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98年,朱元璋病逝,朱允文登基,改年号为建文!】
【洪武时期,由于朱元璋多疑嗜杀,再加上严苛的法律条文和沉重的赋税。】
【大明上下人人自危,官员整日惶恐被杀,百姓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
【生性仁厚的朱允文在登基后不想再看到这一局面,于是登基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大刀阔斧的改革,实施仁政!】
【删除《大明律》中过分严苛的条文,下令复查冤案,赦免无辜者数万人!】
【许多原本被朱元璋流放的官员得以重返官场,得到任用!】
【其次是免去百姓陈年积欠,并且将田赋减少一半,把江南地区的苛刻重税改为轻徭薄赋!】
【在这种措施之下,百姓不再背负沉重的税务负担,天下逐渐变得安居乐业!】
…………
明朝
“生性仁慈,以休养生息为治国之策,这倒也是一守成之君!”
“可老四他为什么会登上皇位?以朱允炆这仁慈的性格,不可能跟老四产生威胁啊!”
“但老四在最后还是当了皇帝,那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因为朱标和朱雄英二人的早逝,朱元璋内心已经到了濒临崩溃的边界了。
若不是有一旁的马皇后安慰着,朱元璋估计已经要被气晕过去了。
眼前看到朱允炆所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时,朱元璋心中才有了那么一丝宽慰。
虽然太子去世了,但他的这个儿子好歹还是一个守成之君,不至于到昏君地步。
正如天幕说的一样,大明是时候要好好休养生息一段时间了。
不过对于江南减少赋税一事,朱元璋他是不认可的,认为这个举动略显愚蠢了
王朝一大半的赋税 都是来自江南之地的。
如果给江南之地的赋税减免了,那剩下的赋税该去哪里补?
另外老四朱棣的身影吗?他不是在天幕上是一个皇帝吗???
可是如今人影子也没有一个。
而且就算老四要反,那也需要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但朱允炆表现的没有一点问题啊。
…………
所处另一时空的明朝
“这朱允炆就只做了这一些?笑话!!!”
“朱允炆在登基以后,若可以安分守己的话,朕又怎么可能会反?”
“朱允炆真正要做的事情,这天幕内容还没有出来呢?”
“等那朱允炆所做的混账事情出来后,再让天下人好好看看这朱允炆的真正面目!”
一声冷哼发出,打破了现场的寂静和一言不发。
朱棣对于天幕的内容,抱着不屑一顾和嘲讽的态度,都不愿意拿正眼看一丝。
身为当事人的朱棣,自然是最了解当时情境的人。
如果朱允炆真的能踏踏实实当个守成之君,一直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那朱棣也就不会反了,大哥朱标的这个儿子似乎也适合坐这个位置,自己当个燕王就当王吧!
可接下来的事实证明,那朱允炆他也是一个爱折腾的人,一个要将自己折腾到死的存在。
…………
清朝
“减免江南之地的赋税?这朱允炆未免也太理所当然了!”
“诸省赋税之中,这江南之地的赋税就占了小一半,甚至要更多!”
“江南赋税一减,那剩下的赋税让谁去背负?”
乾隆身为天生的政治机器,对于政事是有着非同一般的敏感程度。
刚看一眼朱允炆要对江南之地减负的内容,乾隆他就意识到到了问题所在。
江南之地近几百年来,那都是朝廷的钱袋子,也是天地下最为富裕的地方!
一个王朝的赋税,江南之地能够占1\/3甚至更多,如果给江南之地减少赋税了
那些减的赋税该由谁来承担?又有几个地方能承担的起?
朱允炆就算是要休养生息,那也要找对地方休养生息才行啊!
否则只是白白给王朝百姓增加负担,有百害而无一利之举罢了。
……………………………………………
【朱允炆虽然已经成功登基,但一直有个藩王问题,如利剑般悬在朱允文他的头顶上!】
【以朱允炆他如今的威望,完全无法驾驭诸藩王,甚至是担忧这些藩王们。】
【为此,朱允炆特地去找他的师傅方孝孺,齐泰和黄子澄三人,商量如何解决藩王问题,看看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朱允炆他的这几个师傅,虽然满腹经纶,却都是纸上谈兵形,根本就没有任何关于削藩之类的经验。】
【于是这几人在闭门造车式的思索过后,告诉朱允炆祸乱不除,江山社稷不稳,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那几个师傅给朱允文的建议就是削藩,而朱允炆他也采取了这个建议!】
【可偏偏朱允炆没有从实力最强的四叔朱棣下手,而是从周王开始!】
【经过朱允文的一番努力,数位藩王被废为庶人,而燕王朱棣则是靠装疯卖傻成功躲过一劫!】
【而在1399年的四月,一件大事发生,成功改变了历史的轨迹!】
【湘王朱柏因为削藩之举被活生生逼死,落得了一个自焚而死的下场!】
【正是因为湘王朱柏的死,让燕王朱棣内心彻底下定了决心,绝对不能坐以待毙,否则下一个死的就是他了!】
【四个月后,燕王朱棣开始了他的放手一搏,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起兵靖难!】
【而在两军交战的关键时刻,朱允炆他的仁慈之心又开始犯了毛病。】
【朱允炆竟然下令让士卒不得伤燕王朱棣,这一举动等同于给了燕王朱棣一道护身符!】
【燕王朱棣用了区区三年时间,就成功打进了皇都!】
【纵观华夏历史造反的藩王,不计其数,可成功的藩王就只有朱棣一个!】
【朱棣在攻入皇都后,本来打算直奔皇宫,将朱允炆赶下皇位,给这一切做个彻底了结!】
【可半路上突然有人提醒朱棣,得先去祭拜明孝陵,告慰先帝!】
【等朱棣从明孝陵回来的时候,皇宫里却燃烧起了一场熊熊大火,等火势扑灭后,在灰烬中发现了几具被烧焦的残骸。】
【那几具残骸已经被烧焦到无法辨认,谁也不知道其中是否有朱允炆的尸体。自此,朱允炆彻底下落不明。】
【朱允炆终年三十二岁,史称建文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