中肯定有暗箱操作,说不定是某些官员收受贿赂,才让那些平庸之辈上榜。”
萧凡怒目而视:“放肆!此次科举,是陛下为选拔贤才,振兴国家所举办,每一份试卷都经过我和陆雪以及一众考官的仔细审阅,公平公正,绝无舞弊之事。你若再敢胡言乱语,扰乱秩序,休怪我不客气!”
中年男子还想争辩,这时,一个年轻学子站了出来:“这位大人,我可以为科举考试作证。我虽家境贫寒,但凭借自己的努力,有幸上榜。我深知考试的严格,从入场搜身,到试卷密封、审阅,每一个环节都严谨公正,绝不可能有舞弊现象。您这样无端指责,实在不妥。”
其他上榜的学子也纷纷附和,指责中年男子的不实言论。中年男子见势不妙,灰溜溜地离开了。
风波平息后,萧凡和陆雪开始安排新科进士入朝为官。他们根据每个进士的特长和才能,将他们分配到不同的部门,让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新科进士们满怀壮志,踏入朝堂。他们带来了新的思想和理念,与朝堂上的老臣们碰撞出激烈的火花。起初,一些老臣对这些新进士心存疑虑,认为他们缺乏经验,过于理想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新进士们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自己。
在处理一些民生问题时,新进士们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如兴修水利、减轻赋税、发展农业等。这些建议得到了皇帝的认可,并逐步实施。一时间,百姓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国家的经济也开始复苏。
朝堂上,新进士们与萧凡、陆雪紧密合作,共同推动着各项改革的进行。在他们的努力下,朝堂风气焕然一新,官员们勤政爱民,积极为国家的发展出谋划策。
而萧凡和陆雪,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他们一边关注着朝堂的动态,一边时刻警惕着外部的威胁。虽然国家暂时迎来了和平与繁荣,但他们知道,未来的道路依然充满挑战,他们将继续为守护国家和百姓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