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后,小虎把书摆在桌上,认真研读起来。遇到不懂的地方,他就翻来覆去地琢磨,还在本子上写写画画做笔记。有时候看着看着,腿伤处传来钻心的疼痛,他就稍微休息一会儿,等疼痛缓解了,又继续学习。
养伤期间,工资照发,让小虎没有经济上的后顾之忧。他一门心思扑在学习上,遇到实在弄不明白的地方,小虎就揣上书本,去工厂找那些平日里交好的工友。哪怕路程不近,他也不在乎,拄着拐杖一步步挪过去。
“强子,你可算来了!快帮我瞅瞅这地方,我想破脑袋都没想明白。”小虎一见到工友强子,就急忙说道,眼中满是焦急与期待。
强子接过书,看了看,皱着眉思索片刻,说道:“小虎啊,你看,这里应该是这么个原理……其实简单来说,就好比自行车链条要是卡了,你得找到卡的点,理顺了才行,这机械原理也差不多。”
小虎边听边点头,追问道:“那在实际操作里,怎么才能快速找准这个关键的点呢?光看书,我心里还是没底。就没有更具体点的方法吗?”
强子拍了拍小虎的肩膀,笑着说:“这就得靠经验和手感了,等会儿带你去车间实操一下,你就懂了。我当初也是一脸懵,上手多了自然就会了。刚开始我也老找不准,被师傅训了好多次,后来慢慢就有感觉了。”
工友甲凑过来说:“是啊,小虎,别着急,等你上手操作,再加上强子给你指导,肯定能弄明白。”
工友乙也跟着说:“我们都是这么过来的,有啥问题尽管问,大家都乐意帮你。”
工友们都被他的坚持打动,热心地给他讲解,还带他到车间,对照着实际的工具和零件,现场演示操作方法。
后来干脆就住宿舍了,他每天上午在宿舍看书学习,下午就和上班一样,坐着双拐,在车间和师傅们学习探讨。
“师傅,您再给我讲讲这个步骤呗,我总觉得理解得还不够透彻。”小虎虚心地向老师傅请教,手里还拿着笔和本子准备记录。
老师傅笑着说:“你这孩子,肯钻研是好事!来,我再给你讲一遍……你看,这一步操作的时候,力度和角度都得把握好,稍微偏一点,这零件的精度可就受影响了。”
小虎眼睛紧紧盯着老师傅的示范动作,问道:“师傅,那怎么才能练出您这样精准的力度和角度控制呢?有没有啥窍门?就没有什么辅助工具能帮我快点掌握吗?”
老师傅语重心长地说:“无他,唯手熟尔。多练,用心去感受每个动作的细微差别。就像你吃饭拿筷子,练得多了,自然就灵活了。一开始别想着走捷径,基础打牢了,后面自然就顺畅了。”
旁边的年轻师傅也搭话道:“师傅说得对,小虎,我当初学的时候,也是反复练了无数次,才慢慢掌握的。”
随着学习的深入,小虎对机械维修的理解越来越深刻。他开始尝试在脑海中构建各种机械部件的模型,模拟维修的过程。虽然因为腿伤,他暂时无法亲自上手操作,但理论知识的积累让他信心大增。
几次被领导发现,都是被领导派人强行送回到宿舍。
“小虎,你现在腿还没好利索,先安心养伤,别这么拼命!”领导看着小虎,既心疼又无奈。
小虎却笑着说:“领导,我就想多学点,不碍事的。我怕养伤这段时间把技术生疏了,以后跟不上大家的进度。要是真落后了,我得多花多少时间追啊。而且我现在躺着也难受,还不如做点有意义的事。”
领导叹了口气,说:“你的上进心我知道,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等伤彻底好了,再好好干也不迟。你要是把伤弄严重了,以后可咋办。到时候想努力都没机会了。”
小虎诚恳地说:“领导,我知道您是为我好,我会注意的,就是闲不下来,您就让我学吧。”
领导无奈地摆摆手:“行吧,你自己悠着点,要是不舒服,马上停下来。”
时光缓缓流逝,小虎的伤势逐渐痊愈,钳工技术也日益精湛。回厂复工那天,车间里一个精密零件突发故障,维修师傅们围聚在一起,眉头紧锁,一时都没了主意。
小虎站在一旁,内心十分纠结,手指不自觉地揪着衣角。想起受伤期间对技术的反复钻研,他咬咬牙,攥紧拳头,鼓起勇气站了出来,声音虽不算洪亮,却透着坚定:“我想试试。”众人纷纷转头看向他,目光中满是怀疑。
“你能行吗?这可是精密零件。”一位师傅忍不住质疑道,脸上写满了担忧。
小虎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说道:“师傅,我这段时间一直在研究相关知识,虽然没实操过这个,但理论上我有把握,就当是给我个机会检验学习成果。要是真出问题,我也愿意承担责任。我这段时间研究了很多类似案例,觉得自己有应对的办法。”
这时,强子站出来声援:“让小虎试试吧,他这段时间学得可认真了,说不定真行。我相信他,大家就给他个机会。他这段时间付出了多少我们都看在眼里。”
另一位师傅也说:“要不就让小虎试试,反正现在也没别的办法,说不定他真能解决呢。”
谁能想到,小虎仅用短短不到两年时间,就掌握了一个学徒工通常需要几年才能学会的技能。在车间里,几乎没有小虎解决不了的难题,他也因此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赞誉 。
“小虎,你这进步速度太惊人了,到底有啥诀窍啊?”一位年轻的同事满脸羡慕,凑到小虎跟前问道。
小虎笑着摆摆手,脸上带着谦逊的神情:“真没什么诀窍,就是保持好奇心,多琢磨多动手。看到不懂的地方,就追着问题不放,不搞明白不罢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