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从此以后,攻守易形了,寇可往,我亦可往!】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打的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主张南迁者,可斩!】
一行行的文字出现在天幕上,与此同时,天幕上响起了慷慨激昂的音乐!
每一声音乐响起,都如重鼓般敲打。在历朝历代之人的心头上。
…………
秦国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如此大逆不道的话,为什么会出现在天幕上?”
“若世人都是如此的话,那这天下不就乱了???”
原本还一脸期待看着天幕内容的嬴政,在这一刻整个人的脸色瞬间就黑了下去。
身为秦国国君的嬴政,又怎么能够听得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种话?
若是世人都听进去这种话了,国家统治又怎么会稳定?
天下人人都造反,那这天下不就彻底乱套了吗?
如果嬴政他是平民出身的话,他自然会认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一句话。
只可惜嬴政他不是平民出身,他是话里的王侯将相。
天生就是站在这句话的对立面上。
…………
楚汉争霸
鸿门宴内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这话说得好啊,这世上又有谁能够抵挡的了这个诱惑?”
“乃公做不到,这世上也没有人可以做到!”
“统一天下,成为第二个秦始皇,谁不想这么做?”
刘邦看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一句话时,眼中闪过一丝隐晦的激动和向往。
自从刘邦在看到过嬴政出巡的样子,说出大丈夫当如是也这一句话后。
刘邦他心里的追求就变了,他也想成为第二个统一天下的秦始皇。
也正是因为这一个原因,刘邦他才会选择跟项羽作对。
项羽想的是分封天下立各种诸侯王,回到春秋战国时的情况。
而刘邦他心中想的内容。
始终是要统一天下,当大一统王朝的皇帝,就如先前的秦始皇嬴政一样。
二者理念上的冲突,才会铸就后续种种的矛盾。
…………
汉朝
“从此以后,攻守易形了,寇可往,我亦可往!”
“这就是朕要说的话,总有一天朕要当着天下人的面说这一句话。”
“那些匈奴人凭什么如此侵略大汉,还要让大汉与之和亲?”
因为天幕上出现的内容,刘彻整个人直接激动的站了起来。
因为天幕上的话,正是刘彻他想要说的。
总有一天,刘彻他要将大汉和匈奴人之间的关系进行反转。
匈奴人喜欢来侵犯大汉?大汉也会狠狠的打回去!
另外刘彻他还喜欢天幕上“打的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这一句话。
这一句话,正是刘彻接下来所要做的事情。
只有把那些匈奴人给打疼了,那些匈奴人才会不敢来骚扰大汉。
和亲这种屈辱的事情,也才能彻底消失不见。
刘彻他想知道是谁说的这一句话,实在是太懂他的心了。
“陛下,等到与匈奴大战的那一日,请让臣为前锋!”
“臣也要痛击匈奴人,打的他们不敢再来犯为止!”
霍去病他直接开始刘彻请战了。
希望如果有朝一日要跟匈奴人大战的时候,他可以去当前锋。
“哈哈哈哈,好!”
“朕就答应你,到时候你为前锋!”
对于霍去病的请战,刘彻整个人乐的不行,眼中则是满满的欣慰。
不愧是自己从小养到大的霍去病,这脾气跟自己就是像啊。
…………
北宋
“若是朕的大宋,也可以做到天幕上的口号一样就好了!”
“那就算是大宋灭亡了,也会被天下人怀念吧?”
“历朝历代之中,有几个王朝能够做到这些内容的?”
天幕上的口号出现,赵匡胤开始进行了设想。
他在想宋朝如果能够实现这些口号内容的话,那宋朝应该会是什么样的?
虽然赵匡胤称帝建立了宋朝。
但因为其得位的不光彩,内心多多少少还是有些许担忧的。
他害怕宋朝会跟晋朝,跟那五代十国的王朝一样不堪。
赵匡胤担忧其所建立的大宋,会遭受后世之人的唾弃和不耻。
“皇兄放心,大宋是不会发生天幕上这种事情的!”
“有皇兄在,大宋皇帝都会是明君的!”
“像晋朝和五代十国之事,是不会发生在大宋的!”
对于赵匡胤的担忧,一旁站着的赵匡义则是选择站了出来。
那赵匡义眼神中崇拜的样子,确实是将赵匡胤当成楷模来看。
若不是赵匡胤的出现,五代十国的乱象也不会被终结。
…………
南宋
“南迁怎么了?这天幕内容在胡言乱语什么?”
“朕当时如果不选择南迁的话,难道待在原地让那些金人杀?”
“之所以做出南迁举动,都是为了大宋能够延续下去,都是为了大宋百姓!”
“朕才是明君,为了百姓着想的明君!”
看到“主张南迁者,可斩”的这一句话时,赵构内心瞬间就破防了。
因为当初为了躲避金人的追杀,赵构他就选择了用南迁的方法来进行躲避。
如果说按照天幕上内容那样,南迁者就斩。
那赵构他是不是就应该被斩了?
这也是赵构为什么会如此破防和敏感的原因?
对于南迁一事,赵构内心一直都没觉得这个决定有什么错。
在其看来,正是因为他的这个决定,大宋才能够继续延续下去,才能够不亡于金人之手。
是他拯救了天下百姓,让百姓能够继续活下去。
可赵构他所说的都是他的一人之言,他完全不知道大宋百姓和官员的内心想法。
那些在跟赵构南迁的人中,又有多少人是真的想要南迁的?
在这些南迁的人中,又有多少人是想要重新杀回去,回归旧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