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
“自汉,魏以来,丞相首推萧何,诸葛亮二人!”
“以诸葛亮才能,足以为千古名相,流芳百世!”
“赏罚分明,治国有方,那蜀汉能够延续数十年,诸葛亮他功不可没也!”
“不过那诸葛亮虽为名相,朕也有房谋杜断在!”
天幕上的内容出现后,李世民他的脸上就出现了十分崇高的敬意。
在历朝历代的丞相之中,能够被李世民认可的当要以萧何,诸葛亮二人为首。
光是李世民他的这一句话,就可以看出诸葛亮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了。
那诸葛亮无论是武功还是文治,那在三国之中都是名列前茅的存在!
一般人能够有其中一种,就足够流传千古了,可诸葛亮却两种本事都完全具备着。
自刘备死后,那蜀汉之所以可以延续下去,跟曹魏进行长达几十年时间的对峙,那诸葛亮当是要居的首功!
要不然什么诸葛亮一死,那蜀汉就立马开始衰败不堪,再也没有起来过?
不过李世民虽然一直在称赞这诸葛亮,但是李世民他的目光没有离开过房玄龄和杜如晦二人。
毕竟诸葛亮已经是几百年前的存在了,而房玄龄和杜如晦二人却是自己身边的人。
而且在李世民看来,房玄龄和杜如慧二人的本事合在一起,并不比那诸葛亮差,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哪怕是让汉初的萧何张良二人来,那是也无所畏惧。
“陛下,谬赞!”
“臣等二人,怎么能跟诸葛武侯相提并论?”
“诸葛武侯之名,传唱数百年,可见其能也!”
面对李世民的话,房玄龄和杜如晦二人在听到后,也是连忙挥手,表示不敢当。
他们二人内心的反应是怎么样的,先放一旁,这种事情他们总没有脸面当面答应。
毕竟那诸葛亮都是数百年前的人物了,他们要多不要脸才敢说与之相比啊。
而且房玄龄,杜如晦二人原本就十分敬佩诸葛亮。
说是诸葛亮的小迷弟,也是丝毫不为过的。
…………
清朝
“诸葛孔明为三代以下第一流人物!”
“朕观其生平,可谓忠义至极,乃是彻头彻尾的忠臣之士!”
“那刘禅何德何能,竟然能够有诸葛孔明这样的大才辅佐!”
“若诸葛孔明能为大清之臣,那朕的大清定是一片盛世,万国来朝!”
莫要看乾隆十分瞧不起汉人皇帝,言语中尽是不屑。
但是对于那些汉人臣子,乾隆他还是十分认可的,而诸葛亮他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对于诸葛亮的评价,乾隆他都给到了三代以下第一流这么高的评价。
乾隆他对于诸葛亮的第一印象就是忠义,后面才是他的才能。
以诸葛亮之才,在那三国里去哪里不行,可他偏偏选择了追随刘备。
追随刘备也就算了,乾隆他还是认可刘备之能的。
可辅佐刘禅他这个皇帝,完完全全就是在委屈诸葛亮他的才能啊!
那诸葛亮为了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是刘禅他这个皇帝哪里配的上啊。
乾隆他的认知中,那刘禅都是要排到皇帝倒数的存在了。
这完完全全就是在暴殄天物啊,这是在糟蹋东西啊!
想到这里,乾隆他内心那叫做一个气呀!
这就是为什么乾隆要提防汉人的原因 因为汉人之中的人才太多了!
为什么诸葛亮这样的人是生在了汉朝,如果生在自己的大清该有多好啊!
一想到诸葛亮如果生到大清的场景,那乾隆脸上的笑容就显露了出来。
如果有诸葛亮的辅佐,乾隆他有信心让大清成为真正的天朝上国,比如今的大清还要好上许多。
乾隆想着想着,目光巡视大殿内的文武百官,脸色就再度阴沉了下去。
原本在乾隆的心中,大清的这些臣子都还算不错,并没有什么不足之处。
可如今乾隆他拿他们跟诸葛亮一比,就感觉二者之间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为什么自己没有像诸葛孔明一样的臣子,为什么这样的臣子要出现在汉人王朝中,而不是出现在大清王朝?
也就是幸亏文武百官们,不知道乾隆内心所想的内容。
如果他们知道了,他一个个的表现和反应估计都是无辜至极的。
让他们成为诸葛武侯一样的存在,这是他们想成为就能成为的东西吗?
要知道这历朝历代之中,也就出现了一个诸葛亮啊!
与其让他们成为诸葛亮,还不如说做梦来的实在一点。
……………………………………………
随着诸葛亮的天幕内容结束之后,下一位天幕之人的名字和内容也开始出现在天幕上。
【第三位:辛弃疾!】
【金营外】
【金营夜色漆黑,只有一个个篝火对闪烁着火光!】
【此时的金营外,竟然有一名小将正率领着五十人在外埋伏着!】
【那小将眼神如鹰一般尖锐,他的目光始终都是聚焦在金营中,身上则是弥漫着若隐若现的寒意。】
【没错,这小将的目标正是这金营,他要从这金营中带一个叛徒回去,让其接受应有的惩罚!】
【这此时的金营内,却有足足五万全副武装的士卒!】
【那小将需要以五十对五十万,而且还要带走一个叛徒!】
…………
楚汉时期
“这小将以五十人敌五万人?还要带走一个活着的叛徒!”
“若是让孤率领五十人冲锋金营,这勉强还有几分胜算可以做到!”
“可是在冲锋的过程中,还要带走一个叛徒,而且还是活的?”
“这怎么可能?那小将不是去送死吗???”
项羽在看到这小将要做的事情,还有面临的困局时。
他第一时间带入的是自己,如果那冲锋陷阵的人是自己,他有没有把握可以做到这一件事?
可在各种代入后 项羽他还是无奈的摇了摇头。
如果只是单纯的率领五十人马在军营中杀一个来回,那项羽他有这个把握能够做到。
可如果还要加上带俘虏,而且还是活着的情况,项羽他自己也没有把握可以做到!
毕竟战场之上,刀剑无眼,自己都不一定能够完好无损,哪里有空去管一个俘虏?
一共就五十人,也没有人可以去管能够俘虏啊!
项羽他虽然自认为自己不能做到,但是他没有完全否认那天幕上的小将。
或许自己做不到的事情,那天幕之人可以做到呢?
项羽他期待看到那小将杀出重围的画面出现。
…………
历朝历代的武将在看到这天幕内容时,纷纷都表现出了质疑的表情。
他们不相信这小将可以做到,他们认为小将必输无疑!