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宇身披征尘,凯旋京城,百姓夹道欢呼,盛况空前。街道两旁,彩旗飘扬,人们纷纷涌上街头,只为一睹这位英雄将军的风采。孩童们在人群中嬉笑奔跑,手中挥舞着自制的小彩旗;老人们眼中满是欣慰与敬仰,感慨着国家有此良将,实乃万民之福。萧宇骑在高头大马上,身姿挺拔,目光平和地向百姓们点头致意。
然而,在这一片欢庆之中,朝堂之上却暗潮汹涌。那些曾在萧宇出征期间妄图陷害他的大臣们,此刻表面上笑脸相迎,心底却满是嫉恨与不甘。礼部尚书周延,便是其中最为阴狠的一个。他出身名门,在朝中党羽众多,一直妄图掌控朝政,萧宇的存在无疑是他最大的阻碍。
“萧将军此番凯旋,实乃我朝之幸啊。”周延脸上挂着虚伪的笑容,在庆功宴上举杯向萧宇祝贺。
萧宇淡然一笑,回敬道:“周尚书过奖了,这都是将士们浴血奋战的功劳,萧某不敢居功。”他的眼神平静如水,却隐隐透露出一丝警惕。
庆功宴后,皇帝单独召见萧宇。“萧爱卿,你此次平定西域,功不可没。朕欲对你再加封赏,你可有何心愿?”皇帝目光中满是赞赏与期许。
萧宇跪地叩谢:“陛下厚爱,臣感激不尽。但臣所求并非封赏,只望朝堂清明,国家昌盛,百姓安居乐业。”
皇帝微微颔首,欣慰道:“萧爱卿心怀天下,实乃国之栋梁。朕定会明察秋毫,保朝堂清正。”
然而,皇帝的承诺并未让那些奸臣有所收敛。周延联合几位大臣,开始在暗中谋划新的阴谋。他们深知,萧宇在军中威望极高,又深得皇帝信任,正面难以撼动,唯有从其他方面下手。
不久后,京城中突然传出谣言,称萧宇在西域私吞了大量财宝,意图谋反。谣言如野火般迅速蔓延,一时间,街头巷尾议论纷纷。百姓们虽大多不信,但朝堂之上,一些不明真相的官员却开始对萧宇产生怀疑。
“陛下,此事不可不查啊。若萧宇真有谋反之心,那可是我朝的大患。”周延跪在朝堂之上,一脸忧国忧民的模样。
皇帝脸色阴沉,他虽信任萧宇,但谣言漫天,也不得不有所顾虑:“朕会派人彻查此事,若有不实,定要严惩造谣之人。”
萧宇得知谣言后,心中愤怒不已,但他深知此事冲动不得。他一面让副将收集证据,以证清白;一面进宫求见皇帝。
“陛下,臣对朝廷忠心耿耿,日月可鉴。这谣言分明是有人蓄意陷害,企图扰乱朝堂。”萧宇跪在皇帝面前,言辞恳切。
皇帝看着他,神色复杂:“萧爱卿,朕相信你。但此事关乎重大,你需配合调查,尽早还自己一个清白。”
与此同时,周延等人并未停止他们的阴谋。他们买通了萧宇军中的一名小校,让他作伪证,声称亲眼看到萧宇私吞财宝。那小校在威逼利诱之下,只得按照他们的吩咐,在朝堂上指认萧宇。
“陛下,我亲眼所见,萧将军在西域攻下暗影盟据点后,将大量金银珠宝秘密运走。”小校战战兢兢地说道。
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众大臣纷纷议论起来。一些与周延勾结的大臣趁机落井下石,要求严惩萧宇。
“够了!”皇帝猛地一拍龙椅,怒声道,“此事疑点重重,岂可仅凭一面之词就定萧将军的罪?朕定会查个水落石出。”
萧宇心中感激皇帝的信任,但他也明白,自己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回到府中,他陷入了沉思。这时,谋士匆匆赶来。
“将军,我已查到一些线索,这谣言背后的主使极有可能是周延。他一直嫉妒将军的战功,妄图除掉您。”谋士神色凝重地说道。
萧宇眼中闪过一丝寒芒:“这个周延,屡次陷害于我。我定不会让他的阴谋得逞。”
经过一番缜密的调查,副将终于找到了关键证据。原来,周延为了制造伪证,曾派人去西域收买当地的一些流民,让他们伪造萧宇私吞财宝的现场。副将顺着这条线索,找到了那些流民,并让他们写下了证词。
萧宇拿着这些证据,再次进宫面见皇帝。“陛下,这是臣收集到的证据,足以证明臣的清白,而这一切,皆是周延等人的阴谋。”
皇帝看完证据,龙颜大怒:“周延身为朝廷大臣,不思报国,竟做出这等陷害忠良之事,实在可恶!来人,将周延及其党羽速速拿下!”
很快,周延等人被缉拿归案。在铁证面前,他们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罪行。皇帝下令,将周延等人依法严惩,朝堂之上的阴霾终于被一扫而空。
经此一役,萧宇在朝中的威望愈发高涨。但他并未因此而骄傲自满,反而更加兢兢业业,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深知,朝堂之上的争斗从未停止,唯有时刻保持警惕,坚守本心,才能守护好这来之不易的太平盛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