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浦歌·其五》李白
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
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
赏析
这是李白《秋浦歌十七首》的第五首,描绘了秋浦白猿活泼灵动的姿态,展现出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营造出闲适、欢快的氛围,与李白其他诗中流露的愁绪不同,是其在秋浦期间心境轻松的写照。下面是逐句解析:
- “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点明地点为秋浦,描述这里有许多白猿,它们跳跃腾挪时,身姿轻盈敏捷,好似雪花在空中飞舞,生动展现出白猿充满活力的群像 ,给人以视觉上的强烈冲击。
- “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进一步刻画白猿的细节,写猿猴们在树枝上牵引着幼崽,到了夜晚,来到水边,一边饮水,一边戏弄着水中月亮的倒影 。“牵引”一词体现出猿猴母子间的亲昵,“饮弄水中月”则将白猿天真活泼的习性展露无遗,充满生活情趣。
结合其坎坷身世,更能体会到简洁语言背后蕴含的深沉感慨,具有言简意赅、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创作背景
- 政治环境:唐玄宗天宝年间,李白因受谗遭疏离开长安已十年。天宝十二载(753),他北游幽蓟,亲眼见到安禄山势力坐大,而朝廷对此却未加遏制,有养痈为患之势,李白怀着极其悲愤的心情再游江南,于天宝十三载(754)第二次来到秋浦。
- 个人经历:李白一生渴望入仕以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抱负,但却仕途坎坷。离开长安后的十年里,他虽有与杜甫携手同游梁、宋的快意时光,但总体上四海为家、漂泊不定,政治理想难以实现,内心充满无奈与忧愤。
- 地域特色: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因境内有秋浦水而得名,是唐代银和铜的产地之一,当地有着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李白来到此地,被秋浦的山水及其中的白猿等自然景象所吸引,触发了创作灵感。
创作背景对作者的影响
政治环境与忧国之思
- 当时安禄山势力坐大,国家潜在危机四伏,李白心系国家安危却无能为力。这种政治背景使他在诗中虽未直接写政治,但内心的忧国之情会不自觉地融入对秋浦景色等的描写中,使诗歌有一种深沉的忧患底色。
个人经历与身世之叹
- 李白仕途坎坷,漂泊半生,理想难酬。在秋浦的他,面对白猿等自然景象,会联想到自己的身世。如“秋浦多白猿,超腾若飞雪”,白猿的自由超腾与自己的困境形成对比,更显自己的落魄与无奈,借景抒发身世之悲。
地域特色与自然之爱
- 秋浦独特的自然景观给李白带来心灵的慰藉。他对秋浦的山水、白猿等充满喜爱,“牵引条上儿,饮弄水中月”生动地描绘了白猿的可爱与灵动,在对自然的赞美中,暂时忘却了政治上的失意和生活的烦恼,表达出对自然的热爱,也在一定程度上借自然之美来排遣内心的郁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